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味与家的自然回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家菜火了,从郊区火到城市,从百姓火到权贵,从农家火到饭店。星星之火何以燎原?它燃起的是什么?
“民以食为天”,食既然为天,就绝不仅是吃这一件事。
沿着历史文化的脉和地域阶层的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农家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位置,以期看到时下农家菜火热的背景,也希望找到农家菜中包含的文化根基、健康诉求和情感体验。
农家菜植根于民间
正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美好景象逐渐走出我们的视线时,有人开始了寻找:寻找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寻找街巷的各种吆喝声,寻找美丽的古桥,寻找不知从哪年流传下来的菜谱做法……有人在文章中写下:“我走进过无数座美丽的古村庄,跨过无数座美丽的古桥,推开过无数厚重老房子的大门。日暮乡关,当我重新回到现代化大都市里,所有经历过的一切都仿佛是一场梦。老房子正逐渐离我而远去,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孕育出的乡土中国也逐渐模糊、消逝。”
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记录着那里的建筑、衣着、饮食、手艺、节日、婚丧等等。那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家园。人们希望留住这些即将远去的农耕文明,是想在这地球留住那些有价值的文化传统,那些具有人性和灵性的文化个体。
中国饮食文化按地域划分有菜系,按制作主体大致可分为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民间菜、寺庵菜等支系。宫廷菜、官府菜居庙堂之高,可认为是饮食文化的精英代表;而市肆菜、民间菜、寺庵菜处江湖之远,被视为饮食文化的草根代表。
从现有的菜系划分中看不到农家菜的身影,那么农家菜发源于哪,在中国菜系中居于何等位置,何以为广大食客喜爱?
宫廷菜以古都为代表,菜点众多,珍馐齐全;选料精细,制作考究;讲究造型,餐具精致。官府菜起源于昔日深闺大宅中的名厨佳肴,制作奇巧精致,味道中庸平和,菜名典雅得趣,用餐环境古朴高贵。寺庵菜多是素菜,由大批僧尼研制出,淡雅鲜香,由于材料所限,讲究用料和调味。市肆菜集各类菜的精华于一体,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以西安、兰州等重镇中心的名楼、名店的肴馔为主,通常以风味流派分类。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食道亦然。各类菜系的起源,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发展至清代时达顶峰,菜色、用料一切皆源于民间。
民间菜是城乡居民祖祖辈辈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遍布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的地方风情、民族风情和家庭风情。它是中国菜的根源与基础,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数量很大,多由主妇操持,养育了中华民族。它是中国菜的源头活水、根系,为祭祀菜、宫廷菜、官府菜、商贾菜、文士菜、江湖菜、寺观菜和市肆菜等不断提供借鉴的样品。
作为食材的生产者,农家正是民间菜的始作俑者。
由此,我们找到了农家菜的根基所在。
它出身寒微,长于民间,充满了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情趣,它所代表的草根文化更是充满乡野气息和生命活力。
正因为农家菜朴拙、简单的个性,代表生命的原点,切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当今营养流失的时代,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菜稍经加工改造,立刻”身价百倍”,成为市场上的盘中之珍。湖南名菜火焙小鱼就是典型的例子。近20年来,菜品流行潮中涌现出的”山城火锅热”、”地方小吃热”、”乡土菜热”、”民族菜热”、”野菜热”、”杂粮热”等等,无不都源自民间菜这个”老根”。
农家菜饱含“农”味
上海南汇举办农家菜点展评会,粗菜细做、土菜出新,引人垂涎。
北京密云县举办”农家菜、特色小吃”大比拼活动。
江苏省常州市多家三星以上酒店向全市同行发出倡议,挖掘传统烹制方法,利用本地特色原料,向客人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菜”。
……
无疑农家菜是受宠的。在健康流失之际,它引起了人们的集体追忆,对生命本源的思索。它以“农”字打头,注定了它与农民、农村、农家有着直接的血缘,与土地有着最亲密、直接的联系。农家菜虽为粗糙的饭食,却是来自农家的新鲜材料和缘于生活的智慧之作。
湖南有名的下饭菜火焙小鱼,因是生前最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名扬四海,现在成了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佳肴,并冠以毛家火焙鱼的美称。而这道菜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食单》列出的百余种菜品中就有记载,至今仍盛行于山村生活中。
农民出身的,在家乡湖南一定品尝了最香的火焙鱼,那里从湘潭、湘乡到韶山的农村,四时都有火焙鱼。鱼是江河塘库里野生野长的小小的肉嫩子鱼。那里山高水长,溪河漫流,山塘密布,无论是大河小溪,还是浅塘深库,总是衍生着无穷无尽的肉嫩子鱼。这类鱼暂时还没有人工方法来繁殖喂养。俗话说,鱼吃跳。现在营养专家加上了一句:”鱼吃小。”小鱼比大鱼更有营养。
湖南的四乡八岭,肉嫩子鱼的嘴脸、鳞色、形态各异,土名方号自然也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特点:寸把长,指尖粗,肉多刺少,肠肚不苦,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捕不尽。漫步城镇各处的菜市场,总能看到有人提着那长方型的竹篮子来叫卖火焙鱼。在过去,常见到农民提着火焙鱼来县城里卖,都是用一张荷叶、瓜叶或是字纸薄薄一层地摊开保其新鲜。
这道来自农家的火焙鱼,主料、配料、做法,均是田间地头的原始风貌,几经辗转已登上大雅之堂,脱去了粗糙的外衣,却依旧是农家的根。
农家菜以绿色健康为支撑
再往回追溯至现在,我们更明晰了农家菜于健康、于生活的意义。
近几年的流行菜品热,“山城”、“地方小吃”、“乡土”、“民族”、“野菜”,每一个关键词无不直指城市饮食的软肋――“标准化”、“一体化”、“精细”、“人工”。热潮之所以能够掀起,在消费需求下隐藏着更深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食用频率也较高,农村略高于城市,城市居民小麦面粉、杂粮、薯类的食用频率低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的比例(26.1%)明显高于农村(8.7%)。
2007年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3》披露,目前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1亿人次。其中,按患病的病种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病无疑与城市居民不合理的饮食方式有着密切联系。而在农村,高发的病种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高血压、流行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农村,疾病源头在于医疗条件的恶劣及部分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良。
农村生活的某些方面无疑为时下城市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城市的高楼林立、紧张快节奏生活、外食就餐、人工催熟的果蔬……当它们成为生活的主角,山珍海味和各种各样的精细食馔填饱了我们的胃囊,饱嗝连连之后,还有什么属于口腹之乐?一餐能把盘子都舔干净的快乐和幸福哪去了?
当有一天你走进农家,那菜园、炊烟、围桌吃饭、有机肥施种出的果蔬、院里散养的鸡撩拨起了内心怎样的渴望?而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绿色、无污染,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与自然亲密相处的满足溢满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