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德医学生物学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德医学生物学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德医学生学会,10年前由现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倡导成立。短短10年,学会荟萃了众多的优秀留德医学生物专家学者及学生。

多年来,旅德医学生物学会以不同方式参加和组织了各种回国交流服务项目,促进了中德医学界的交流。

自2002年起学会每年组织的“中国心・留德华人心血管病专家学者回国交流服务团”活动,受到了海内外政府、机构、团体、企业以及中德两国许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每次都取得圆满成功。其中,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所主办的2002年“春晖计划”重大团组项目的“中国心2002”由翁渝国、余江涛、刘建实、李毅刚、胡凯和李劲宏参加的专家团在北京与北大附属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西安与第四军大,在上海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专家同仁进行了学术交流、讲学和手术演示等,得到各方的大力赞赏,从而开创了中德在心血管病学领域交流的新平台。又如以“中国心2004”形式参加的武汉市2004年“引智活动”,专家团由余江涛、李劲宏、胡凯和艾来提-买买提明四位组成,除了与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联合举办了“中德武汉心脏病论坛”外,还在武汉市中心街头为市民义诊,在电视台健康栏目中为市民作心血管病科普介绍。“中国心2005”则借以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北京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大会”的机会.举办了“中德心血管病论坛”,从心血管病诊治的全方位与中外同仁进行了交流。同行们认为,论坛报告水平高,让人耳目一新,受益不浅。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友好关系,尤其在医学领域中的交流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学会10年的发展历程中,葛均波教授等为学会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会创始人葛均波教授,1990年公派赴德国留学,1993年在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4月-1994年3月在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做博士后,1994年3月-1995年11月在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任住院医师,1995年12月一1999年5月任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任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7年12月一1999年5月任主治医师)。他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症等方面的研究为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曾在美国Stanford大学讲学,他的发现被专家们称为“葛氏现象”。1999年回国至今,葛均波教授担任了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等职务.对推动国内心血管病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他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冠心病介入的论文221篇,SCI收录90篇,截止2002年7月,他就有56篇文献被引用613次。他出版了《血管内超声多普勒学》等2部专著,其中一部在国外发行,参与编写26部。因为他的突出贡献,他曾先后获得2001年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八届“银蛇奖”一等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2002年上海市科技英才,上海市卫生系统学习标兵、中德医学会杰出贡献奖、2003年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二等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学会顾问、现任柏林德国心脏中心副院长、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翁渝国教授。在德国,他有着“长着金手的医生”的美誉,德国《世界日报》曾发表长篇专访报道《中国人在柏林》,介绍他的成就。他是目前世界上做心脏辅助装置最多的心脏外科医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使用小儿心脏辅助装置的医生。至今,他已给约400余位因心脏衰竭而临终的病人安装不同的心脏辅助装置,成功率在80%以上。1994年.他第一次在世界上采用心脏辅助装置减低左心负荷治疗终末期心衰病人。2001年1月19日,他在上海植入了亚洲第一例人工心脏。他还曾成功地一次植入4个心脏瓣膜,为体重仅1600克的早产儿进行根治手术。作为胸腔和心血管外科的主刀,他已做了10000余例心内直视手术。有助手评价翁渝国的手术:“漂亮,到底是做过一万例的”。

学会前任学会会长李毅刚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内科主任及博士生导师,承担着学科带头人的重任。

旅德医学生物学会网址: WWW.ouline.de/gcm

(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何星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