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顽固性肩周炎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顽固性肩周炎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044-02

[摘要]目的:研究顽固性肩周炎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发病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针刀松解肱二头肌长头、短头,配合手法治疗,一周治疗一次,一般治疗一次症状明显减轻,治疗二次病情明显好转。结果:经采用针刀松解肱二头肌长头、短头,配合“三维式”手法,病人获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达98.64%。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顽固性肩周炎发病机理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有直接关系,和女性过早停经,内分泌失调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临床病症分为“三级标准”,为临时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是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达到“安全、无痛苦、无后遗症”,深受中老年患者的欢迎。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内分泌失调;发病机理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发生无菌性炎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故有人称它为“五十肩”。本病是由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发生了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俗称漏肩风、冻结肩等,正式名称应为“肩关节周围炎”。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认为肩周炎发病机理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有密切关系,和女性过早停经及内分泌失调有着重要意义。现就将我院近年来研究的病例,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本组研究对象为住院病例33例,门诊病例40例,共为73例,男性27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3岁;其中单侧左肩31例,右肩39例,双肩3例6肩,共合76肩。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者3年。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活动障碍;肩关节为钝痛、刀割样痛31例,夜间疼痛加重67例,疼痛持续性肌肉痉挛34例,疼痛局限在肩关节67例,向上肢放射47例,有向后放射到肩胛骨71例,穿上衣耸肩困难70例,肩内外旋时疼痛加重63例,梳头洗脸困难59例,患侧手摸背受限69例,出现檫屁股困难37例,病人不敢患侧卧位71例。

1.3 临床体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73例,上举困难者69例,影响穿衣服70例,梳头洗脸困难59例,后背檫屁股困难37例,肩峰下压痛29例,肱二头肌短头压痛73例,肱二头肌长头压痛63例,“天宗”穴压痛59例,放射到三角肌10例,岗上肌、岗下肌附着点压痛37例。

1.4 影像学检查:肩关节周围炎是软组织病变,所以X光检查多为阴性,对直接诊断虽无帮助,但可以排除骨与关节病,对于中老年患者可以排除其它疾病,以防延误诊断,病程久者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退行性改变,老年患者可见骨质疏松,岗上肌腱钙化等征象。

2 临床分级标准

2.1 轻度:肩关节痛,活动后疼痛,活动度稍受限,①上举>150°,②外展>60,③内旋>70°,④手指能摸到T12后棘突。

2.2 中度:肩关节痛较剧,白天疼痛,活动度受限,①上举>90°,②外展>45°,③内旋>40°,④手指可摸到骶椎后棘突。

2.3 重度:肩关节痛剧烈,夜间剧,活动度明显受限,①上举<60°,②外展<45,③内旋<40°,④手指摸不到骶椎后棘突。

3 治疗方法

3.1 定点:患者取侧身卧位,患侧朝上,健侧在下,脱掉上衣,充分暴露患侧肩部,患者全身放松,根据患者病情,用紫药水棉签,依次做好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肩峰,岗上肌、岗下肌定点定位,铺巾,常规碘酒、酒精按外科无菌消毒。

3.2 针刀松解:术者带无菌一次性手套,用0.5%利多卡因10ml局部侵润麻醉,同时在肩胛上神经注射,取一次性针刀4号或3号,按定点部位,采用针刀刺入四步规程,依次松解肱二头肌长头、短头,剥离粘连、切开关节囊减压,及岗上肌松解,肱二头肌长头、短头是关键部位,只要方法正确,部位准确,可达到立竿见影效果。

3.3 三维手法:在针刀松解粘连,切开减压,达到“开口效应”时,再配合“三维手法”,以右肩关节为例:①肩前旋转法术者左手稳住患者肩关节,右手握稳肘关节,以肩关节为中心,前后摆动,循序渐进,当自感肩关节活动开的瞬间,右肘上抬外旋,使患者不觉晓瞬间,肩前旋转手法完成。②肩中旋转法基本方法、要领同前,方向正中向上。③肩后旋转法基本方法、要领同前,方向向后,上抬外旋,使患者不觉晓瞬间,肩后旋转手法完成。使肩关节粘连充分松解,肩关节功能得到很快恢复。

4 康复功能训练(针刀术后6小时练功)

①双手抡拳:左右肩关节划圈抡动15圈。②双肩耸肩:双手叉腰,上下前后缩头耸肩,每次15下。③双手揪耳:两手交叉揪住耳廓,连揪15下。④双手攀天:十指相挟,手心向上,举过头顶,上下前后摇动30下。⑤长鹰展翅:双臂平抬成飞翔势,上下扇动30下。⑥双手托头:两手插入脑后,手心向上十指相挟,向上托头20下。⑦双手晃肘:两臂同时抱肘,上下左右晃动30下。早晚各一次。

5 治疗疗程

一般治疗一次,休息七天后,根据病情再选择二次治疗,两次为一疗程。大部分病人一次治愈,少部分病人需要二次治疗,及少数病人需要治疗三次。

5.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治愈,肩关节疼痛和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长时间激烈活动后疼痛出现;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负重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5.2 治疗结果: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至1年。6个月结果:其中治愈37例39肩,好转19例21肩,有效5例5肩,有效率83.5%。1年结果:治愈7例8肩,好转2例2肩,有效2例2肩,无效1例1肩,有效率15%。总效率达98.5%。无效一例经全面检查,肺部CT检查,右上肺占位性病变,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6 讨论

6.1 肩周炎的发病机理:肩周炎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俗称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是常见和多发疾病,多为单侧发病,右侧较左侧多见,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肩周炎的早期变化是纤维性的关节囊收缩变小。肩关节造影可说明关节的容积减小。在病变的晚期除关节囊的严重收缩外,其他软组织也都受到波及,呈普遍的胶原纤维的退行性变,受累的组织都呈进行性纤维化,有的血管分布增加,滑膜增厚,软组织失去弹性、短缩与硬化。由于软组织很脆,以致当肱骨外展时即可造成撕裂。

女性患肩周炎人数是男性的5到10倍,这和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女子在45岁到55岁之间处于更年期,身体处于内分泌平衡失调期,其体内雌性激素分泌量急剧减少。由于雌性激素减少,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是代谢体内多余血脂的物质,它的减少会导致体内的血脂大量沉积在

血管内壁,尤其容易沉积在受过炎症的关节组织内,造成关节组织的血管阻塞、气血不通,加重炎性反应,肿胀导致疼痛。女性发病年龄逐向年轻,本组一例月经早停,38岁患上此病。

糖尿病也可引起肩周炎,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行研究,多倾向于胶原蛋自理论,胶原蛋白是组成韧带和腱鞘的主要成分,而韧带则在关节腔内把不同的骨骼相连接,当胶原蛋白出现问题时则会影响关节功能,其中,葡萄糖分子会与胶原蛋白结合,使胶原蛋白功能变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葡萄糖与胶原蛋白的结合物在肩部软骨和腱鞘的不正常沉积,引起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6.2 肱二头肌生物力学:肩关节退行性改变、过度运动,而致使肱二头肌长头肌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在肩关节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过度运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使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过度运动后,肌腱某些部位胶原纤维发生变性,部分断裂,纤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由梭型变为圆形,部分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纤维软骨样结构。生物力学实验中发现肌腱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均有显著的降低。肌腱最易发生断裂部位和肌腱发生变性部位一致。肩关节过度运动可以导致肱二头肌腱变性、劳损,使肱二头肌腱生物力学平衡失调,从而诱发肩周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6.3 针刀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肩周炎的形成认识并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是因肩部慢性劳损,退变或一次急剧的创伤,引起肩部软组织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有关。而由于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影象诊断技术的进步,使更精确,更科学的诊断有了条件。传统意义上肩周炎已被细分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岗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症”等具体定位定性疾病。患病后如果给予积极治疗、认真养护,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乃至完全康复。反之则加重病情,影响劳动及生活,甚至不能自理。

通过临床系统观察,总结研究,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有密切关系,和女性过早停经及内分泌失调有着重要意义。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效果,关键是通过针刀调节肱二头肌生物力学,使其恢复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平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配合“三维手法”,为肩关节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以及肩关节“康复功能训练”,为肱二头肌生物力学平衡和肩关节功能恢复,均有着重要意义,有部分患者针刀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甚至患肢立即举起。为中老年的身体康复,是一种“安全、无后遗症”的绿色疗法;可向基层和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122-132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6,227-251

[3]陈关富,赖志刚,实用针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11,77-82

[4]朱汉章,针刀医学(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53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