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新课改理论培训,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由衷的掌声,我的心里甜丝丝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可以说,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通过上述这种辩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形成了正确的、辩证的人地观。

二、培养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诀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易。二是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三是观察法: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地理事物,并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等。要使学生把握准确学习的方法,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好地理。只有学生把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三、充分挖掘教材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还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对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要求学生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而且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转换师生角色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且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