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李阳家暴事件看不容忽视的“家暴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李阳家暴事件看不容忽视的“家暴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疯狂英语”而广为人知的李阳近来因家暴事件再一次走入公众视野。据了解,李阳的外籍太太姬姆(Kim)在微博上了有关其夫对她施家暴的消息及图片,顿时一言激起千层浪,“李阳施家暴”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家庭暴力不容忽视

这场发生在社会名人身上的家暴事件,让人们从心理、社会等角度讨论家暴行为产生的原因,有评论指出,家暴问题已经酿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创始人、妇女问题研究专家王行娟认为:在我国,家庭暴力确实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它的普遍性。在我国,不分地区,不分城乡,不分文化,不分职业,不分贫富,不分宗教,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现象;二是它的高发性。2006年全国妇联研究所首次《妇女绿皮书》,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每3个家庭就有一个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现象,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受虐者主要是女性,儿童与老人也是受虐的对象。每年有近十万个家庭因为家庭暴力而支离破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在不断上升中;三是它的严重性。家庭暴力导致的恶性人身伤害案件呈上升的趋势。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2007年审判的杀人案件中,因家庭暴力引起的杀人案件有12例,死亡13人。2007年陕西省女监调查,因家庭暴力杀人犯罪的妇女有171人,占杀人犯罪案的30.35%。其中因长期遭受家暴杀夫的有163件,占95.32%。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资深心理咨询师侯志明认为,家庭暴力长久以来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是最常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直接的暴力形式,而且,也是社会容忍度很高的暴力形式,很多家庭情感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拿这个作为噱头。

很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纠纷,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不便界定,因此,外界也就不好介入和干预。

“家丑不可外扬”该不该?

“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使得众多受害者不愿声张,因而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救助。姬姆的头脑里也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不过可能没有中国妇女那么浓厚。中国有的受虐妇女,忍受不了家庭暴力时,宁愿跳楼自杀,也不愿把遭受暴力的事实告诉他人,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姬姆则认为,协议只是解决家庭暴力矛盾的第一步,从这一点看出,东西方人对待家庭暴力的严重性认识不同,一个是认为只要施暴者道歉了,事情就结束了;另一个认为这只是个开始,问题远没有解决。

其次,家庭暴力发生后,寻找什么样的社会支持系统,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曾经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受虐妇女,在遭到家庭暴力自己无法解决以后,首先寻找的是非正式的支持系统,如娘家人、婆家人和至亲好友的帮助,找人以后问题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她们第二个会找双方的单位,请求领导主持公道。只有在暴力局面无法控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受虐妇女才会寻求司法保护。

再次,在美国,如果妇女遭到家庭暴力,打电话报警,警察到达后只要验出妇女身上有伤痕,施暴者就会被带走,并根据伤情对施暴者提起公诉。因此,姬姆在报案以后,她用了“charge”(指控)这个词。而在此类事件中,中国警方使用了“调解”这样的词汇。这一点显示了东西方处理方法的不同。在中国,只有在伤害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达到轻伤的程度,才会提起民事自诉;伤害达到重伤害的程度,才会提起公诉。

最后,姬姆对于李阳的暴力行为,一再强调李阳也要进行心理治疗,这点与中国的受虐妇女也不同。在西方一些国家,法律上作出明文规定,对施暴者的处罚中要包括接受心理治疗。对于一些暴力行为比较轻、愿意改正错误的施暴者,法院会允许他们在监外服刑,定期到指定的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如果施暴者不按规定进行心理治疗、缺席或者迟到达一定次数,会重新被关进监狱。这些国家把“施暴者要接受心理治疗”列入处罚的范围,是因为他们认为,施暴者的暴力行为与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有关,还可能与他们的人格缺陷有关,心理辅导有助于他们改正错误。

暴力发生时,最重要的就是受虐者的人身安全,应该尽力避免施暴者情绪进一步激化,最好是尽快离开现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依据2008年我国公安部等七部委出台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已经将家庭暴力干预纳入“110”出警工作范围。

暴力发生后,如果受到严重伤害和虐待,要注意收集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向熟人展示伤处,请他们作证;收集物证,如伤害工具等,必要时以伤害或虐待提讼。

如果配偶施暴是由于心理疾患或精神疾患,应寻找医生和亲友帮助,劝其接受治疗。对酗酒后施加暴力的配偶,要劝其戒酒,或接受酒精依赖的治疗。

如果经过种种努力,对方仍不改暴力恶习,离婚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这也是目前摆脱家庭暴力的方法之一。长期反复受到暴力,说明这个家庭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要勇敢地离开。

对家庭暴力要零容忍

在家暴事件中,公众往往对受害者报以同情之心,而对施暴者的暴力倾向来源少有关注。其实,受暴者是受害者,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王行娟认为,施暴者有施暴行为,原因很复杂,有传统文化男尊女卑的原因,有行为习惯的原因,还有人格方面的原因。一般说,施暴者的人格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而变态人格的形成,又与原生家庭的环境有关。心理学认为,幼儿时期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是儿童人格健康成长的关键,他从父母那里获得了爱,在爱的氛围中长大,也会从中学到要去爱人和怎样与人交往,这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