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麻醉术式在肛肠科疾病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麻醉术式在肛肠科疾病手术中的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常见肛肠手术中麻醉术式的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情况。 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肛肠外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确诊收治,且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对照组98例,分别接受肛周神经阻滞术和肛周浸润麻醉。 结果 观察组在用量、起效时间和镇痛总时长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麻醉总优良率分别为95.6%和85.7%(P < 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在MAP、脉搏和SaO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肛周神经阻滞术具用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安全、操作简单等特点,是肛肠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肛肠疾病手术;肛周神经阻滞;肛周浸润麻醉;镇痛;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060-02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近年来随着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手术治疗[1]。解剖和生理学研究表明肛周神经分布相当丰富,对疼痛等感觉异常灵敏[2,3]。合理的术前麻醉不仅可降低肛周神经的敏感性,松弛括约肌群,还可最大程度上消除手术引发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4]。目前临床肛肠手术的麻醉方式较多,各具特色,本文前瞻性的选择肛周神经阻滞术,并与肛周浸润麻醉比较,旨在为临床肛肠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本院肛肠外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确诊收治且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88例,其中男121例,女67例,年龄24~71岁,平均41.3岁。疾病及手术类型:73例内痔患者中39例接受单纯结扎术,34例接受注射术,44例肛裂行扩切注射术,71例肛增生肥大接受结扎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对照组98例,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90例患者接受肛周神经阻滞术,对照组98例患者接受肛周浸润麻醉。① 肛周神经阻滞术: 肛周常规消毒后铺巾,以碘伏反复消毒肛管2~3次后叮嘱患者放松,将涂有石蜡的镜缓慢置入肛管内,见肠腔后以碘伏消毒,随后缓慢退出镜至齿状线处[5],并再次消毒肛管,采用注射器与肛管壁呈33~40°角,按截石位于3、6、9和12点进针,深度约3 cm,呈肌性感觉后依次注射1%利多卡因,总量控制在15 mL以内[6]。若患者肛管黏膜区出现肿胀,则考虑注射的角度不符或进针深度不够。若出现松弛,痛感消失,表明麻醉成功。②肛周浸润麻醉:消毒后,采用1%利多卡因20 mL,分别为3、6和9点位置,点状扇形局部麻醉,推药时应注意垂直进针[4]。

1.3 指标观察与效果判定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物用量、起效时间、镇痛总时长、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麻醉效果判定: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7]:①Ⅰ级:患者安静、腹肌松弛,手术顺利完成;②Ⅱ级:患者安静,无内脏牵扯不适感,腹肌松弛度尚可,顺利完成手术;③Ⅲ级:患者疼痛可忍受,腹肌松弛不佳,需增加静脉辅助用药;④Ⅳ级:患者疼痛明显,腹肌紧绷,需改全麻。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脉搏和血氧饱和度(SaO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用量、起效时间和镇痛总时长方面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用量最低,起效时间最短,镇痛时间最长(P < 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Ⅰ级 51例,Ⅱ级35例,Ⅲ级 4例,总优良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5.7%(P < 0.05),见表2。

2.3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在MAP、脉搏和SaO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在疼痛、下坠、恶心、出汗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4。

3 讨论

肛周浸润麻醉是临床传统的麻醉术式,临床实践表明通过直接将药物注射至肛周皮下的方式发挥麻醉效果,但患者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坠涨、疼痛以及尿潴留现象,尤其是对于接受结扎术或注射术治疗的内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达80%[6]。且浸润麻醉常由于注射药量或深度不够,导致术中麻醉效果不稳定或不持久,造成括约肌松弛度不足,影响术野充分暴露,这也是造成并发症高发的原因之一。冯秀梅等[4]对三种常用的肛管手术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浸润麻醉用药量较大,毒性反应较明显,尤其是对心肺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且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肌松效果差,不利于手术操作的完成。

肛周神经阻滞术的基本原理与局部浸润相近,更融合了局部解剖学的理念,将药物注入齿线下缘约2 cm处的肛管移行上皮区域,该区域无痛觉神经分布,属痛觉迟钝区,麻醉时患者无进针感[5]。此外,采用注射器与肛管壁呈33~40°角的注射方式,还可确认麻醉注射深度是否准确,当患者出现肛管黏膜区肿胀,则表明注射的角度不符或进针深度不够,应考虑重新麻醉注射。再则,该方法采用截石3、6、9和12点方向进针,较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注射点更多,用药量更少,起效也更快。国内研究表明肛周神经阻滞术由于给药部位更接近于病灶区域,因此术中的牵拉、疼痛和便意等症状不明显,且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括约肌神经丛,肌松效果更明显,不仅利于操作,且降低了用量,避免了局麻毒性反应[5]。本研究发现,虽然注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差异均不显著,但观察组的药物用量、起效时间和镇痛总时长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且术中观察组麻醉效果VRS评价多处于Ⅰ~Ⅱ级,总优良率高达95.6%,此外,观察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肛周神经阻滞术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而且由于极大降低了药物的用量,注射部位合理,麻醉效果稳定,降低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这与国内研究结论一致[6,7]。笔者认为肛周神经阻滞术由于操作简单,且麻醉效果稳定,极适于内痔、混合痔、肛裂和肛增生等肛周疾病的麻醉治疗,尤其适用于基层医药使用。

总之,肛周神经阻滞术具用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安全、操作简单等特点,是肛肠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但由于本研究涉及的病例数有限,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业明,肖振球. 国内直肠手术麻醉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29-130.

[2] Apillogullari S,Duman A,Tekin A. Combination of ultra-low dose bupivacaine and fentanyl for spinal anaesthesia in out-patient anorecatl surgery[J]. J Int Med Res,2009,37(1):278.

[3] 李狱,黄祖仁,王小林,等. 不同麻醉联合亚甲蓝进行肛肠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2):94-96.

[4] 冯秀梅,刘静,曹永.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421-2422.

[5] 李壮. 肛周神经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山东医药,2011, 51(8):61-62.

[6] 魏多刚. 肛管内神经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河北医药,2006,28(1):24.

[7] 冯德军.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比较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3):279-312.

(收稿日期: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