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要抢谁的奶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提供:
薛俊民:曾在顶新集团、西安银桥集团从事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近8年,在新产品、新市场开拓及团队塑造、区域市场开发战略性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
案例破解:
王维龙:某著名乳品企业大区经理,擅长销售团队组织管理,多次在弱势市场创造佳绩。
刘燕青:职业营销经理人,从事营销操作、研究11年,现任某大型快速消费品公司市场部经理。
案例陈述:
召开2005年上半年总结会的日子马上要到了,张伟看着报表陷入沉思。上半年,张伟管辖的西北区域品牌液态奶产品总体销售较2004年同期翻了一番,大部分片区在销售增长的同时,费用占比在下降,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清阳市的销售现状(业绩忽高忽低、费用居高不下、市场表现缺乏条理)却一直让自己苦恼不已。
清阳市经济基础较好,客户实力雄厚,离公司运距在400公里以内,是公司区域战略的重点市场。王军是清阳市的销售主管,自从进入公司就一直在张伟的辖区工作,而且2004年是西北区域的销售冠军,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
是什么原因导致清阳市销售工作异常呢?张伟对王军过去3个月的工作实操进行了剖析,以期能有所发现。
2005年2月,清阳市Y产品的销售达到历史新高,销售额达25万元,在当地市场份额占到15%,处于第三位,仅次于全国性品牌M和本地品牌Z,领先于先期进入市场的T产品和另一本地品牌H。
2月20日,张伟接到王军的3月份市场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为了稳定市场基础,进一步提高销量,针对市场份额第5位的T产品3月份预期政策――‘买一件系列产品送雨伞一把’,拟应对‘Y产品3赠1’。”
张伟觉得,本品在清阳市场的地位并不牢固,随时会受到后面品牌的冲击,而且T产品在2004年曾经做过同样的促销活动,效果很好,于是张伟同意了王军的要求,但对目标量有严格的约定,要求清阳市必须完成任务量。清阳客户李某和王军欣然接受。
张伟一直关注着清阳市的销售进度,留意王军和客户李某对促销活动的环节掌控,情况还算正常。虽然在中途出现过公司针对清阳市可能“窜货”的调查及取证,而事实证明李某并没有窜货行为。期间,张伟对清阳做了一次“微服私访”,发现市场对Y产品和T产品的大力度促销反应并不强烈,只是在重点店里有比较优势,销量有明显提升;部分消费者对T产品的促销品质量颇有微词,T产品的销量上升难达预期;虽然预期本品销量可增加20%,但由于“3赠1”是固定比例投入,费用超支已成定局。
3月20日,张伟又接到王军4月份的销售计划,主要内容是:“据可靠信息,M产品由于受到3月份竞品促销活动的挤压,销量出现8%的下滑,M产品将在4月份采取全品项4赠1的终端促销拉动。针对M产品的市场动作,考虑到Y产品与M产品的品牌力差距,我们拟以‘Y产品全品项3赠1’应对。”
当时,张伟对清阳市3月份的促销活动还在评估过程中,他认为:市场费用的投入是为了销量增长,但还应有比销量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铺货率的提高、抢占主要竞品的市场份额、借用大力度的促销促进新品推广等。根据销售数据,张伟看到清阳市品项销售占比中,本品牌的强势品项一枝独秀,而其他品项占比越来越低,这令张伟有一丝不安。
经过与王军及客户李某多次沟通,张伟和他们对4月份销售品项占比作出事先约定,必须完成品项销售指标后才能对市场其他费用予以核报,否则客户李某要自己承担人员、堆头等市场费用。张伟私下对王军也有交代:要加强执行力,对促销活动掌控要更细致,对区域市场要有明确的市场目标,不能天天跟风,要重新审视清阳市Y产品的市场目标。
一直以来,张伟认为Y产品在清阳市就要盯住M产品的动态,多次权衡后,他批准了王军4月份的方案。
4月初,清阳市进入了纷争状态。前期因为轻视对手而造成销量迅速滑坡的Z产品,在了解了市场动态后,也拿出4赠1加入战团,由于z产品在清阳市场铺货率最高、影响力最强,促销效果很显著。王军多次就此事要求公司再加大促销力度,遭到张伟严辞拒绝。
虽然预计4月份销售量增长有限,但此时张伟看到了市场上一些积极的变化:以前一些销售不好的品项由于与竞品有差异化,业绩迅速增长;主力品项与其他品项的销售占比由以前的82%调整到了64%。由于其他品项利润率高,清阳市场上的销售利润率有明显改善。
4月20日,张伟又如期收到了王军5月份市场销售计划:“经过市场残酷的洗礼,T产品由于促销品问题导致销量动荡,更换了客户;Z产品和M产品在市场格局恢复后停止了大力度促销,代之以部分渠道促进。市场份额紧随Y产品的H产品已酝酿好了‘惊喜5月大赠送’活动(力度相当于3赠1),针对H产品的逼人形势,拟应对‘Y产品3赠1’。”
张伟拿着这份市场计划,站在8楼的办公室窗前点着香烟狠吸了两口。稍微平静了一会儿,他理了理头绪,给王军拨去了电话:你要抢谁的奶酪?
明确定位,咬定目标
王维龙
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个市场竞争中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市场无序竞争和企业盲目促销。
清阳市场是一个格局分布很典型的市场,虽然案例中没有介绍各品牌的销量占比,但从一般规律可以推测:第一品牌M占有35%以上的份额:第二品牌Z占有20%以上的份额;张伟负责的Y品牌占有15%以上,同时Y品牌正在向第一品牌冲击,清阳市场定为张伟区域的重点市场;其余品牌的份额总和在30%以下且各品牌的占有率不会超过5%。
我们分析一下Y产品在清阳市场的这几次促销:
在3月份的促销活动里,清阳市的负责人王军因为市场第五的T品牌做促销,就开展了3赠1的促销活动。根据上面的推测,T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会超过5%,也就是说,其市场份额还不到Y品牌的1/3,它的促销肯定不会对Y品牌带来什么整体性影响。当Y品牌错误地开展3赠1的促销,就等于自己花了3倍于T品牌的费用来保持现有份额,这是极不合算的,是巨大的费用浪费。另外,这对Y产品的市场发展也起不到根本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次促销根本就没有针对夺取市场份额这个目标。可以看到,案例中这次活动的效果很不明显,应该说3月份的促销活动是失败的,不但浪费了大量费用,市场也没有取得相应的进展。
4月份,王军申请的3赠1活动是针对市场第一品牌M的4赠1活动而制定的,带有明显的促销目的。同时张伟也注意到了对促销目标的要求和考核,要求提高全品项的销量。因为目的明确,促销针对性强,这次
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品项的销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可以看到的是4月份M产品的4赠1促销以及后来跟上的Z产品的大力度促销,均是因为3月份的T产品和Y产品的大力度促销诱发的,这客观上造成了无序的竞争。
5月份,各主力品牌已经纷纷停止促销,市场第四名的H产品要开始促销了,于是Y产品又急忙准备跟进。这可以看出,王军并没有总结3月份的失误,又在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张伟不准备批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王军的促销定位错误,打击方向不明确,连续两个月的3赠1导致了严重亏损,同时再这样下去可能引起价格体系的混乱,并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无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Y产品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促销错误:
1.市场定位不清晰,促销方向不对。任何一种产品在市场的发展中必须有清晰的定位,是要夺取最大的市场份额,还是只要求取得一定的销量?在定位上一定要很清楚。案例中的Y品牌显然是要取得市场最大的份额,那么,既然定位于以市场第一位为市场目标,所有的促销就应该针对当时市场第一的M品牌,其他的产品均不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始终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打击主竞品。
2.不注重费用投入绩效,盲目促销。竞争中市场费用投入的绩效是非常关键的。在促销的时机上,要以小博大,而不要“以大博小”,就是说要以比自身市场份额大的竞品作为目标,针对性地促销打击,而不要以比自身市场份额小的竞品作为促销打击的对象。案例中的Y品牌在和M品牌的促销竞争中,由于Y产品销量只是M产品的几分之一,Y产品的促销投入可以消耗M产品几倍的促销资源(消耗对手的促销资源也是一种市场进攻),同时市场表现也获得了改善。反过来看,当Y产品和市场份额远远小于自己的对手促销竞争时,就浪费了很多资源,还带来了很多相应的问题。
3.不注意维护市场秩序,导致无序竞争。市场秩序需要所有参与竞争的品牌共同来维护,真正可以起到维护市场秩序的主要是市场份额前三位的品牌。市场前三位的品牌,基本上占据了市场70%以上的份额,并且彼此市场份额相差也不是很悬殊,所以前三位品牌彼此间的竞争才真正左右着市场秩序,而其他品牌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案例中,作为市场第三位的Y品牌在3月份就直接和市场第五位的品牌展开大力度的促销竞争,从而引发了4月份的促销大战;在5月份前两位的品牌停止促销后,Y产品又要开始大力度促销,这些行为都是极为不明智的。盲目促销不但浪费促销资源,还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引发无序竞争。在这点上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就没有了各品牌赖以生存的土壤。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任何市场的促销活动中都要以明确的市场定位为前提,紧紧围绕市场目标进行针对性的促销活动,从而在充分考虑促销投入绩效的同时快速地提高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市场正常秩序和良性发展。
找准突围点,组织好“核动力”
刘燕青
张伟与王军采取的营销方法不合理
从案例来看,Y品牌在2005年3月、4月连续开展了终端买赠的促销活动,实为变相折价销售,且5月份仍计划采取同样的销售手段。不管从打击对手还是自身推广的角度看,这都是不合理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终端买赠促销想要达到的目的,看看它能否实现:
目的1;为了提升销量与抢占市场份额。这在买赠促销期间是可以实现的,但促销活动一旦停止或力度减弱,销量与市场份额马上就会下来。所以有业内人士讲:买赠促销就像抽大烟,一旦上瘾就停不掉了。这是因为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这样,对产品与品牌的后续发展都极为不利。不过,针对渠道的阶段性激励政策倒还可以考虑。
目的2:为了增加铺货率。这一点恐怕又要落空。在活动期间,提升铺货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促销活动一旦停止或力度减弱,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马上下来,渠道的流转量还会大大降低,经销商的流转利润会受到“侵犯”,经销商的铺市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按照常规的经验,长时间的终端买赠促销,对提升渠道铺市率是起负面作用的,操作不好反而会形成渠道阻塞。
目的3:为了促进新产品(新品项)的销售。这更是无从谈起。案例中,Y品牌买赠促销推广的产品是大品项产品,而不是新产品。有两种做法可能对新产品出货量会有帮助:一种是把赠品确定为新品;另一种是将促销活动与新品铺市或销售指标绑定起来运作。
第一种做法: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把新品作为“赠品”赠送,会让消费者形成“廉价”思维(消费者通常认为好东西一般是不免费送的),对新产品的价值及下一步推广会极为不利。
第二种做法:“绑定”看起来很保险,但实际上是最不保险的。经销商主要是通过产品的流转来实现经营利润,尤其是大品项产品的促销,更是赚钱的极好机会。此时,经销商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关注新品推广,有时甚至为了减少负担而将新品折价处理掉,这对新品的价格体系与价值认知会造成极大损害。
按照常规的做法,新品推广应该由企业主导完成,经销商只是起到配合作用,新品初期的推广费用大部分也是由企业来支持的。所以,Y品牌如果要想实现产品结构转型,推广高毛利率产品,还是应该制定一整套营销整合方法,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区域负责人关注的不应仅仅是销售量,渠道与促销
清阳市场作为Y品牌在西北区域的战略市场,销售主管王军与区域经理张伟为了推动销量、铺货率与产品结构转型,运用了一些销售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够。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区域(尤其是战略区域)的销售负责人,必须更多地依靠营销组合策略来运作市场,而不仅仅是销售手段。
销售手段可以促进销售目标的阶段性达成,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实现产品结构向中高端方向转化,必须借助品牌与产品的深度运作,实施持续的增值营销计划才能达成,否则更加被动。
市场职能或市场组织的支持,对成功运作区域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张伟与王军应当与公司市场部紧密配合,或建议公司强化市场方面的职能,形成西北区域的营销组合攻势,迅速扭转与启动市场。
进行营销诊断,找出Y品牌的突围点
从数据上来看,西北区域的整体销售业绩还是不错的,只是清阳市场表现不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不要过于乐观。就全国市场来看,行业内的前三大品牌都倍感竞争压力,何况中小品牌呢?
清阳市的问题实际是整个西北
区域的问题,如果能够找出西北市场的驱动力,清阳市场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张伟与王军应联合公司市场部,对整个西北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营销诊断,找出真正的“突围点”,设计好“核动力”组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销诊断可从以下7个方面展开,找出驱动要素:
1.区域市场的总规模、成长速度与结构分析。
2.各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
3.Y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包括市场份额、产品结构、渠道状况、增长趋势、业务模式、品牌认知度、费效比情况等。
4.根据区域总体发展目标与资源匹配情况,确定Y品牌的“突围”点,进而确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驱动力要素。
5.组织营销资源,进行高效运作。
6.强化营销管理,提升执行效益。
7.进行市场检测,修正执行过程。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一些角度进行分析。只有分析清楚了,才能找准区域市场的“突围点”,组织好营销“核动力”,快速“切割”市场,迅速提升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更进一步看,中国的液态奶市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行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前三名的市场份额总和已超过行业总量的50%。同时,竞争的驱动要素也逐渐由单纯的渠道、价格、营销操作,转变为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品牌驱动,而且价格战贯穿始终,规模与成本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在这方面,行业内的大品牌比较具有优势,而中小品牌则显得非常被动。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小品牌要想突围,只能选择细分市场进入,走差异化道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产品定位是区域市场成败的关键
薛俊民
新产品证人市场向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产品定位,这个定位概念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确定满足哪个消费层次的需求,细分消费者,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二是确定取得多少市场份额,要有与资源相匹配的目标。
本案例反映的最根本问题也在于此。王军在管理市场的过程中,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惟业绩论,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市场费用不堪重负,销售工作成了“跟风”,处处被动。那么,产品在区域市场到底如何定位呢?
首先,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几个方面的信息目前市场容量有多大;各品牌份额是如何分配的;预计增量空间有多大:空间在哪里;有多少空间可能属于自己,现有产品在各渠道的动态表现,分析出各品牌的SWOT。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容易说,可是许多企业并没有这样去做。他们的做法是确定进入某个市场,然后就派人去找客户,客户找到就上货,货在渠道受阻就促销,费用太大就鼓励客户投入,客户不投入就换客户……周而复始。
没有对新市场有针对性地调查分析,就不可能对目标市场有战略性的规划。没有规划,当然就会盲目被动。知道卖产品是一种境界,而知道产品定位,知道哪个产品应该在哪卖、如何去卖,才是更高的境界,这也是现阶段对区域经理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在了解了区域市场必要的信息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得出产品定位的4个步骤:
1.确定本品的目标竞品(和谁竞争)
“不知如何去做市场时,就找一个和自己产品有重叠的品牌,然后分析它的优、劣势,在大部分环节做到优于对方,你就可以轻松打开局面。关键点是:一要坚持,二要偏执,用时间换空间。”跟每个产品都竞争那是行业领先者的做法,而且一般的行业领先者不会加入低端的拼杀。
非常可乐看准了县级以下的市场增量空间,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找到了生存空间,正是由于它没有以两乐为对手,没有和两乐去正面比拼才得以生存。康师傅“桶装面”直接针对“来一桶”,在各个渠道进行阻击,只用了两年就与其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得益于目标竞品先期的消费者教育。产品市场定位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竞品,只有确定了目标竞品,才不至于到处跟风,自乱阵脚。
2.确定本品的突破品项(找到突破口)
“全面开花”固然可喜,“一枝独秀”也聊以。有的企业进入市场初期,工作缺乏重点,战线太长,很容易受到其他品牌的针对性反击,造成部分产品品项渠道堵塞,这就需要人力、物力去疏通,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分散精力;有些企业采取全面上货,让“市场自己淘汰产品”的做法,拉长了产品在新市场定位的时间,而且会不断丧失机会。
选择突破品项是产品定位的第二步,也是具有战略性的一步。当初,蒙牛在产品定位时,选择了利乐枕,把资源集中于此,避开了和伊利的优势(利乐砖)正面交锋,造就了乳品行业的神话。银桥乳业选择了百利包作为区域突破的重点产品,4年4大步,占据了陕西40%的市场份额。
3.协调资源匹配(保证市场计划的连续性)
协调与产品定位相适应的资源匹配,是市场定位的第三步。企业能拿出多少资源来做市场,决定了产品在市场的表现,所以说产品的市场份额取决于相匹配的资源配置。有太多怀有投机心理的企业产品定位不准,盲目扩张,寄希望于销售来拉动全局,结果折戟沙场。产品定位与资源配置不匹配,就不能保证销售的循序渐进,关键时刻“掉链子”,肯定全盘皆输。
4.确定本品的市场方案(以目标竞品为参照标准)
有了目标竞品,有了突破品项,有了资源匹配,市场方案就水到渠成了。在市场方案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企业有更强的对手才能进步,因此在开拓市场的不同阶段,选择的目标竞品是可以不同的;(2)市场费用投入应以目标竞品为参照,每个阶段突破品项的市场方案都要紧扣目标竞品,只应对目标竞品的动态,而不以其他竞品的动态变化作为调整市场方案的理由;(3)每一个方案的执行都要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行分析,看它是否与产品定位相匹配;(4)重在执行,不执行就没有结果,执行不到位会使预期大打折扣。
产品在区域市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先期准备,盲目进行市场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做好了产品的定位工作,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主动,打好区域市场突围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