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西正在中部崛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西正在中部崛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明悠久的省区,在中国封建文明时期的十万进士中江西就占了十分之一。江西厚重的农耕文化的历史传统在为这片土地带来富足的同时,也留下了自然经济的历史负担。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化的进程中,江西落后了。最近3年,江西经济开始摆脱多年增长迟缓的局面,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增长8.8%,紧接着的2002到2004年,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2004年的增长达到了13.2%。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接见记者时畅谈了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方向:

2001年8月,省委在井冈山召开十届十三次全会时,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实行大开放为主的战略,把江西建设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江西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定位和取向下,江西开始了新一轮发展的浪潮。

在近几年大改革、大开放的变革中,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南昌被称为革命圣城,是红军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因为拥有这样的红色历史,江西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江西的经济总量和浙江差不多,但是迈入新世纪的时候,江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当中,江西落后了。经济的落后也造成了江西人的自卑心理,而这种既自豪又自卑的矛盾心态长年困扰着江西人,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江西前行的障碍。

江西流传一句顺口溜“红米饭、木炭火、皇帝老子不如我”,这句顺口溜反映出的观念象是融化在血液中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江西人的心中。这几年江西经济的高增长,江西人开始变得自信了。江西学者汪玉奇说:江西人更有自信心了,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江西人才流失的现象得到了遏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们对故乡深深的情感,对故乡坚定的信心。我初到江西时,发现江西有相当一批干部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谈农业老半天,讲工业一袋烟,讲金融不沾边”的状态,所以我们研究决定,从干部的思维意识向市场经济靠拢开始抓,观念改变了,其他就好办了。

我们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输入新智慧、新理念,开拓人们的新思维。当时,我跟省长一起带队,带领中层干部到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以后又到了湖南、湖北,也到了香港,学习这些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然后根据江西的实际情况,走江西自己加快发展的一条新路。当时我们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为此决定派几千名干部到沿海地区挂职。他们学到了沿海发展的许多宝贵经验,然后带回来……我们省内又举办了干部双休日知识讲座,请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请兄弟省市有经验的同志,请经济专家、跨国公司的总裁讲课……通过大容量的“洗脑”,干部的理念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同志总结经验时说,观念就是财富,观念一新天地宽,观念一变财富滚滚而来。

用汪玉奇的话来说,省委省政府这一系列的更新观念的活动,是让江西省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呼吸到了市场经济的新鲜空气”,自此江西经济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江西和上海不一样,不能一下子就大量吸引外资,因为还不具备条件,江西同沿海正好有一个梯度差,他们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因为他们也受到资金、土地、劳务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向外拓展,正好同我们是不谋而合,而我们正好是他们梯度产业的下面,我们自己有资源优势,有低成本优势,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得好的话,完全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而江西省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近,到香港,到广州,到福州,到杭州,到上海差不多都是七个小时,完全可以对接起来,所以我觉得这样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南昌开发区近几年的发展被媒体称为“江西现象”的典型范例,仅仅2003年一年就以每三天一个项目的速度迅速扩大制造业。一年之间投资企业一百多家,引资总额超过了1992年建区以来前九年的总和。如从事大屏幕背投显示器研发、生产的鸿源公司,是2001年将制造基地设在南昌经济开发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他们生产的显示器已经进入了试产阶段。董事长桂嵩说,他们将生产基地设在这里,看中的是这里较低的综合工业成本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一千美元死亡线”,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由于劳动力的成本上升,使得产业大规模地转移。近几年江西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遇,大量承接来自东部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现在江西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下一步面临的是产业如何进一步升级的压力。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与这一片青山绿水难以调和的矛盾。

世界各国,包括我们沿海地区的一些经验教训,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但是环境破坏了,以后要花很大的代价重新把它治理过来,而我们是刚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我们要把人家的教训变为自己的经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提了一口号,叫三不准,就是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准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准搞,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搞。我们有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一定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把生态保护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有觉悟的重要标志。

江西发展了,但江西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要实现江西的崛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我认为,现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方面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上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一个方面,但另一个方面,就是增加财政收入,要更多的体现社会公平,要为民生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三个倾斜决定,第一向困难群众倾斜,要不断地提高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第二向基层倾斜,目前农村乡镇还是比较差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向这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第三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持的力度。

江西是中国传统的产粮大省,4200万的人口中,有3000多万是农民。这样的比例在中部六省当中也是名列前位的。所以农业、农民、农村这“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近几年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也开始有能力反哺农业了。2005年江西宣布,提早一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让农民走上富裕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除减免农民赋税外,关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方面也开始有所动作。在深入调研后决定逐步将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生活极为困苦的村落实施整体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提出在山区积极发展林地,平原种植优质稻谷,湖区推动水面养殖业,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粮食增产增收,农民整体收入提高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2004年江西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农民收入三项指标都增长了20%以上。

“早上在广东喝早茶,下午在南昌吃赣菜,晚上到上海去游黄浦江”,这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很形象地点出了近几年江西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以及将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东南纳入了七小时的经济生活圈。“要致富,先修路”,已让江西人尝到了甜头。

几年来我走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99个县市区我都去过,我觉得很重要一条就是要改变江西面貌,修路很重要,农民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们在中央的支持下,从修路开始,这几年路修得比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他们认识到这个事情是正确的,什么事都能做成。

现在江西的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了“天”字型的格局,将周边的省份和主要城市与江西连接起来,从南昌开车出发到杭州、武汉、长沙只需要四小时,到上海、到广州、深圳和福州、厦门也只需七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高速公路已经把江西与中国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连接了起来。实现了快速对接长、珠、闽,从而将江西的经济也更快地融入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