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郑学炳,一个土地之子的热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郑学炳,一个土地之子的热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你有幸没有与郑学炳擦肩而过,你会感受到一个蓬勃而丰富的生命。我想,如果用坚韧、成熟、理性、执着等词来形容,不足以表达他的细腻与生动、坦诚与热情。所有打动人心的内容都藏他在眼睛里,顾盼回眸中让你有一种感动。

他坐在我的对面,眼神明净单纯,真诚率直,看得出他是个执着子自己的追求并乐在其中的人。果然,他很快就讲起了他的特色农业,烤烟、水果、蔬菜、养殖,一样样地数过来,就像在老友面前显摆自己有出息的孩子。

不知不觉成了农民的儿子

郑学炳是幸运的,他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长大成熟,因为这份幸运,他心里便多了一份感激。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6岁的郑学炳从四川米易县考上了当时的西昌五七农业大学,入学不久他就发现自己是学校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很多同学的年龄都比他大一倍,一个室友已经是4个孩子的爸爸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农村。淳朴,真诚,刻苦,渴望着学成后回家为乡亲们做事,和他们在一起,郑学炳觉得自己也是个农民的儿子了,他和他们一样努力,一样懂得珍惜。

1981年夏天,大学毕业的郑学炳被分配到渡口市(攀枝花市前身)农业局,然后被派到土肥站工作。原来土肥站就他一个人。很快他就背着铺盖卷下到了郊区。那天晚上,他吃了一顿有生以来从没吃过的难以下咽的苞谷饭,看着身边的人若无其事地大嚼,他强迫自己吞了下去。那时,整个渡口市的蔬菜都靠成都、重庆运进来,尤其是冬天,每家每户都是咸干菜,还有陈年的海带,很少看见新鲜的猪肉。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的郑学炳听着呼啸而过的山风久久无眠。静夜里,19岁的他暗下决心:“我是学农业的,得尽我所能,为百姓做点事,哪怕为他们的饭桌添一碗绿色的蔬菜,在他们的饭碗里加几块新鲜的猪肉,生病的时候有一个香甜可口的水果。”

梦想就一直藏在郑学炳年轻的心里,像一个不安分的小兔子,有机会就跳上几跳。当年底,郑学炳奉命带一个小队去进行土壤普查,每个村15天,他几乎跑遍了攀枝花市周围的所有乡村。翻山越岭,整整半年多的时间,他没进过城,更没回过家。再后来,郑学炳回家时,年迈的母亲看到黑瘦的儿子,叹息着说:“儿啊,你怎么看上去像个农民了?”

郑学炳只是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他现在心里踏实了,这次土壤普查让他知道,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可以长出四季葱郁的蔬菜,再加上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那高高的山坡可以变成花果山,乡亲们完全可以过上美好舒适的生活。

也许自己就是那只操针的手

从工作那天起,郑学炳就常听前辈们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那根针就是农业。说得真好啊!他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天生的干农业的这块料,他对土地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情,他是土地之子,而土地也是百姓的根。

1984年7月,22岁的郑学炳成为渡口市农牧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此时又被下派到仁和新华乡,充满热情的他几乎长年吃住在乡下,他是那么近距离地了解着农民,整天和他们打成一片:搞培训、买农资,做计划生育工作,有时候还要调解两口子的纠纷。他经常觉得自己就是一滴水,很容易就融汇到乡亲们中。那是多么快乐和满足的日子啊。

一年后,郑学炳被调回机关,有更多的机会和局长一起下乡搞调研。心中那个蹦跳的小兔子又活跃起来,他尝试着把积聚的梦想付诸行动。很快,他和同事们一起指导农民在普威镇开了一片地,种上了梨树和桃树,同时也开发了一片蔬菜基地。他要解决攀枝花市吃菜难的问题,这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个壮举。那以后的无数个日子,他会跑到那片基地去盯着看,去琢磨,像看着自己一天天长大变得健壮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蔬菜基地的菜上市了,红的番茄,紫的茄子,绿的苦瓜,梨树桃树的枝干上也挂满了小果实,郑学炳亮亮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1990年底。28岁的郑学炳成了当地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他被提拔为攀枝花市农牧局副局长。身份变了,但他年轻的充满朝气的脸上依旧挂着纯朴和率真,偶尔去省里开会,大家都管他叫娃娃局长。然而就是这个娃娃局长,很快就又有了新想法,他在琢磨解决攀枝花市民吃鲜肉的问题。说干就干,很快,生猪定点养殖办起来了。第二年年底,鲜肉上市了。

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喜悦。郑学炳在不知不觉间收获了很多,也学会放下很多东西,他更明白什么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1994年3月,北京的早春寒意正浓,一位年轻人敲开了农业部部长何康的家门。他自报家门说自己来自西南边陲的攀枝花,是一个从事了十多年农业工作的基层干部。他充满感情地介绍攀枝花,介绍那里的气候土壤,他说那里真的就是一个农业资源的金三角之地,但是,如果要得到更好的开发,他们需要上级的支持和帮助。看着这个鼻尖冻得通红的小伙子,何康部长被感动了。部长说:“你放心,我们会很快开办公会议,专门听取攀枝花的工作汇报。”

那次会议让郑学炳一直记忆犹新,他介绍了适合攀枝花土壤气候的特色农业,比如芒果,开花时决不能下雨,而结果时又必须雨水丰沛,攀枝花完全符合这种气候要求,那里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芒果基地,还有石榴、干蔗、烤烟……他说了很多很多,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美丽的家乡捧到所有人面前。会议后,农业部专门给攀枝花调拨了3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芒果丰收的季节,何康部长亲自来到攀枝花。香甜的芒果沁人心脾,何部长握着郑学炳的手感慨着:“小郑,你们干得真不错!”

你是我的姐妹是我的爱

从事农业工作二十多年来,郑学炳觉得自己总是劲头十足,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土地和乡亲们赋予了他力量。

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真正了解了农村女性,了解了她们的伟大、坚忍、无怨无悔,她们让郑学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外婆。于是很多时候,烈日下那些在山坡上躬身劳作的姐妹,都让他的心里有一点酸涩疼痛的感觉。

2005年夏天,郑学炳来到米易县得石镇调研,他认识了养了70多只羊的吴大姐,天很热,吴大姐的脸上浸满了汗珠。郑学炳感触很深,他握着吴大姐的手说:“大姐,我把我的电话留给你,你经营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就找我。”

对于全市的养殖和种植大户,郑学炳如数家珍:养了两千多只鸡的谭大姐,种植芒果的大户罗大姐,听说她今年的净收入将近40万元呢……还有他千辛万苦引进的某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让很多农村姐妹都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她们半年时间自己种植药材卖,其他时间再到药厂打工,每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还有众多姐妹参与的烤烟产业,在未来的三年里,这里就要建成国家级百万担优质烟叶基地,成为中国的“津巴布韦”。

郑学炳一个一个地数着,脸上散发着柔和欣慰的光。

如今的攀枝花市,蔬菜、水果、鲜肉早已大批量外销,南亚热带水果、新鲜蔬菜、优质烤烟、特色养殖规模大幅增加,仅芒果一项就达到10万多亩。

郑学炳是一个有经历的人。我想,打造一个真正的男人,是需要若干生活历练的,很多感受无法凭空想象,只有经历过,才会给我们的生命增加厚度和深度。他也是个性情中人,对感兴趣的事情充满热情,比如,烤烟、水果、蔬菜、养殖,谈起这些。他神采飞扬,他也会聊起责任、未来以及对生活的担当。他爱唱歌,喜读书,只是闲暇的时候太少,而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他是在田间地头。朋友们说,他是一个有激情且平和的人,这看起来是不好融合的两个词,但在他身上却圆融无碍。

是的,他就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郑学炳。

责编 梅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