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现中学习 学习中发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现中学习 学习中发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 以下是笔者在选修2-2推理与证明教学中的一个体现“发现学习”理念的案例.

例1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求证:abc≥(a+c-b)(a+b-c)(b+c-a).

一、 发现变量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等式左边和右边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即=a,=b,=c,从而自己发现了以下两种证明方法.

证法1:因为a,b,c为ABC的三边,所以b+c-a>0,a+c-b>0,a+b-c>0,

因为(a+b-c)(a+c-b)≤[]2,

所以 (a+b-c)(a+c-b)(b+c-a)≤a2(b+c-a).(1)

同理(a+b-c)(a+c-b)(b+c-a)≤b2(b+c-a).(2)

(a+b-c)(a+c-b)(b+c-a)≤c2(b+c-a).(3)

因为(1)(2)(3)三式两边都大于0,所以(1)(2)(3)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b-c)(a+c-b)(b+c-a)]3≤a2b2c2(a+b-c)(a+c-b)(b+c-a),

即abc≥(a+c-b)(a+b-c)(b+c-a).

证法2:因为a,b,c为ABC的三边,所以b+c-a>0,a+c-b>0,a+b-c>0,

a=≥.(4)

b=≥.(5)

c=≥.(6)

因为(4)(5)(6)三式两边都大于0,所以(4)(5)(6)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bc≥(a+c-b)(a+b-c)(b+c-a).

二、 发现新形式,师生合力解决

总结讲解完以上两种方法后,学生1举手说:由(a+c-b),(a+b-c),(b+c-a)这三个量出发,我联想到余弦定理:

cosα=,cosβ=,cosγ=,因此想构造以,,为边长的三角形,利用余弦定理来证明.

不管以上方法能否解决此题,学生1能够发现形式,联想到构造三角形用余弦定理来解决,已经很好了,在全班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当场大力表扬了该学生,并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了以下证明.

证法3:a,b,c为ABC的三边,所以b+c>a,a+c>b,a+b>c,

易证+>,+>,+>,所以以,,为三边长也能够构成三角形. 设边,,所对的角分别为α,β,γ. 则α+β+γ=180°,

由余弦定理得:cosα=,cosβ=,cosγ=,

要证abc≥(a+c-b)(a+b-c)(b+c-a),

只需证abc≥2cosβ?2cosγ?2cosα,

即证:cosα?cosβ?cosγ≤成立,

cosα?cosβ==,

则cosα?cosβ?cosγ=-cos2γ+cosγ

≤-cos2γ+cosγ,所以当cosγ=时,

cosα?cosβ?cosγ的最大值为.

证法3方法比较新颖,发现余弦定理形式,进行构造,其中在证明cosα?cosβ?cosγ=时,学生遇阻,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 再现新发现,证法又起波澜

在大家沉浸在证法3的奇妙与解出题目后心情愉悦的时候,对数学很会钻研的学生2举手发言了:由(a+c-b),(a+b-c),(b+c-a)这三个量出发,我联想到必修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里讲过的海伦公式,这个题目我想利用三角形面积来进行解决.

海伦公式:a,b,c为ABC的三边,则ABC的面积S=,其中p=.

海伦公式是必修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里的内容,不是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2善于发现,并记住了这个公式,全班同学又有了新的兴趣点,证法再起波澜. 我按照学生2说的思路进行了证明.

证法4:把p=代入S=得:S=,

(b+c-a)?(a+c-b)?(a+b-c)=,(7)

设ABC内切圆的半径为r,外接圆的半径为R. ABC的面积为S.

则S=(a+b+c)?r, a+b+c=代入(7)式得(b+c-a)?(a+c-b)?(a+b-c)=8rS,

S=absinC=ch,==2R,则h=.

S=ch=, abc=4RS.

要证不等式abc≥(a+c-b)(a+b-c)(b+c-a)成立,

只需证4RS≥8rS,即证:R≥2r.

证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已经响了,我把问题留给了学生供他们课后进行研究,为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四、 余兴未尽,课后的新发现

设ABC内切圆的半径为r,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R≥2r. 这个命题其实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在数学历史上有很多公式都是欧拉发现的,它们都叫做欧拉公式.

三角形中的欧拉公式为:设ABC外接圆的半径为R,内切圆的半径为r,两圆心之间的距离为d,则d=,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d=0.

许多学生课后都对R≥2r的证明进行了研究,班级里兴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风气,在当天课后作业中,学生们又显示了一次新的发现.

例2 已知a>0,b>0,2c>a+b,求证:c-<a<c+.

常规证法是:

要证c-<a<c+,

只需证-<c-a<,

也就是证c-a<,

即需证c-a2<c2-ab,

即证:a+b<2c. 而a+b<2c为已知条件,显然成立,

所以不等式c-<a<c+成立.

而有几个学生在做题时发现:c-,c+两个量有点像二次方程求根公式里的两个根,于是大胆猜想,产生了第二种证法.

证明:要证c-<a<c+,

只需证<1<,

令x1=,x2=,则x1,x2为方程x2-cx+=0的两个根.

令f(x)=x2-cx+,f(1)=-c+=,

a+b<2c, f(1)<0, x1<1<x2,即<1<.

所以原不等式c-<a<c+成立.

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譬如,案例中学生“发现”一条数学家早已熟知的欧拉公式,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他,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上看到(尽管它早已被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 这一条学生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他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觉思维”对学生的发现活动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直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 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成“发现学习”的前奏,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本文中学生联想到余弦定理、海伦公式和求根公式都是运用直觉思维的一个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