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语成语中的“龙”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语成语中的“龙”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龙”是汉民族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而虚构出来的动物形象。《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的出现,一开始往往与水有关,龙在商代是卜问天气晴雨状况的重要事物,“云从龙,风从虎”(《周易·乾卦·文言》),因为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水密不可分。“龙”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它是汉民族的图腾与吉祥物,能腾云驾雾、兴云降雨。人们赋予它威武图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等优良品质,更把它作为中华始祖、古代帝王、杰出人士的象征。这种文化深深反映在语汇系统中,汉语拥有很多关于“龙”的象征意义的成语

“龙”族成语中“龙”的象征意义类型

并非凡是带“龙”字的成语都有象征意义。“元龙高卧”、“百龙之智”、“伏龙风雏”、“龙阳泣鱼”中,“龙”是指人——陈登、公孙龙、诸葛亮、魏王的男宠龙阳。“鱼龙曼衍”中“鱼龙”是一种古代杂技魔术的名称。因此,这类成语中的“龙”所反映的文化与汉民族图腾的象征意义无关。

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中,“龙”象征意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龙”字成语中“龙”的象征意义为正面、褒义的内容。如:

“龙”象征贵人、大人物、有权势的人、身居高位的人。这类成语有“攀龙附凤”、“望子成龙”、“白龙鱼服”、“亢龙有悔”、“云龙井蛙”等。

“龙”象征帝王。这类成语有“日角龙庭”、“鼎湖龙去”、“龙飞凤翔”等。

“龙”象征有才能的人。这类成语有“龙盘凤翥”、“龙兴鸾集”、“龙跃凤鸣”、“潜龙伏虎”、“潜龙勿用”、“龙驹风雏”等。

“龙”象征仪表出众的人。这类成语有“龙眉凤目”、“龙虎之姿”、“龙虎之威”、“龙章风姿”等。

“龙”象征贤良、贤者、强者、杰出的人物、英雄豪杰。这类成语有“麟凤龟龙”(“龟龙麟凤”)、“龙蛇混杂”、“一龙一猪”、“云起龙骧”、“人中之龙”、“卧虎藏龙”、“龙争虎斗”、“龙游浅滩”等。

“龙”象征佳婿、家长等。这类成语有“乘龙快婿”、“一龙九种”、“龙生九子”等。

“龙”象征快速地飞黄腾达。这类成语有“一登龙门”、“(鲤)鱼跃龙门”等。

“龙”象征珍稀、互为感应的事物。这类成语有“凤髓龙肝”、“龙肝豹胎”、“炮凤烹龙”、“龙吟虎啸”等。

“龙”象征书法、作文、刺绣、乐曲的形势。如:“龙飞凤舞”、“翔龙舞凤”、“浮云惊龙”、“游云惊龙”、“矫若惊龙”、“笔走龙蛇”、“龙蛇飞动”、“画龙点睛”、“文炳雕龙”(“文擅雕龙”)、“绣虎雕龙”、“雕龙绣虎”、“神龙见首不见尾”、“活龙活现”、“虎略龙韬”、“描龙绣凤”。

2 “龙”字成语中“龙”的象征意义为中性的内容。如:

“龙”象征热闹的场景。这类成语有“车水马龙”、“流水游龙”、“车马如龙”、“车如流水马如龙”等。

“龙”象征山势、地势。如:“来龙去脉”、“牛眠龙绕”、“龙蟠虎踞”、“龙盘虎踞”等。

“龙”象征时间。如:“岁在龙蛇”。

“龙”象征行事风格、处世原则。如“龙头蛇尾”、“枯木龙吟”。

3 “龙”字成语中“龙”的象征意义为负面、贬义的内容。如:

“龙”象征极其凶险:如“龙潭虎穴”。

“龙”象征强大的势力、恶势力、敌人。如“降龙伏虎”。

“龙”象征不切实际、没有用途。如“屠龙之技”。

“龙”象征外表易知、内心难测的符号意象。如“画龙画虎难画骨”。

从总体上看,“龙”的成语褒义词大大多于贬义词。可见,在汉语和汉族人民的心目中,“龙”多为正面、褒义的形象,稍有负面、贬义的形象,“龙”的形象具有双重性。“龙”既象征威猛、勇猛等优秀品质,也象征邪恶、霸道等恶劣品质;既象征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正面形象,也象征恶人、敌人等负面形象。“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虚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所以,人们赋予它的象征意义也以正面、积极、褒义居多;但也正是由于“龙”是人类无法操控的神异动物,所以,人们又赋予它一些在人力控制之外的中性、负面、贬义特征。从总体上,“龙”族成语反映的文化是褒扬的、积极的。

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关于“龙”的不同文化意义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中国人激动、奋发、自豪。这种文化逐渐影响到汉字文化圈范围内关于“龙”的使用。所谓汉字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的区域的统称,又称为儒家文化圈,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文化、习俗相近的区域,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在中国的东邻日本,也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与龙有关的神话最早出现于记述日本历史的《日本书纪》中,在与中国秦朝大约同时期的“弥生文化”时代,传说中的“龙神”用神器创建了“大八洲”,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被称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的神武天皇就是“龙神”后人。

“龙”文化对韩国影响深远。汉、韩两国语言中有很多关于“龙”的词语,在韩语中,“龙”的文化指向为“王”、“王权”、千变万化的水神、护国佛法,其象征意义为“权威”、“吉祥”。“龙袍”“龙位”“龙德”“龙床”“龙驾”“龙车”“龙飞”“龙位”“龙雷”“龙尾不如鸡头”等类似词在韩语中具有相近的文化内涵。与汉民族“龙”文化有所不同的是,韩语中有关“龙”的词语所指示的文化包含“风、雨、水”的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与韩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化受制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密切相关。

在越南语中,“龙”的文化与中华文化趋同,引入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所以汉字的古汉语发音在越南语中保留得很好。越南人喜欢自称为Con rong chau tien(“龙子仙孙”),就好比中国的“炎黄子孙”,喜欢祝福新人Dau bae rhng long(“白头龙牙”),就如同汉语中的“白头偕老”。意思是活到头都白,牙还像龙牙一样那么坚硬。此外,越南语中也有一些关于龙的天气的农谚,如Rong den lay nuoc thi nang,rang trang lay nuoe thi mua(“黑龙打水天就晒,白龙打水天下雨”),表示农民预测天气的经验。

而在非汉字文化圈中,“龙”的文化却是截然相反的。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被称为dragon。因此,在基督教美术中dragon总是代表邪恶。英格兰的守护圣徒圣乔治(St,George)就以英勇除掉危害人间的龙而闻名,西方的“龙”(dragon)令人感到恐怖,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在诺曼人征服英国以前,dragon是英国皇家的主要战争徽记。

“龙”(“rpaxoH”)在俄罗斯文化中是一种怪兽(“神话中生有双翅能喷吐火焰的蛇形怪物”)。在俄罗斯报刊文章中,亚洲四小龙均被译为亚洲四虎。

可以看出,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在对“龙”的认识和解读上大相径庭,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读。在语言教学中,应承担起认知和理解双方不同的龙文化的任务。

汉语成语中“龙”文化的教学

首先,应该明确,“龙”族成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回避文化因素。学习者对成语语义的理解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汉语成语蕴含的文化因素是否了解。比如“望子成龙”这个成语往往令西方学生感到困惑,他们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种凶残的怪兽?”究其原因,在于文化差异。

其次,在“龙”族成语教学中,要运用文化对比的方法,注意汉语与留学生母语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避免文化干扰。教师要重视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并深入研究这种差异,主动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文化对比分析,防患于未然。

总之,汉语成语中“龙”文化的教学应该处理好文化差异,以便在语言教学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北京市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编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