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化会否脱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依靠信使传递消息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信息更为灵敏。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于土耳其人之手40年后,教皇才得知此消息。2001年,世贸中心的双子大楼在电视实况直播中、在全世界人震惊的目光之下轰然倒地。不到一个月后,美国的B-52轰炸机将炸弹倾泻到阿富汗,政权。“911”袭击以及其后的一连串恐怖爆炸事件表明,经济融合已使毁灭性的科技不再专属于少数人,使边界变得毫无意义,并将“全球化”一词变成一个充满不祥预感的诅咒。
那么,全球化有脱轨而出的危险吗?有人认为这是庸人自扰,因为世界已经以纵横交错的纽带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不可能分崩离析。这样的论断势必让人想起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在一战前夕的著名预言,即世界大战“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对现实经济逻辑和理性的信任,往往会被狂乱的情绪所压倒,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虽然未来总会有意外之事发生,但通过考察历史仍可断定,全球化这一不断加强的融合过程不可能终结。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千万年来不断加速的复杂联系进程,同时联系的线条也已千头万绪,纠结在一起无法拆解。一些巨大的变故曾使这一进程暂时停顿,使联系速度减缓,例如罗马帝国的覆亡、“黑死病”以及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贸易和移民的中断。也许当你正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我们也正在埋头走向一道类似的深渊。
诸如此类的剧变一直都是创巨痛深的,但在今天有个重大的不同,全球经济的交融已非常紧密,每个人桌上的赌注都要高得多。事实上,站在亚洲光芒四射的大都市,站在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实验室,站在新加坡这个全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货运港,站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和印度的城镇――那里曾经静如止水,现在到处是店铺和网吧,熙熙攘攘――或是站在都柏林重焕生机的爱尔兰商业区,如果有人说全球化遭遇了困境,那将是奇谈怪论。数以亿计的民众看到自己的生活日新月异,并满怀希望地相信,他们的子女将比父辈过得更好,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在亚洲以及爱尔兰、前苏联阵营的欧洲国家、非洲和拉美的新兴经济体,数以百万计的人乐观向上。普通人也都希望抓住经济开放带来的机会。在全球化的世界里,这些都是实情。但是,美欧的中产阶级焦虑不安,被遗弃、被漠视的人一贫如洗,陷入绝望,同样是实情。问题在于,焦虑和恐惧是否会压倒乐观情绪,将世界拉回到另一段相互隔绝的黑暗时期?
我们观察世界的心态仍然根植于国家主义的角度,但经济融合以及文化的全球化已经远远超越了这种思维定势。我们受益于这个世界广博的恩赐,但却头脑狭隘,只想着保护本国边界之内的土地与民众――何况这些边界还只是到现代后才建立起来的。在这块我们称为“杜尼亚”的土地上,所有人都源自同一个村庄。虽然现在铁丝网、隔离栅、安全部队、移民与海关官员使我们彼此分隔,但这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丝丝缕缕无形的历史纽带已将我们捆绑在一起。
当我们的祖先将足尖探入红海,开始一场万年旅行的时候,他们了解的世界只限于目力所及的范围。现在,我们不仅视野宏阔,而且明白自己是如何走到了这一步,前路又将会如何。站在这个位置,我们清楚地知道,人性中的种种希求、渴望与恐惧已将我们的命运编织在一起,既无法拆解,也不可能复原。但是我们同样无法准确地预知,这种紧密的融合将如何塑造这个星球的未来。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常常为全球联系加深带来的后果惊奇讶异。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工具来遥望天际,观察前方的危险与良机。我们现在拥有全球性机构,拥有数以万计的公民社会组织,可以避免全球融合进程的倒退。而且我们完全清楚,那些目前为止仍游离于全球化世界之外的人,也可以拥有更光明的未来。我们必须跳出狭隘族群利益的窠臼,除此之外别无出路。在今后的几百年里,我们的命运仍将紧紧交织在一起。有人呼吁把全球化的航船停下来,那毫无意义,因为根本无人发号施令。但我们众人合力,却可以做一番尝试,将这个迅速融合的世界推向一条更为和谐的航道,因为我们全都福祸相连、休戚与共。■
《绑在一起:商人、传教士、冒险家、武夫是如何促成全球化的》,(美)纳杨昌达著,刘波译,《比较》编辑室策划,中信出版社2008年5月首版。本文选自全书最后一章“前路”,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