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活》中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的映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活》中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的映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观指的是一个广泛的世界观念,是一种人类知觉的基础架构。透过它,个体可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与它互动。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思路、方向,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向性的失误。

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世界看法的一种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而且具备意识形态的性质。[1]一切的意识形态都是物质的反映,文学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曾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产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事物。这就说明,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现象并不等同于客观的现实生活对象。文学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也反映客观意识世界,反映在作品中已经二重化了。文学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也同样反映着自身。在文学选材、加工、成文之时,总要流露出一定的情绪,传达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这个主观态度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作品所反映的主观判断仍然超越不了它自身的社会现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观判断也同样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中暗含着意识形态,而其内核就是作者的世界观,这种内涵的表达在一篇小说中往往是通过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来体现的。一、破:《复活》中对现实

社会以及国家的无情批判 《复活》讲述的是在一次偶然事件中聂赫留朵夫参与审理了一起命案,从这个被审理人马斯洛瓦眼中辨认出原来她是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子。于是十年前的事情一一再现,他暑期在姑妈家写论上了姑妈家的养女,他们之间有着纯洁无瑕的感情,聂赫留朵夫毕业以后,当他又一次来到姑妈家的庄园,在复活节的气氛中,占有了这个女孩儿,最终又将马斯洛瓦抛弃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十分紧张,他害怕马斯洛瓦认出他,让他当场出丑,同时他也反思着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因为审理人员的不公正,视人命如草芥,最终使马斯洛瓦被判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役。等聂赫留朵夫知道因为他们的失职而造成的这一后果之后,就开始找庭长和律师补救。在期间他去未婚妻家里赴宴,在那种高压气氛中,他看到了每个人的可恶与装腔作势。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自己,他决定要改变以往的生活态度,于是搬出了大房子。他去监狱里探望马斯洛瓦,并将往事一一说出,最终拯救了在监狱中的马斯洛瓦:马斯洛瓦努力学好,戒烟戒酒。这部小说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了马斯洛瓦和聂赫留朵夫两个人复活的故事,他们最终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讽刺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

二、立:《复活》中的伦理化哲学思想

与其说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中都宣扬着儒中思想,他通过文艺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作品只是作为其表达自身思想的工具。[2]《复活》是一部长篇巨著,这部作品写成结集出版一种用了十年的时间。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寄予了深深的寓意。在小说的第三部的28章中,有一段是聂赫留朵夫通过阅读福音书所引发的主人公思考,这一段的描写看似与全书并不协调,但是作者自己本人说过,他写这部小说就是为了让人们阅读最后一章。这一情节的设置安排实际上是作者想通过它来表达自己所要宣扬的宗教道德哲学。《复活》中充斥着一种震撼人心的批判,但是奇怪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最后并没有提出要进行必要的暴力革命,而是在小说中不断地宣扬一种宗教伦理道德哲学思想,这从托尔斯泰对书中人物的评判标准以及对事物臧否的程度可以得知。

在小说的第39章中有一段对礼拜场面的描写,这一场景的表现实际上表现出了作者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只要是从那些看似仁义的教会人士口里所说出来的东西实际上都暗示着一种对基督教的亵渎,托尔斯泰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世界观:我们看似正派的基督教是帮助和解救那些处于蒙昧状态下的人们,而实际上他们嘴里所说的那些正在施行的圣事掩盖了他们束缚人们追求自由的实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复活》中有着对教会的不满与愤懑之情,尽管在小说中多处都能够看到对教会伪善的批判,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极端地否定宗教,反之,他通过对教会的批判,从反面肯定宗教,宣扬自己的伦理宗教学说,在小说中,他不止一次地表示,只有真正符合伦理的基督教才能够将人们从穷困中解救出来,才能够真正地铲除人世间的丑恶。在《复活》的结尾部分,托尔斯泰设置了聂赫留朵夫与老人的一段涉及到关于信仰与灵魂的谈话。从一个渡口流浪老人嘴里说出了的“信仰有多种,灵魂却只有一种……”的哲理式表述,这实际上是托尔斯泰的自身独白,隐含着托尔斯泰作者本人对于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小说中,还有多处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通过各种官员人物以及贵族的描述展现了社会的腐朽和社会的罪恶。对于社会的批判实际上并不是托尔斯泰写这部小说的宗旨,作者是“破中有立”,主要是为了宣扬他自己的道德宗教理想,这一理想的表述借助渡口老人之口,借助聂赫留朵夫的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

沙皇俄国专制制度下的监狱长、省长、押解官们没有一点点的同情怜悯之心,他们的心好似石头一样,渗不进去一点点的爱,而这一点通过聂赫留朵夫深刻地表达出来――“人类生活的最为基本的规律和准则就是爱”。在《复活》中,托尔斯泰除了对贵族阶级进行鞭挞,更多的是以聂赫留朵夫的视线为中心来展现人民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作品中写到的囚徒之类的人,在他看来和所有人一样,有时候比省长、警察之流有更高尚的道德品质,而那些长官们仿佛强盗一样可怕。

除了上述通过人物之口寄托自己的宗教道德理想之外,还有就是通过让小说主人公的复活来宣扬了这一思想。《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有着重要作用,他不仅仅是身为一个忏悔者而存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是作者理想道德的化身。聂赫留朵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托尔斯泰本人。聂赫留朵夫的复活过程相当复杂,从总体上来看,他是对于自己的个人行为的忏悔,而这种忏悔最后又上升到了社会对人民所犯下的罪行的一种忏悔,忏悔的过程就是精神复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结尾以及被肯定是以皈依《福音书》为标准的,因为这本书打开了主人公心灵的疑团。而对于托尔斯泰来说,让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就是为了树立一个典型,为自己的学说正确性寻找到证据。当聂赫留朵夫意识到他对马斯洛瓦所犯下的罪行开始,包括三次到监狱中探望聂赫留朵夫的事情开始忏悔,并且坚定了他要赎罪的想法,这实际上是他在道德力量感召之下的一种觉醒,是个人在道德面前的一种自我完善升华。[3]而在对马斯洛瓦赎罪的过程中,道德伦理观念更加让他意识到他对于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聂赫留朵夫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对托尔斯泰理想的践行。这些都是聂赫留朵夫的复活表现。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在他的晚年,他意识到自己的优越生活实际上带有一种原罪,因此,在《复活》中设置了聂赫留朵夫这一角色。马斯洛瓦是一个平民形象,这一形象鲜明有力,她因为聂赫留朵夫的始乱终弃而走向了对自我道德的放逐,她和聂赫留朵夫一样经历着精神的复活,但是她的复活和聂赫留朵夫不一样的是,她只是最终达到了自我的复活,而聂赫留朵夫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社会使命感。

三、结 语

托尔斯泰善于把握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注意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和自主性。他和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在描写人物时常常指出他们对环境、对社会状况的依赖关系,但是,他的独特性在于,他把揭示人对环境的反抗,把描写性格同环境的冲突、性格对环境的超越作为创作的重要任务,从而展示出性格的自主性特征。《复活》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晚年思想观反映最为集中的一部作品,他从宗教道德人生观出发,主张“勿以暴力抗恶”,否定同恶进行暴力斗争。他认为促使人类达到没有阶级和国家状态的进步运动有赖于每一个个人通过奉行至高无上的爱之法律,从而走向灵魂的净化与完善。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跳动着一颗纯真善良、正直无私的巨人之心。

[参考文献]

[1] 李翠.从《复活》看托尔斯泰世界观[J].神州,2011(10).

[2] 杜荣.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重生与《复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 刁淑琴.灵魂的荡涤 精神的复活――从《复活》中读到的列夫・托尔斯泰[J].大家,2010(08).

[作者简介]

王改侠(1971― ),女,陕西合阳人,石家庄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语言文学;马进军(1973―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