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疆乌恰县萨哈尔铜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乌恰县萨哈尔铜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详细描述萨哈尔铜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为沉积成岩-改造成因的层控矿床,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矿体的赋存地层、侵入岩岩体性质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矿石类型属氧化矿。

[关键字]乌恰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结论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96-1

新疆乌恰县哈尔铜床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县恰县境内,为多个工业矿脉,品味较高,,埋藏较浅,适宜露天开采,属于沉积成岩-改造成因的层控矿床,是一个经济效益高的小型铜矿床。

1矿区地质

1.1地层

吉根断裂呈北东-南西向从矿区中部通过,矿区出露地层有志留系塔尔特库里组、第三系帕卡布拉克组,另在矿区现代河床及冲沟中广泛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物。

⑴志留系塔尔特库里组

区域上该套岩性下部为千枚岩、硅质板岩、变细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岩、板岩夹玄武岩,在矿区仅出露上部灰岩,沿吉根断裂推覆于第三系地层之上,北东及南西向均延出矿区范围,地层产状262°∠71°。

⑵第三系帕卡布拉克组

根据河南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该岩性组在区域上出露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砾岩、泥岩,通过1:1000地质测量,发现该岩性组在矿区也出露不完整,仅有长石石英砂、粉砂岩及泥岩,并未发现砾岩,帕卡布拉克组处于恰特多克-萨喀勒恰提向斜北西翼,产状总体倾向南东,但由于受后期吉根断裂影响,普遍发生揉皱变形,产状紊乱。

1.2构造

矿区位于恰特多克-萨喀勒恰提向斜中,向斜为不对称向斜,南东翼地层出露较完整、产状较稳定,北西翼受吉根断裂影响,部分地层被古生界地层覆盖,残留地层产状紊乱,揉皱发育,部分地段甚至发生倒转,向斜轴部呈北西向展布,核部为新生界地层,底部为中生界白垩系地层,含矿层帕卡布拉克组位于向斜北西翼,多处被后期断裂构造破坏。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形态与产状

萨哈尔铜矿床产于恰特多克-萨喀勒恰提向斜下第三系北西翼红色碎屑岩中。含矿层岩性为灰白色长石石英岩屑细砂岩,局部地段碎屑粒度可达中-粗砂级。含矿层在矿区内断续出露长1.7千米,厚4~6米,其顶底板岩性均为浅红色泥岩,在矿区南东角萨哈尔河西岸出露少量杂色粉砂岩,含矿层在PD1、PD2、PD4中均倾向南东,倾角65°±。在此含矿层中圈出四个矿体,

2.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粒状结构、胶状结构。

矿石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和星点状构造。

3 矿石类型

从目前勘探程度来看,地表向下所有硐探工程控制以氧化矿为主,氧化铜矿物主要有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等占铜矿物含量85~90%;原生硫化铜矿石含量仅10~15%,主要为辉铜矿、自然铜,硫化矿石在地表探槽工程即可见到,但截止目前平硐控制深度,氧化矿石与硫化矿石所占比例基本无变化,矿石类型属氧化矿。

4矿床成因探讨

4.1矿床成因分析

萨哈尔铜矿呈带状分布在距塔里木古陆块较近,水体不太深的中新生界小型盆地内,盆地相对稳定并长期接受陆源物质的沉积。在炎热干旱气候和氧化条件下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紫红色泥岩层及蒸发岩(石膏层),由于胶体和粘土吸附等作用形成了铜质初步聚集。在成岩期由于有机质及厌氧细菌的作用,形成局部还原环境。层间水和孔隙水不断萃取下伏的或侧向上紧邻的矿源层中的铜质,在透性好的砂岩中富集成矿。因此萨哈尔铜矿床应属于沉积成岩-改造成因的层控矿床。

总之,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是成矿的基础,在靠近古陆剥蚀区有利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下-陆内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和膏盐建造,是理想的成矿有利相带。成岩期是铜质富集的重要阶段,成岩期后的断层-褶皱和地下水活动区控制了富矿体和矿床产出的部位和形态。

地层岩石主要为红色泥岩、细砂岩,夹有灰绿色、杂色粉砂岩。岩石颜色以干旱、半干旱氧化、蒸发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暖色岩石为主,局部夹潮湿、还原条件形成的深色或冷色岩石,后者赋存矿体或矿化体。

4.2找矿标志

⑴铜矿化体在地表普遍孔雀石化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⑵矿体的分布与下第三系帕卡布拉克组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严格局限于灰白色长英质岩屑砂岩岩性段,该岩性为最重要的找矿岩性层。

⑶矿体顶部有一层较稳定的灰绿色灰白色粉砂岩,其宏观上颜色与赋矿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存在明显的差别,可作为标志层。

5 结论

统合上述依据分析认为:矿区内的矿床成因为沉积成岩-改造成因的层控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