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场见证贵州城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场见证贵州城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的发展总是超越人们的想象。

实践证明,曾经一度颇具“前瞻性”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在今天看来却可能缺乏预见性。10月15日,在遵义市老城遵义会议会址附近经营特产的李明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遵义市修建中华路、万里路时,总有人提出质疑:“修那么宽的马路干什么?”今天,当年的质疑者看着拥堵的车辆和人群,又该做何感想?

“未来遵义城建设的目标是:站上别人的肩头,打造个性鲜明,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有较强承载力和影响力的,与遵义的知名度相称的区域性特大城市。”遵义市建设局局长王平江说。

产业与城镇

【见闻】12月8日,遵义县虾子镇辣椒市场。做了10多年辣椒生意的杨老板正抽着烟,盘算着今年的收成,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发迹”前被人蔑称为“农二哥”的老杨,现在被当地人称作“杨百万”。记者问他何以发家,老杨抓起一把火红的灯笼椒笑了:“这家伙就是诀窍啊!”街边转角处,矗立着他新修的5层楼房。“像老杨这样,因为辣椒而举家搬迁到镇上来的农民,在虾子镇还有许多。”虾子镇负责人称。

从2001年至2006年,虾子镇因辣椒产业的强势拉动,城镇化率由32%增至39.55%,超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上世纪80年代,虾子镇城镇居民仅3000多人,到2006年,已接近25000人,是20年前的8倍多。

【记者感言】从产业结构演绎的一般规律看,第三产业占主导是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但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与产业、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二产和三产的问题。只有二产和三产搞好了,才能积累足够的财富,吸纳更多的人到城市就业,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城镇化也才有现实意义。贵州加快城镇化发展,应该更注重产业选择,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就像严重贫血的人脸色苍白没有气色。

[延伸阅读]

我省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有各类中药材4290种,中药资源蕴藏量6500多万吨,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我省组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以特色资源保护和合理的综合开发药材资源为突破口,培育有本区特色的中药现代化支柱产业。2000年至2005年,全省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85.84亿元,年递增32%,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潜在产业优势。

文化与特色

【见闻】国庆黄金周,入黔旅游的《经济观察报》记者席斯路过清水江边的剑河新县城时,“美丽的山水,古朴的小镇,活脱脱勾勒出一幅特有的山水画卷”,当即被这个极具苗侗民族风格的城镇所吸引,整个黄金周一直陶醉于此。她说,“贵州独特的山水小镇,很有个性,富有激情。真正有特色的城镇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记者感言】贵州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包括多彩的民族文化及独特的“三线”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屯堡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城镇建设应引入本土优势文化元素,城市越是现代化,对文化的依赖就越大。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对所在地域自然、历史、民族、文化及其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做出合理回应,以真正体现出贵州文化之魂。

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经济实力总体较弱,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别人模式,一味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模式,也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建筑风格,动辄搞什么哥特式和罗马式,不能用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强势比拼,扬长避短是我省城镇化建设应把握的原则,抓住重点突出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源,往往会成为与众不同的亮点。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才能添增城镇的生命力与活力。

[延伸阅读]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我省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70%以上,特殊的地貌形态为城镇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景观资源,全省的城镇几乎都是依山傍水的山水园林型。

根据《贵州省“十一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我省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认真分析当地资源、区位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将加快发展交通枢纽型城镇、旅游城镇、绿色产业型城镇、工矿资源型城镇、商贸集散型城镇和民族文化型城镇等6大类城镇。

规划与环境

【见闻】今年6月,剑河县因水电站建设实施县城整体搬迁,大批移民开始从老县城寨章搬迁到位于革东镇的新县城。寨章坐落在山坡上,资源承载有限,而革东除了较为平坦外,资源丰富,有利于县城今后的发展。“对于剑河新县城的选址,不同观点曾有过激烈的交锋。”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陈维明回忆道,“一个县城的选址,并不是随便找一片地方就行的,而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经过科学周密的论证。”

【记者感言】过去城镇规划中多考虑地盘、楼房,很少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承载因素,城镇布局不合理,发展中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无产业支撑等现象也随之出现。“领导决定、脑袋一拍,然后所谓部门专家论证,规划画图;领导一换规划跟着换的现象还不少。”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没能考虑到能源、资源、土地等开发利用的限度致使缺水城、空壳城、污染城出现并非个别。

省委、省政府要求,从编制城市规划开始就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从环境容量出发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从满足生产与消费需求出发考虑城市规划,是科学发展观和传统计划经济发展观的分水岭。

[延伸阅读]

“十一五”期间至2010年,我省将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左右,到2010年,形成以1座特大城市(贵阳市)、2座大城市(遵义市、六盘水市)为龙头,6座中等城市(安顺市、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毕节市、铜仁市)、12座小城市(清镇、赤水、福泉、仁怀、红果、六枝、贵定、黔西、惠水、金沙、镇远、桐梓)、61座县城和其他重点城镇为支撑的规模等级适当、职能类型丰富、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骨架。将做好毕节地区、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工作,力争全省不少于8个县完成撤县设市或撤县设区工作。

“农村人”与“城里人”

【见闻】由于家乡人多田少,从正安县来贵阳谋生的李万新,拉过板车、擦过皮鞋,还学会了修锁配钥匙,有了自己的固定摊位,生活总算走上正轨。前几年,妻子在老家生儿子回来,和李万新一起经营补鞋摊,夫妻俩起早摸黑,一同摆摊,一同奋斗。整整苦干9年,终于用积攒下来的15万元在贵阳城边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有了房子,儿子也从乡下接来在城里念书。李万新说:“在城里买了房才算扎下根,一家三口总算团聚了,日子有了盼头!”

【记者感言】农民与市民在享受低保、生育政策、土地承包、兵役制度上有太多不同,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人进了城,身份进不了城,如果这些方面没有政策体系上的突破,城镇化的进程必然受阻。

城市越大包容性越大,社会化分工越明确,越可以接纳更多的劳动力,所以要优先发展大城市,努力将在城市务工的富余劳力转为城市居民,通过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延伸阅读]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有26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内城镇打工。他们虽身在城市,城乡之间的户口藩篱,却让他们的身份仍然留在农村。贵阳市做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对已登记为“居民户口”且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人员,可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对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并在医疗、子女教育逐步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据了解,贵阳将用3至5年时间,完成全市80%的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