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频繁。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急需具有高素质及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这也对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授词汇语法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内容的输入,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他们恰当的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的应该是英语语言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成功地跨越文化障碍,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从而使用好英语这个交流工具。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语言来掌握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1]。同时语言也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是文化发展的前提。能否成功得掌握一种语言和能否正确的理解它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所以学习一门外语,除了要掌握他的语言知识外,还应该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这样才能与外国人进行更有效、无障碍的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是我们外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相关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或是个人之见的交际活动,内容可以涉及到政治观、价值观等方面。[3]由于不同文化群体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以及的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表达习惯,因此外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形式,还应该让他们掌握如何得体地使用这门语言,这样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本民族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异同所表现出的自觉地反应或是某种知晓状态,也就是说在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时,语言的使用者主动地用所学的该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交流而不受母语文化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能力要求语言的使用者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形式,还应该掌握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规则,从而恰当、得体使用该语言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

3. 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主城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个语言,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掌握该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上。至于该语言的历史文化,以及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内容只是简单地介绍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其实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历史、文化,宗教等广泛的内容。因此我们判断是否成功地与外国人交流的标准不仅仅是词汇语法没有错误,还应该包括是否主观的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得体的使用这门语言。近些年来随着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的深入,英语教学中加大了文化导入以及文化教学的比重。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高分,所以背单词记语法以及相关的答题技巧便成为了英语学习的主攻方向。到了大学阶段我们一再强调英语学习的目的是用来交流,英语文化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和增强我们的“文化”修养。但受四六级考试、考研以及托福等考试的影响,文化的习得对于通过这些考试帮助不大,所以又很容易回到背单词做真题的老路上来。因此,如何加强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4.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本人在跨文化教学中的教学实验: 实验对象是2011级测绘专业一、二班。测绘一班共有39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7人。测绘二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10人。在开学初的摸底考试中一班最高分为88分,最低分为52分,平均分为7052。二班最高分为90,最低分为54,平均分数为7732。在文化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一班的准确率为505。二班的准确率为562。从以上的数据上看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跨文化知识水平比较接近。在接下来的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测绘一班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对课文的讲解也是注重单词、语法和课文分析,对其中的文化现象只是做简单介绍而不加以扩展。

在测绘二班,除了以上的教学内容还加大了对文化知识的输入:1)课文语篇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比加强文化知识的输入。例如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特有的禁忌一课,对于课文提到的禁忌问题好多同学在中学已经知道,但为什么是禁忌,这种禁忌是如何产生的,好多同学却不知道。这时可以利用学生生源地域差异的优势,让同学们列举一下自己家乡的习俗以及禁忌,或是自己知道的其它文化中的习俗和禁忌展开一个小讨论。通过这种对文化差异的比较,可以加强学生对本国文化以及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的了解,既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对中西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比能更得体的使用英语,同时又能在交流过程中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2)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输入。作为语言的重要主城部分,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而积累流传下来的,它们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同时又反映了其民族的文化特点。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习语,他们有着各自的深刻的含义。同时由于相近的生活经历,使两种文化的人民在对生活的感悟或是情感的表达上又有着相似之处。这些相近之处很多都反映在习语的意义很文化内涵上。在课本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习语,对这种习语的翻译要求我们的学生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都要有很好的把握。例如以下习语的翻译: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 译成无风不起浪;look on with folded arms 译成袖手旁观;wet behind the ears 译成乳臭未干;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译成乌合之众等等。[4]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英语的语言风貌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多搜集一些这样的习语,以免在日后的交流中把汉语习语直译成英语而导致一些笑话或不必要的误解。3)除了课本涉及到的知识外,还对文化知识做了一些补充,如英美文学简史,圣经的故事,论语英文版(节选)等。对文化知识了解的越多,学生就越能够体会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间的差异,并在交流中主动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而避免语用失误和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5]。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期末验收结果如下:测绘一班期末成绩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732分。测绘二班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7。在文化知识的问卷中一班的正确率为743。二班的正确率为971。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班的英语成绩都略有提高,但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二班同学要远远超过一班同学。

5.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会生的文化知识输入,确实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英美文化和英美概况等文化课的设置,受课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占用日常的教学时间对文化差异进行系统讲解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学习课文、翻译实践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的文化知识点进行讲解和适当的扩充才是有目的性的、切实可行的。但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考试并没有相应的文化知识考察部分,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优良的英语成绩看似并无联系。所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肤浅的,对英语文化形成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也不会去做进一步研究。这样学生对英汉文化的差异也就仅仅是通过对比后简单地了解文化的异同而已,更不会站在英语文化的角度,用英语思维与外国人交流,这并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总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协调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一大难点。同时在测试中文化内容该如何考察等问题也有待解决。教育服务于人才培养,同时又受制于教育体制,如果教育体制不改变的话教学方法也很难有大的突破。总之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所遇到很多难题,既有来自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有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戚雨村 语言.文化.对比[J] 外语研究,1992,2:40.

[2]W. H. Goodnough, Culture, Language and Society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 Company, 1981, Chapater4.

[3]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96

[4]应蕙兰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254

[5]胡文仲 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 [J] 外国语198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