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学会质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学会质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质疑是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质疑意识的强弱以及质疑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质疑意识 质疑环境 质疑能力

物理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质疑。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实践表明,善于质疑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往往能够在学业和将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那么,我们怎么让学生学会质疑呢?

一、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质疑的特点,为什么到了中学课堂上反而不会质疑了呢?事实上,是我们的传统课堂缺乏一种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质疑的机制,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意识,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天长日久他们天生好质疑的意识消失了,养成了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的习惯。因此,只有首先把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切才能成为可能。为此,我们应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为学生营造质疑的空间,逐步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

二、创造学生勇于质疑的环境

“师者唯上”的旧观念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意无意地赋予了教师无视学生的真实需要,打击学生的质疑热情,用自己的思想来“规范”学生的权利。学生质疑的信心和质疑的勇气就在这样的挫折和“规范”中一点一点地消逝。著名教育家弗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对话中师生双方应相对平等,相互尊重。教师上课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更应该着眼于学生长远的未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真正自由的空间,构建对话的师生关系,善待学生的质疑,不以先知先觉自居,不盛气凌人。要明确“质疑”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不仅可以质疑教师、质疑课本,还可以质疑专家、质疑教授、质疑权威,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质疑,这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质疑。当学生提出质疑时,虚心地聆听;当学生质疑成功时,热情地赞扬;当学生提质疑受挫时,亲切地鼓励,使学生意识到教学的平等性,愿意发出自己的心声,乐于和教师交流,敢于、勇于提出质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课堂上,有时学生会非常热烈地讨论,积极地质疑,但是质疑的水平却很不一样。这时学生提出的质疑题大多为“什么是?摇?摇?摇?摇?”或“?摇?摇?摇?摇是什么?”往往限于“勤质疑”和“好质疑”的初级阶段,常常质疑不到点子上。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思路和要领,提出思考性的质疑问题,以达“善质疑”。因此教师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尽快掌握质疑的技能,感受质疑成功的乐趣。

1.教会学生质疑什么

高一学生刚接触高中物理时,因为初高中物理存在很高的台阶,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敢质疑、不会质疑,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精心进行质疑设计,让学生模仿教师,首先学会质疑什么。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生产中找“质疑”:家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关系?开关和电器有是什么关系?我们还可以在实验中找“质疑”: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如果让我设计实验,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和课本上的实验方法一样么?如果不一样,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我们还可以从教材内容、插图、练习题中找质疑,从中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质疑。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人们不可能对一些事物的本质准确把握,这时不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然后看看是不是可以从理论或者实验中加以证明或验证。提出假说然后加以证明或验证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2.教会学生怎么质疑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示范和训练,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敢质疑了,爱质疑了,但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部分学生质疑时,不加思索地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造成质疑的质量不高。因此,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善质疑,要质疑到点子上,质疑有所收获。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发现能力、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提出的质疑也会不同。在学生提出质疑后,可将各个质疑一一列出,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哪些质疑更有价值。让学生从优秀质疑的选择中提高质疑的水平,从中认识到不能一有疑就质疑,应在深入思考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方可提出。质疑的语言应简洁、清楚,内容应有助于对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的深入思考。经过一段的比较示范和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质疑的关键和要点:比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这样定义,它有什么用途?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物理过程从什么位置和时刻开始,又从什么位置和时刻结束?这个状态和过程适用什么定理和定律?题目中某一句话是什么含义?有什么隐含条件?为了提高质疑的效率,在每堂课的最后,都要公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预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设计好质疑问题,精彩的质疑问题可以到讲台去“亮相”,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点和鼓励,尽快地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

总之,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提出质疑,不只是教师的事,也应该是学生的事。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大小齿轮的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是激发者和被激发者的关系。我们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把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等编.中国中青年学者教育学术文库.山西教育出版社.

[2]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丛书《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