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和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当前,对话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目的不明,为了对话而对话;有的目的明确,问题设置却有失偏颇;还有的问题设计也不错,但是对话过程混乱,对话效果不够理想。难怪有的老师接连发出困惑之音: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对话呢?

我想,既然阅读是对话的过程,那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各司其职,两者切不可出现越俎代庖之事。尤其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是对话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对话的参与者、引导者。因此,在对话的“契合点”,即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发挥自己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话问题设计要有方向。在阅读教学对话之前,教师务必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构中去,预设好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科内容的课堂对话框架,从而为问题设计确定一个基本的标准,以避免产生游离于文本,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我爱这土地》一文的鉴赏重点是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我在设计问题时就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感受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热爱基础上,设计问题:“这首诗你觉得好在哪里?”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诗歌鉴赏的目标,学生就能很快地从词语、意象、象征、结构、情感等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其次,对话问题设计要有价值。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功能,一个问题要隐含着下一个或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推动他们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同时问题要具有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随着阅读对话的深入,要能够生成新的问题,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务必要对问题的设计精益求精,加大思维容量和提高对话质量。如我在教学《孔乙己》时,从“笑”字入手设计问题,以此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少重视这个问题。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散文诗《荷叶·母亲》时,在指导学生熟悉了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为什么不写荷叶保护白莲呢?文章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为什么不写父爱呢?”然后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到课堂结束才勉强得出结论。例子中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是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是无效的,首先该合作学习内容不够恰当,教师提出该合作学习的讨论题根本是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其次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一节课重点进行一个没有实质问题的讨论,因而出现了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缺乏真实意蕴。这其实就是淡化了教学效率意识,教师教学行为的无效使得课堂教学时间无效。目前这样的教学不胜枚举。

最后,对话环节设计要有层次。教师在对话问题设计上一定要发挥引导作用。一要做好铺垫,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铺垫相关文化背景、文学知识等,促进“对话契合点”—— 问题的产生,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二要做好调整,随着教学对话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可能会表达个性化思维观点,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闪着灵动的智慧火花,指向更深层次的课堂对话;有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契机,灵活恰当地处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三要做好激活,如当对话进入混沌状态或疲劳状态时,教师要善于实施激活策略,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挖掘原有问题的内涵,激活出富有对话价值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促进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师生对话已进行到文本的结论处——我们匆匆离贫困的于勒而去,此时学生认为故事合情合理,大都进入对话的疲劳状态,渐进尾声,这时我重新介入,挖掘文本中的新问题,提出:“菲利普夫妇如果遇到的是百万富翁于勒,结局又会是怎样?”这样就使学生重新审视文本,对话又呈现出一片活力。

简而言之,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饱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仅为师生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更期待着师生的多重对话,呼吁着语文阅读课堂“对话”的本真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