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访敦煌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访敦煌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落日熔金,残阳如血,夕阳将整个天地镀上了一层金黄,茫茫的戈壁更显出造化的鬼斧神工。面对苍茫天地,如雕像般傲然挺立,是我梦中的敦煌

走进敦煌,走进这座屹立千年的艺术殿堂,让人不由得为之震撼,“不是看死了千年的标本,而看活了千年的生命”(余秋雨语)。禽鸟歌舞,草木枯荣,整个天地间,仿佛是横跨千年的艺术在游行,每一部典籍都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每一座雕像都有脉搏和呼吸。典籍、雕像与游人之间营造着一种传统与现代、熟悉与疏远相交织的雅俗共赏的韵致,让人有一种将内心深处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感悟淋漓尽致地释放的冲动;而敦煌那弥漫千年的秋悒也如石子般在我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仿佛一股撩人的思绪在脑海萦绕,灵魂也长出触手来了……

站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思传递于我,冥冥之中跨越了千载的时光,与我的心灵默默相碰。

博大精深的古代艺术,风流荣耀的中华旧梦,长风吹云的历史画面,梦痕依稀的岁月淘洗,千年时光荫庇下的锦绣华章。在这遥远的大漠里埋藏了千年,直到1890年,被一个浅薄无知的道士卖了出去。于是,以斯坦因为首的各国探险家蜂拥而至,把这些无价之宝洗劫一空。直面敦煌,除了对千年累积的美无比赞叹,对那透纸而出的神韵无比向往外,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切肤之痛,面对那惨白的墙壁和满地的碎瓷片,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一个无知的道士,担不起那文化重负。敦煌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而敦煌本身,也因为浩劫的百年而具有一种神圣、凝重的悲剧美。敦煌的命运令世界震惊,敦煌的创痛令国人心碎。一段浅薄无知的历史,一个凄惨悲凉的时代,麻木的国人,腐朽的朝廷,构成一幅长长的悲情画卷。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敦煌无量的价值,赤子的血脉凝聚了敦煌永恒的情感,千年的沉默养成了敦煌朴实的个性,岁月的变迁升华了敦煌泣血的语言。

叩问长城时,可听见战马长嘶,筚篥哀鸣;叩问敦煌时,只有彩塑、陶罐的哭泣声,艺术的本身仿佛受尽了历史的嘲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脐带,它维系了千年的敦煌的血脉,面对那残缺的敦煌文化,是喜还是悲?扼腕长叹之余,是否多想点什么?不要因为我们的懦弱,误解了它良苦的期待;也不要因为我们的无知,歪曲了它深厚的启迪。敦煌的极致绝不是如孟姜女哭长城一般的悲苦,也不是无休止的怨恨,拭去历史的灰尘,你会发现一条流淌千年、维系千年的艺术血脉,仍在静静流淌……

面对敦煌,我静静谛听,仿佛有古人的声音在我灵魂深处响起……

简评

能把一篇访古探幽之作写得如此大气磅礴、华丽典雅,一是显示出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二也可见其对历史、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本文最具特色的是语言,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处处带有浓重的感彩,而且一以贯之以华丽、宏大、开阔的风格,极富个性,使读者不知不觉受其感染,为其飞扬的文采所折服。其次是行文线索明晰,内容多而不乱。作者借“走进敦煌”、“站在这里”、“面对敦煌”这几个方位词组,令自己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的思绪放得开,收得拢,所见所感一目了然,读者也能借此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行文节奏和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