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课堂也有“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课堂也有“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关键词】数学情感;熏陶;体验;升华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其中既有知识的交流、传递;也有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体验。如果说知识的传授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骨架”与“主体”,那么,情感的沟通则让课堂教学有了“血肉”与“生命”。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苦思瞑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荡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学生充分体会着思维之趣,成功之乐。有的课堂,教师呆板的教法,乏味枯燥的讲解,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点滴体会。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1. 结合数学本身的魅力,熏陶情感

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其人文的一面,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条分支。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有一种传播文化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激起对数学内部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位老师设计了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首先,老师提出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有的说与半径有关……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圆周长和直径有关系,此时,老师进一步提问:“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哪些方面去入手?”有的学生说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比,有的学生说可以研究它们谁是谁的几倍?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时,老师提出:今天只选一种研究,选什么?学生一致赞同研究它们之间的比。随后,学生就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虽然他们用的材料不同,测量的方法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三点多。此时,再让学生观察圆内接正六边形,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三,并介绍“周三径一”的说法,进而观察圆内接的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 引出列微的“割圆术”求圆周率精密值的思想。在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精密值中做出的贡献时,特别说到他是世界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并且找到两个分数:227和335113来代替。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这种思想比西方早一千多年,此后,老师还介绍了近代世界各国对圆周率的研究:荷兰的数学家卢道夫把 值推到小数点后第35位,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借助计算机算得了10万位小数的圆周率,到90年代,用新的计算方法,圆周率的值已经到4.8亿位。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结合数学知识本身,既传授了知识,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1)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对于圆的周长,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得到。但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能通过测量得到,这既不现实,也不方便。因此,老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求一条规律,寻找一个方法来最终解决求圆的周长。也就是说“量是为了不量”,在从“量”到“不量”的转化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大胆猜测,推理。

在动手实验前,老师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有什么有关?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逐步推理,使学生明白: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与圆心的位置无关。这一思维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提供了学生大胆思考,乐于表达的学习机会,令学生充分融入数学学习中。

(3) 培养继承、接纳的博怀。

老师在介绍圆周率的研究发展史时,除了说到我国对圆周率研究做出的具大贡献时,还特意提到了国外的研究,和近代科技飞速发展对圆周率研究的推动。令学生感到:我们今天的成果都是建立在继承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先进的思想和方法,要有包容和接纳多元文化的胸怀和态度,这样才能得以发展和壮大。

(4)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学习圆周率的同时,也了解了《周髀算经》,刘微、祖冲之等,了解了我国古代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培养了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学习素材,向学生渗透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如在讲《大数认识》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系列地理数据,向学生进行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教育;再如,讲《负数》时,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精妙。

2.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情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带给人的无穷乐趣。

在教学“粉刷围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一位老师做了如下设计:课前,老师提出了征集“粉刷学校围墙方案”的要求,学生便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拟定出了具体的分工情况:有的负责测量粉刷的面积,有的负责落实人工费,还有的负责考查市场,落实材料费……这一环节,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随后,同学们将分头完成各自的任务,在他们去独立测量时,在去走访单位寻问间,在与商家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同学们零距离接触社会,学会了与人交往。有了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社会人的体验。在课堂上,同学们根据事先收集的信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方案。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了综合考虑问题。体验到合作的价值,思考的严谨和全面。

从上述活动过程不难看出,老师精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认知需要的满足,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树立起互相协人选的团队意识。

3. 教师的正确引导,升华情感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必须创设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中。 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把热情带给学生,用教师真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需要教师把信任与鼓励、欣赏与赞许带给学生,用教师的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用教师真切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对学生的宽容和欣赏等具体行为上。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可以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泄气、不放弃,最后获得成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主动获取知识,在求知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欣赏,可以使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教师和伙伴的赞许,在数学学习中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得到强化。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设计:要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直尺量,角也有大小,要知道一个角的大小,怎么办呢?老师问。“用量角器量”。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有知识经验回答,此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逐步进入了角的度量的探索。“那会用量角器量吗?”老师问,学生们跃跃欲试,老师看到学生自主探索的情绪已经宣起,就说“那就试试吧”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验,动手操作。在学生尝试使用量角器量角之后,老师问学生介绍量角器,并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尝试:量一个60度的角。这次学生的量角不再是,学生都知道用量角器上的角去量未知角,但量出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有120度、59度、60度……此时,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说是怎样量的,从中发现有把内、外圈看错了的情况,有量得不准确的情况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不仅要掌握方法,还应该要测量准确,尽量减少误差。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老师到此并没有停止,而是话锋一转,说:“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造成的误差是难免的,但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进行的是一些精密仪器的测量,一些高科技产品的测量,像航天飞机等,也出现这样的误差,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误差,会怎么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没有想到这简单的测量会跟航天飞机等有关,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振撼,“会机毁人亡”“后果会不堪设想”“太可怕了”学生议论纷纷。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数学是严谨的,学习是必须仔细的,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升华了学习数学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 李光树 朱福荣 张健 陈祥彬等.[小学数学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收稿日期: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