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12-0036-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理论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随着加入WTO,中国参与科技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大批了解世界先进科技文化、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类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科双语教学,大力培养双语人才。在实施学科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教学内容多和教学课时少这一尖锐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笔者认为,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贯彻到学科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去,可以使这一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科双语教学不再仅仅是师生间授予―接受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近年来,笔者已在化学教学中试行双语教学。我认为在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是太高,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校进行化学双语教学,应将知识的英文表达作为教学重点,强调阅读和写作,其次才是听和说。因此,笔者利用课堂时间解决化学专业术语英语表达的听和说问题外,再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认真阅读英文学科教材并训练专业英文写作。下面就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及“烃”两章为例,介绍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化学双语知识的教学过程。

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见图1、图2)。

让学生沿着这些知识脚手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⑵进入情景:教师预先编制好上述概念框架、与化学中文教材配套的专业英语资料,并用英文板书书写授课提纲和化学专业术语,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在课中、课后自主学习化学英语知识。

⑶独立探索:在给定学生专业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内及已通过中文教材掌握的化学背景知识,借助于词典独立探索化学知识的英语表达方法。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⑷协作学习: 相互讨论、交流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可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⑸效果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评价。教师用英文布置作业,用英文命题考试的方式来评价、检查、督促和巩固学生化学学科知识的双语学习,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

经过几年的化学双语教学,笔者觉得有多方面的收获:

直接、显明的收获是掌握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掌握了英文专业词汇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方面,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们大胆地采用英文进行命题。评卷时发现,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理解题义,并没有因为是英文试卷而觉得太困难,部分学生甚至全用英文进行解答。更为重要的是,学科双语教学推动了普通英语的教学,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 对于教师而言,经过一门专业课程系统的英文备课和课堂教学,专业英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翻译和撰写专业英语论文的能力大大改善。

隐性的、更深层次的收获:①教师可以及时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学到新的教学思想。例如美国教材General Chemistry[5] 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一节阐述共价分子的几何构型时,不仅提到了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概念,还提出了“电子组”的概念,认为“电子组”可以是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或孤电子对),也可以是中心原子上的未成对电子(如NO、NO2); 可以是两原子间的单键,还可以是双键或叁键;“电子组数”才是决定分子构型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很有新意,值得借鉴。②系统、长期的课程双语教学将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奠定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入学素质,尤其是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大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将肩负重任,并且大有可为。③作为一种确立的教育体制,持之以恒的课程双语教学必将促进国民英语水平的全方位提高,从而提升我们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水平,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

[3]徐慧.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5,(7-8).

[4]曹莉,王庆华.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化学教学,2002,(10).

[5]Ralph H.Petrucci, William S.Harwoodand F. Geoffey Herring. 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s,8th[M]. Prentice Hall,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