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老吉”欲超“可口可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老吉”欲超“可口可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老吉”在广州南沙一个工厂的产能就接近可口可乐在大陆的整个产能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俊修有一个预言:2010年之前,广东凉茶在全球的销量有望全面超过可口可乐,凉茶铺子的数量将全面超过星巴克咖啡店。这会是真的吗?

SARS成就凉茶

“凉茶”之凉,不是许多北方人心目中的“冰镇凉白开”那种“凉”。王老吉药业新闻发言人贺庆介绍说,凉茶是岭南人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小街巷,小铺头,一把大铜壶,几个大茶碗,碗里装着黑乎乎的液体”,是广东街头常见的景象,广东人对凉茶铺子须臾不可离。

以前,岭南之外的人可能都知道“王老五”,有谁知道“王老吉”?“还以为‘王老吉’是在傍‘王老五’的名牌呢!”贺庆调侃道。

戏剧性的转机出现在2003年,SARS让广东凉茶的幽香飘出了岭南。贺庆说,“当时民间流传,广东‘非典’发病最早,但死亡率最低,究其原因就是广东人喜欢喝凉茶。”

“事实上,当时抗非典的治疗目录是由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提供的,主要药品都是凉茶类产品的处方。”张俊修向《望东方周刊》记者证实了民间的这种说法绝非无风起浪。

贺庆坦言,王老吉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一直在为凉茶打开广阔的北方市场绞尽脑汁:从“大茶包”到颗粒包,再到易拉罐、利乐包,从包装、口感等方面反复“调试”,始终见不到有什么大的起色,销售区域也仅仅局限在广东和浙江南部地区。

一个人眼中的灾难,或许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机遇,对王老吉而言,SARS就是这样―个机缘,不仅让它的销量一年间激增400%,从每年1亿多元营销额猛增至6亿多,更让它踏过五岭,长驱江南塞北。

王老吉“北伐”

“非典”商机绝非仅仅惠及广东凉茶,形形的“洗手液”、“板蓝根”、“康有利”、“维生素家族”都着实火了一把。可惜许多品牌在“非典”结束后没有对产品进行系统策划,马上就从绚烂归于平淡,惟有精明的王老吉没有让这个机会擦肩而过。

以王老吉为首的众多凉茶厂商,借消费者健康需求急升,向全国性品牌、国际性品牌发展。

凉茶“北伐”难免水土不服。凉茶一直以来被当作药饮,广东人喜欢的是它的药性,而外地消费者对药饮颇有忌讳;但若不突出药材配方的功能诉求,广东凉茶作为饮料也就没有卖点。

如何在药饮与饮料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这是广东凉茶撬开全国市场的关键。

贺庆说,他们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气候干燥的北方消费者其实对“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医文化浸润之下,中国人与“上火”的斗争,是一场“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的全面“战争”。

王老吉遂对广东凉茶做出一个全新的定位:主攻“上火”的功能饮料,并以“怕上火,喝王老吉”为广告诉求。

新定位出台,王老吉花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大做广告。一时间,从中国的最南端海南岛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刮起了一股“红罐子旋风”,王老吉销量直线攀升:红色铝罐装王老吉2004年销售额8亿元,2005年飙升至30个亿;而“利乐包”王老吉2005年销售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117%。

广东凉茶自此结束了偏安一隅的历史。

凉茶官司和中国智慧

狙击凉茶“北伐”的,不是商业对手,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

2005年“315”期间,北京职业打假人刘殿林同时在北京海淀等3个区法院将“王老吉”告上法庭,理由是它违法添加了中药“夏枯草”;同年6月,刘殿林又将“黄振龙”、“平安堂”、“金葫芦”等6家凉茶品牌告上广东卫生监督所,理由是它们的广告宣传涉嫌夸大功效。

刘殿林抓住的正是广东凉茶的两大致命伤:一是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只有110余种,而作为“食字号”的广东凉茶实际应用的草药有近200种;二是功效宣传问题。按照规定,广东凉茶属于食品,不得宣传疗效。

虽然北京3家法院最终均以刘殿林缺乏证据证明夏枯草有不良效果为由,驳回了,但对于广东凉茶的疗效宣传问题,凉茶企业不得不认错。

“如果执着于‘茶’还是‘药’这个问题,可能会使整个凉茶业面临退市的危险。”张俊修回忆道,“当时王老吉凉茶在北京已经有了6个亿的市场。”

刘殿林诉案一场惊吓,的确让广东凉茶业出了一身冷汗。而根据中国“医食同源”的文化传统,“药”还是“茶”,本不是一个问题。

为保卫凉茶,广东企业想到了向这个古老的智慧求援,紧急启动了“申遗”程序。2005年8月,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协会共同向社会公布,认定凉茶为首批“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随后,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广东省又联合港澳迅速完成“补报”程序,共同申请凉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务院今年5月20日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凉茶赫然在列。这让王老吉们松了口气。

通过“申遗”,凉茶的54个秘方和术语以及200种中药材可以合法使用,原来被视为疗效宣传的“清肝明目、滋润肺燥、润燥滑肠”等说法,可以作为特定的凉茶术语继续使用。

“我们正在制定凉茶业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张俊修向《望东方周刊》透露,“可口可乐公司也想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他们派人找了协会三次,协会没有不同意。”

何人不想卖凉茶

“药食同源”思想在饮品市场确立,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是,传统制药企业也打算来分一杯羹。香雪制药斥资亿元资金启动“上清饮”;白云山和记黄埔采取差异化战略锁定年轻人,推出多个凉茶品牌。

“现在由于药品降价、竞争激烈,国内的药厂日子过得并不如意,而广州的几大药厂日子却过得比较滋润,究其原因正是凉茶为这些药厂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张俊修说,广东凉茶正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的市场容量大概在50到60亿之间。制药企业略得其一,就能扭转颓势。

想当初,广州王老吉药业的策略是以医药利润来支撑公司,兼带做饮料,现在饮料倒成了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王老吉挑战可口可乐

一直冷眼旁观的世界饮料老大可口可乐再也坐不住了,今年8月联手香港健康工房高调宣布推出本草系列饮料,杀入凉茶市场。

面对这个世界第一,王老吉害怕吗?

“加多宝王老吉在广州南沙的工厂投产后,仅这一个厂的产能就接近可口可乐在大陆的整个产能。”张俊修分析,按照目前的“井喷”态势,广东凉茶的产销量可望在2010年之前超过可口可乐的产销量,因为目前可口可乐在全球的产销量也不过2200万吨左右。

张俊修透露,目前广东凉茶的市场已经渗透到了包括美国、东南亚等在内的全球20多个国家,虽然外国人没有“上火”的概念,但像口干、嗓子痛等亚健康症状作为广东凉茶的“穿透点”进行全球传播应该不会有什么隔阂。他认为在2010年以前,广东凉茶覆盖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少在凉茶产品上,中国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几个“秘方”上,关键在于喝凉茶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植根于民族文化记忆的深处。

比如说,像王老吉、黄振龙等凉茶巨头在以方便饮料向全国铺开之时,都没放弃传统的凉茶铺子。而凉茶新贵“邓老凉茶”的扩张模式主要选择的就是传统的凉茶铺子,目前正在以每月30到50家的规模向全国扩张。

张俊修透露,“邓老凉茶”的投资商就是地产富豪朱孟依家族的老大――广东新南方集团董事长朱拉伊。

“你想想,朱孟依家族在全国有多少物业?你就可以想象传统凉茶铺子的扩张速度有多快。”张俊修分析,只要凉茶铺子能够覆盖全国的中等城市,广东凉茶铺子的数量就必定能超过星巴克咖啡店在全球的数量,因为星巴克在全球的“铺头”也就两万多家。

“目前在国际上令外国人称奇的东方神韵当数中国功夫和推拿针灸,我想在不远的将来还要加上一个广东凉茶。”谈及凉茶的未来,张俊修显得信心“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