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物流在中心城市资源要素聚散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物流在中心城市资源要素聚散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全球看,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所实证。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嵌入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产业部门。对中心城市资源要素聚散效益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城市群经济良性运行。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成因分析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范围内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使得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作为城市载体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工业、商业和流通企业间的联盟与融合更加频繁,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相关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在企业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链条上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导致专门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组织出现,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在本土进行研制或生产,然后再到全球范围销售,这样一种运作模式离不开现代物流业。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融合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城市群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空间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没有发达的现代物流作保障,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实现,城市群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城市群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开始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即他们擅长的、具有差别化优势的业务,其他业务通过从企业外部采购,即“资源外购”获得,作为生产型企业非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部门开始与企业本身相脱离,成为独立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

二、现代物流在中心城市聚散功能中的理论阐述

物流网络是由各级物流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结构形式。这里“节点”是指各级物流中心,“连线”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联接起来的基础设施。在物流网络形成过程中,社会经济要素在“结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形成“轴线”。“轴线”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扩散的要素与附近区域的生产力要素相结合,产生新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主要源于它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信息效益、人才效益、设施效益等。城市的聚集是为了扩散。扩散功能是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效益的溢出,它提高和带动了区域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中心城市对区域的主导作用及吸引力。扩散是区域城镇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心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只有不断地向周围城镇扩散其发展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地获得新的发展能量。这种集聚和扩散过程要通过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来完成。

三、中心城市聚散功能形成阶段分析

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群经济活动的集聚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与周边城市构成了开放型的经济循环系统,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对流”。各种网络的经济联系纵横交错,互相渗透,进行大量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形成多层次的经济网络体系。城镇体系网络是整个经济活动的骨架系统,是城市群中各种经济网络体系的核心,它由具有不同地域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的一个城市群,依据内在经济联系整合而成的空间系统。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4种,即离散形、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形。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发展大体是一个由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的过程。

离散形。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经济活动联系少,城市化水平低,工业不发达,经济活动以小范围内的孤立、分散、封闭状态为特征。城镇规模小,职能较单一,等级均衡,同级城镇间联系不密切。城镇间的联系,以上下等级之间的行政、商业及其他服务性活动联系为主。由于这些小城镇经济以服务于本城需要的非基础部门为主体,与外界经济联系微弱,从而导致以若干小城镇地域范围的封闭分割并形成低水平、低速度、均衡的城市体系。

聚集形。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区域中具有区位优势的城镇快速成长,形成极化发展的空间结构。城镇之间横向联系也逐步加强,中心城市逐步形成。城市首位度提高,城镇数目比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基础部门结构及城市经济结构简单,次级城市变化相对缓慢,城市之间联系以不同等级的纵向联系为主。

扩散形。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中心城市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对区域的扩散作用日渐增加,周围城镇得到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随着扩散作用的日益加强,城市等级规模基本形成,各城镇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小城镇数量增多,城镇职能分工和互补性明显。

均衡性。区域经济已进入繁荣、发达,产业结构高技术化阶段。知识和信息成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生产力逐步向均衡化发展,极化与扩散作用出现均衡。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并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城市间联系密切,城市体系出现网络化、多中心的特征。

综上可见,中心城市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着大量企业,不同产业的大量企业形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企业群体,成为工业和服务业的集聚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中心城市初级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与扩散,形成生产专业化协作网络和流通网络,为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机遇。同时,中心城市对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扩散呈现出大范围、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高效益的特点,对资源要素的输入、输出、流向和流量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在组织和带动城市群参与国内经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现代物流作保证。

我国疆域辽阔,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多数自然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人口集中在中部和沿海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且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物流在时空上的跨度很大,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带来的资源要素过于聚集所产生的矛盾,可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