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方式、学习环境、行为规范、师生角色等多个方面有巨大差异,为了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进行幼小衔接的过渡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此阶段的教育尚未有指导性的方针,在实施上存在各种误区和不足,本文针对现阶段幼小衔接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幼小衔接 入学教育 能力衔接

一、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学校教育是多层次的,从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一直到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每一阶段的教育都是针对特定年龄的教育对象而实施的,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对象差异,导致二者之间存在差异。

1.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方面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其目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展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身心得到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进步和提高;小学教育以学习为主,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大纲实施,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递知识,并辅以一定的课后作业,还会以考试的方式考察其知识的获得的程度。在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其学习环境也有巨大的差异,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对幼儿产生天然的吸引力;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其目的更多地是为了更好的方便于知识的传递,对孩子的吸引力较低。

2.行为规范和师生角色方面的差异

在幼儿园中,要求教师必须照顾到幼儿的个人身心需求,如每隔一段时间集中饮水、吃饭、上厕所、做游戏、睡觉、统一离园等,这些活动的重要性会超过上课的重要性,其目的是保证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需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发生了变化,孩子在上课期间,需要做到抱臂坐正,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毁、上课期间不准饮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由此,师生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保育者,在小学中,教师主要对儿童的学习负责,更关注儿童知识的获得情况,对儿童的生理和社会发展不承担主要责任,保育的功能大大降低,教育的功能成为主要功能。[1]

二、 幼小衔接现存的主要问题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通常认为儿童升入小学前的一年时间可以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教育方式逐步从幼儿园模式转移到小学模式。现有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指导和规范,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均未涉及此点,导致各小学和幼儿园在是否实施幼小衔接教育,以及怎么实施幼小衔接教育这些问题上做法不统一,存在一些问题。[2]

1.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现有的幼小衔接教育,更注重智力的衔接,忽视能力与习惯的衔接,很多家长,甚至是教育者们,将幼小衔接教育的成功,局限于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做几十以内的加减等“看得见”的知识掌握上,对“摸不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较为忽视,殊不知,幼小衔接的教育并不是以知识的传递为根本目的,此阶段更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具备“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可能性,其获益是终生的。[3]

2. 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部分家长误认为入学前半年才衔接,忽视儿童在入学前就应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加以培养,从而造成了幼小衔接的突击性,产生小学阶段的“适应不良”。

三、幼小衔接的对策

1. 注重能力培养而非知识获得

幼小衔接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能力培养应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为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身体适应性。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规则适应和规则执行意识、适应任务和任务执行意识、生活自立性、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入学意识。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培养、前书写能力(认识书写方位、正确握笔知识、符号记录和表达、笔画顺序、书写文字数字等)、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初步的空间几何方位认识等。

身体适应性:主要包括手、眼、脚的协调运动能力、正确的运动姿势、初步使用运动器械以及听从口令的习惯等。[4]

2.注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许多家长甚至教师都简单地认为提前学些小学的教材,就可以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因而有些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简单地将小学一二年纪的知识教授给幼儿,并完全将小学的行为规范用于幼儿教育,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使儿童失去对小学课程的兴趣,一方面使儿童扛起不适于自己学龄的负担,摧残儿童学习的兴趣,事实上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

3.做好学习规范和生活习惯改变的准备

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方面,时间性和纪律性的要求变得严格,提前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些训练有助于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可以引入部分小学的行为规范,例如,如儿童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听讲,发言时要先举手,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但切忌生搬硬套,要让幼儿有适应的过程。

在生活方面,要逐渐让儿童做好自理生活的准备,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儿童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和系鞋带、自己洗脸等独立自理能力,在接近入学时,要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等,对儿童角色的转变也可以通过模拟演练进行练习。

总之,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衔接工作极为重要,儿童做好心理、生理和物质上的准备,才能较好地迈过升入小学这个阶段,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发掘生活和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个环节,创设各种环境,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和谐地融入小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Gurian,M.(2009).Nurture the Nature: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Your Child’s Unique Core Personality.San Francisco:John Wiley & Sons,Inc.

[2] 方富熹,方格(2006).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盖笑松(2007)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4] 盖笑松, 杨世君, 孙蕾. 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 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 J] .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6) : 15 219.

作者简介:

孟豫: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师 618307 1980年出生 讲师

王欣: 新加坡森温国际幼稚园教师 610000 1986年出生 幼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