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电影人物造型的审美认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电影人物造型的审美认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人物造型为电影创作勾勒出最初的轮廓,不仅呈现基本的角色身份和时代环境,还将客观生活对一个人思想感情的影响变化表现在其外部形象上,更好的表达出人物的命运发展变化。除了突出生活质感外,追求形体在造型格调和形式感的整体把握,找到与人物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内在联系,把观众的感知引向理性的层面,建立起影片的电影和观众可接受认知度之间的统一,使得影片的思想内涵得到人物造型的表现。

关键词:电影 人物造型 审美价值

我们知道,人物是构成故事影片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电影造型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能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把自己的主观生命情调融入到剧情中,来到剧中角色的身边。他们所喜爱的美,可以是人物的外貌之美,可以是人物的心灵之美,人物造型和电影场景、音乐等一样直观的体现了一部电影的美学成就。

电影人物造型不同于生活化妆,生活化妆主要是为了修饰面容和装扮整个人体,较为实用,电影人物造型就更多注重剧中所规定的人物性格化特征、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注重是否符合剧情发展的需要,但是二者都创造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

造型师是电影中人物外貌的创作者。依据电影审美艺术的特性,造型师的创作活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首先要以剧本为依据,深入研究各个方面,设想未来荧屏人物的形象构思。同时,造型师的创作构思也不能局限于文学形象的描写,文学家往往会在刻划人物性格化特征时,采用一定程度的夸张的文学描写,但这些不适于电影造型艺术所具有视觉形象的直观性和真实性的审美特性。造型师需要依据电影造型艺术的审美特性,把文学对人物描写的内心视象,转化成直观的可视形象,这也是是电影造型师所应具备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在电影创作中,人物的造型设计涉及人物的面部特征,发型样式,衣帽鞋袜及其随身装饰品等具体形象,需要表现出人物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体态风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就拿《黄土地》来说,人物造型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他们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整体造型基调就是灰与土,翠巧的对襟小棉袄,粗直的大辫子,一抹红头绳,红衣黑裤的搭配,典型的农村姑娘的形象;老父亲则是白羊肚毛巾裹头,土青色的袄子襟边还系着一条白毛巾,是当时千百万农民的形象的缩影;顾青的脖子上时散时围的皱毛巾,体现了或路途跋涉或耕地干活的情境;憨憨的毛儿盖头型,身上的残破毛领大衣,下摆长短不一的破马夹以及马夹衣缝里露出的红肚兜,体现浓郁的西北民俗风情。在这里,人物造型形象成为影响造型构成上的符号象征而存在,体现着剧中人的麻木愚昧和现实悲剧。

人物的造型设计也表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要通过人物之形、色、物来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心理 、心灵等潜层的抽象方面的内容。《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戏子出身的三太太梅珊,服饰色彩较为艳丽,常以高调的大红大蓝出现,戏曲服装也在她的戏份重占了很大的比例。二太太卓云的服饰多为低纯度色调,但是图案丰富,装饰讲究,就像她这个人一样,外表看起来亲切善良,可是内心却整日算计别人。大太太的服装基本就以酱紫、赭石等深色为主,最为低调,基本排除在大院的勾心斗角之外。在这里,造型既是人物的一部分,又是人物扮演者自我的表现,是她们人格的一部分。

在电影人物造型中,一个人是好是坏,标记的不只是外形,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行为上,坏人固然有貌丑的人,但也有漂亮的人。有外形美的反面形象,也有外形丑的正面形象,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位外形丑陋的敲钟人就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由于他品德的内涵,虽然外形丑陋但在观众的心目中却成为善良、美好的化身。该造型改变了演员原有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刻画出了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合乎电影人物造型艺术审美特性的。反之片中那位道貌岸然的神父,却是一个地道卑鄙的,最丑恶的人。

电影人物造型的变化需要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客观事物和生活对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反映和影响是不可分割的。这种影响又会表现在其外部形象上,更好的体现出人物的命运发展和变化。《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最初颂莲是以清纯学生装形象进入陈家的,当了太太之后充满学生气的两条大麻花辫被梳起了发髻,服饰也渐于华丽,绸缎旗袍、毛皮披肩,除去假装怀孕倍受宠爱那段的红色基调以外,其他时候的色彩多以青色、白色等素雅的色彩为主,戏末她看到了人性的无情,疯了之后又回归最初来时的那身学生装扮。

对于电影中平凡的人物造型来说,去寻找其性格特点,并不一定非要是奇形,除了那些职业性的工作对人的动作或生活习惯有些影响之外,基本做到就是符合身份与性格。但是有时为了追求超现实主义风格,人物造型往往会比现实略微强调夸张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秋菊打官司》,秋菊梳着短短的麻花辫,穿着红色格子的棉袄,黑色的大棉裤,裹着绿色的头巾。妹子的花棉袄配一顶趣味性的蓝色帽子,米黄色的围巾系在脖后,露出一根小辫儿,显得村气十足。进城后,为了改变一下形象,秋菊买了一身肥大的条纹洋西服,套在红底白花的棉袄外面,绿色的头巾改围在的脖子上,踩着一双红棉鞋,因为怀着孕,整个大腹便便的笨拙农村妇女形象,造型土到极致,以最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却让人感觉就是真的,很好地配合了片子的整体风格。

在电影画面上,演员的造型是一个活跃的“点”,其色彩、质感和样式与整个电影造型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画面,体现了一种审美意境。就好比《红高粱》中,轿夫们光秃的脑袋,的上身,露出古铜色的皮肤,棱角分明。肥大的缅裆裤,是对中国北方旧式农民粗犷豪放的张扬性格的体现,与场景环境组成了一种粗犷、浑厚、原始的造型格调和。“我爷爷”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个野性典型。随着情节的发展,在颠轿、野合的高粱摆动,桥上的搏斗,出酒的“十八里红”歌声等场景中,使运动起来的人物形象把欲望和复仇的情绪夹带着创作者的意念深入观众的心。

另外,人物造型的审美观和服装一样,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时期或某一角度上,它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历史阶段的变化,来决定它的风格。因而电影造型不能根据自己的喜爱或某一时代的审美观去改变它,否则,就会损害时代剧的特征,也会影响人物的性格。就是说,不根据历史条件,强迫古人的审美观来迎合今人的审美观,也是反历史的。

凡是在荧屏上出现的人物,只要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典型形象,都有审美价值,角色不分大小,都是美的艺术形象。电影造型艺术植于综合性影视创作艺术之中,既有自身和审美特性,也有依附于电影创作部门之间的共性,因此在评价一部电影作品成败时,我们不应忽视人物造型艺术的审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