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癌胚抗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癌胚抗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为提高临床肝癌预防工作质量, 进一步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特对癌胚抗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本文以87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6例、转移性肝癌(MHC)患者41例并将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 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他们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在PHC患者和MHC患者的血清中癌胚抗原双和甲胎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含量, 另外MHC患者中的癌胚抗原含量比PHC患者的明显高出许多。结论 针对人体血清癌胚抗原及甲胎蛋白指标进行检测, 其结果属确诊肝癌重要的临床参考标准, 且对于临床肝癌的诊断及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肝癌;原发性;转移性;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临床诊断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肝癌(PHC)和转移性肝癌(MHC)。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 改善其预后的重要保证[1]。为进一步探讨AFP结合CE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诊断疗效, 本文作者对87例肝癌患者中的4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和41例转移性肝癌(MHC)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收录出的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年间肿瘤内科肝癌住院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组中男52例, 女35例, 年龄46~72岁, 平均(62±4.5)岁。患者们均经临床确诊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临床诊断与标准》[3]。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设为对照, 男28例、女22例, 年龄31~69岁, 平均(53±4.7)岁。

1. 2 仪器设备 采用的仪器是Roche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瑞士罗氏诊断有限公司), 检测CEA、AFP的试剂盒、校准品都采用与之配套的试剂, 质控品由北京九强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 3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时的静脉血3毫升, 于2小时内分离血清, 在-20℃的冷藏条件下保存等待测定。严照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操作, 用Roche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浓度。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检测结果以(x-±s)来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来检验, 结果以P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的AFP含量最高, 转移性肝癌组其次;转移性肝癌组的CEA含量最高, 原发性肝癌组其次。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健康体检组三组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肝癌组和健康体检组的AFP、CEA检测

结果比较(x-±s, μg/L)

组别 n AFP CEA

原发性肝癌组 46 3861.6±5436.8 14.2±35.7

转移性肝癌组 41 28.3±75.4a 81.5±157.3 a

健康体检组 50 4.5±2.3ade 2.7±1.8bce

注: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 a; P0.05;与转移性肝癌组比较, c: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 肝癌属当今临床中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本国范围内此症每年导致的死亡率则高居全球范围的40%, 其死亡排位仅次于胃癌, 严重威胁则广大社会人群的生命健康[3]。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肝癌的关键, 所以, 广大医务工作者迫切希望能够在鉴别、诊断恶性肿瘤方面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减少肿瘤患者发病的严重性和死亡率。

而在临床诊断工作中, APE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其分子量为70kd的单链糖蛋白, 可通过直接作用于肝癌细胞或间接掏免疫系统, 促进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CEA是一种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特异性抗原, 肝硬化的发生与其有密切的关系, 肝硬化的后期容易发展成为肝癌, 因此, CEA也可以做为检测肿瘤的标志物[4]。

从本次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浓度为(3861.6±5436.8)μg/L, 明显比转移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组血清中AFP浓度高(P

从以上资料看出, CEA作为一种抗原体, 虽然不如AFP敏感度高, 但具有分布广、特异性表达的优势, 对早期癌症患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达到互补的效果, 从而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文国泰. 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对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34-36.

[2] 潘中允主编. 放射性核素诊断学.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4:297.

[3] Duffy MJ. Role of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cancers: a critical review . EurIntern Med, 2010, 18(3):175.

[4] Moldogazieva NT, Terent,ve A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lpha fet oproteing conformational statu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Biomed Khim, 2009, 5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