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三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法、形象比拟法、分层教学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对这三种教学方法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法;形象比拟法;分层教学法

作者简介:刘林,男,巴楚县第二中学教师,中教一级,主要从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因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任务驱动法、形象比拟法和分层教学法等三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一般有五个环节:①提出任务;②分析任务,提出问题;③寻求解决问题方案;④学生完成任务;⑤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可以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幅图形、一张表格、一个数据库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还可以是一个网站。总之,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有创新性,要注意课程整合,不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同时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到《信息获取》中的综合活动课《夸夸我的家乡》时,根据学校计算机数量不多、学生上机时间相对较少的特点,我便拟定了两个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大任务:一个是制作幻灯片、另一个是制作专题网站。每次课的内容均以此大任务为背景,以Microsoft PowerPoint2003软件为幻灯片制作工具 、以FrontPager软件为网页制作工县,当学完《信息加工与表达》等书本内容时,整个幻灯片和网站制作任务也接近尾声,这样学生能对幻灯片和网站的设计制作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和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也让他们树立了热爱自己家乡的意识。又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演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操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讲解,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

二、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轻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最难为他们所接受。如果面对概念比较抽象的一些知识能够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比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们可以比喻成: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名字和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来区分,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姓名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世界上的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所以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开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又如在《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有关网关、动态分配法等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应用形象比拟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动态分配法就好比是我们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根据我们的需要,图书馆暂时借一本书给我们,我们看完后再归还给图书馆,图书馆可以把它再临时借给其他需要的同学。而静态分配法就好比我们的课本,每位同学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网关可以形象比做学校的“校门”,我们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群体,校门外面的社会群体又是由许许多多的群体组成,外面的许许多多的群体的集合好比作Internet,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局域网,校门就是一个“网关”。我们要与校外的社会群体进行交流必须经过这个“网关”。从而得出网关作用是一个网络与外界联系的出口。这样,学生对网关、动态分配法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充满了兴趣与互动,在很好的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思想。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采用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重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三、分层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出现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在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是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前的一个必须给予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第四点:“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对已经熟悉教材内容,并且对计算机有一定认识,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兴趣另行安排任务;对不熟悉教材内容,缺乏计算机基本知识,不具备起码的自学基础的同学,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演示,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在《图形图像的加工》一节中,让学生利用photoshop对图形图像进行加工,在教师对软件基本操作进行讲解后,对那些有基础的同学,主要是鼓励、督促他们独立完成,并建议这些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制作。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同学,结予他们必要的操作提示,帮助解决一些影响制作进程的问题等。实践证明,这大大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对利用photoshop对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力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