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学生发展,做好习惯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材是课标精神的物化,领悟课标,吃透教材,搞好习惯教学实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学生发展;习惯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叶圣陶先生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要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留心周围事物”等等。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不难发现,第一页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项内容。这个亮点注重学生的发展,既保持了习惯教学的一贯性,又实现了该教学的前置性。可眼下许多农村教师对编者的“美意”似乎不太“领情”,处理这些内容时,他们或“淡然处之“,或根本“置之不理”,究其根源不是“不好教”就是“教不好”,笔者觉得可以扣住四个关键:
一、训练为主
“抓反复,反复抓”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实践,舍此别无他途。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习惯篇”教学,如示范、比赛、表演、比较和课堂执行等,让学生真正“动作”起来,不断“操作”起来,从而在好习惯方面逐步地“入格入规”。 当进行“读书有选择”习惯养成教育时,就要把学生带入图书室现场操练,经历“查找、筛选、阅读、汇报和总结”的程序,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并循环运用课堂实践经验再次练习“选择”,甚至可以延伸至课外。多次的“选择”训练一定会形成比较固化的行为方式,随之好习惯也就形成了。
二、激发兴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惯的养成就得要守“规矩”。守“规矩”的过程往往非常枯燥,受教育者要去抵制各种干扰,习惯养成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会大大降低。为消除这种枯燥性,运用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其兴趣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强烈动机的驱动下“无痕”地接受教育。教师可以针对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一些童话故事或将某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读,或将教学内容拍成录像播放;在“读书、习字”方面,还可以举行读书、写字仪式,让学生知道,读书、写字是很严肃、很庄重的事,不能马马虎虎地对待。总之,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要变枯燥的说教为富有趣味的活动。
三、相似转化
理论研究认为: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个新问题,人们必须要从自己的记忆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和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和相似建构。我们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储存和建构一定数量的“相似块”,以利于学生进行“相似转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课本上的插图和照片的作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来,图上那些同学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良好习惯就会变成一定的“相似块”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以备调用和激活。此外,课堂上学生中出现的“榜样”式的优秀典型也可作为“相似块”进行储存和备用。
四、因材施教
好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后天习得的,这种习得也有先有后。有的个体身在书香家庭中,其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自然是超前的;有的个体处在一个书写质量很差的班级中,其规范写字的习惯自然不好。面对带有差异性的教育对象,我们当然不能程式化地对其进行同规格的养成教育,而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对其进行“把脉诊断”,继而对良习未成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得不优者渐优,而优者则因为优越感变得更优。如:三年级上册——认真写钢笔字,可问:“同学们,到了三年级我们开始写钢笔字了,有谁会握钢笔呀?”“我,我……”随着一声声稚气的童声传来,握笔姿势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了,再去比照插图,教育的针对性变强了,这比先出示插图“广而告之”式的教法好得多。
此外,还须指出“习惯篇”的教学安排在教材开篇的位置,虽然是独立的,但是它绝不是孤立的,它还渗透在课本编写的方方面面(比如课文中安排《第一朵杏花》、《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综合性学习等一些和习惯一脉相承的内容),因此,在平常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利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强化。“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明·王廷相)从知识到智能,由技巧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稍有懈怠可能就会“走样”、“中断”,一事无成。
语文根植于生活,把整个生活世界变成感受和体验的场所,会使课本上的插图灵动起来,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打通,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使大脑和双手都灵活起来。总之,“习惯篇”的教学走出了课本,走出了教室,走进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也就脱离了枯燥、单一,走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新天地!
教材是课标精神的物化,领悟课标,吃透教材,搞好习惯教学实乃当务之急,因为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