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升效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升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体现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学法指导学习能力个体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自主学习型人才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目前,新课程理念已经在学校学科教学各个环节深入渗透,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教师要转变过去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只注重教师知识传授过程,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发挥的呆板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笔者根据自己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一谈个人的想法和见解。

一、体现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数学教学成效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转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三根长短不一的木棒,要求学生用三根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用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学生这时产生了疑惑,教师这时向学生提出“三根木棒在什么情况下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今天我们就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强化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品质的形成,自然而然就具备初步进行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实践也证明,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学”。学生要能够灵活进行探究知识的学习活动,就要掌握和领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要领。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联系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要领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要让学生多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认真的研读,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找出其中的内在关联。如在学习“函数定义”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要具有什么样的关系?②k能不能为0的实数?③b等于0或不等于0时会有什么情况?要让学生结合问题认真阅读函数定义是掌握关键要点。二要让学生多讲。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和不同见解和思考问题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的表达。教师要对学生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和思维习惯。三要让学生多练。学生学习过程中无处不体现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平台,提升学生思维和动手的能力和水平。四要让学生多思。反思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对思维过程、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深刻反思,找出自身不足,提升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好地探求知识、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能力根基。因此,教师在教学知识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主动思维、主动探究的直接表现。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融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要重视学生思维发散性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结合已有学习经验,进行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已知DEF作直线AB交DE于G,如果要使原三角形与新作的FBD相似,可以作多少条这样的直线?”这类题目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四、注重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在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不可避免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因材施教,拉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距,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兴奋型”、“抑郁型”、“安静型”、“活泼型”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也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用建立兴趣小组,开辟数学园地、定期组织讲座、开展“一题多解”竞赛等形式,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特长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学习成就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转变教学理念,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