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专业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专业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电子阅览室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公共信息空间。了解大学生对电子文献的需求以及他们的网络行为特征,是院校图书馆优化信息服务,提高办馆效益的前提。以某医学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调查对象,了解大学生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及网络行为特征。基于此就优化信息服务,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试做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阅览室;网络行为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63-02

引言

电子阅览室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公共信息空间。了解大学生对电子文献的需求以及他们的网络行为特征,是院校图书馆优化信息服务,提高办馆效益的前提。出于以上考虑,笔者做了一次调查,选择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调查对象(以下称“该室”)分十次抽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试做讨论。

一、调查简述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在校生近万人,但只有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在校就读(至大四赴医院实习),该校图书馆经常服务的学生读者约7 000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共配置计算机102台,每天开放14个小时,每周开放98个小时。每天到电子阅览室的学生读者约200至300人次之间。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主要由大学生构成,而其中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又占绝对多数。但读者到馆数量却有较大变化。一般而言,晚间和假日比其他时间的人数明显增多。我们一般选取这个时间抽样调查(即计算机闲置率低于20%时)调查通过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设施电子监控器,观察上机读者的上网情况。每次持续一小时,将读者网络活动大致分为玩游戏、网聊、网购、观看视频、文献检索、专业学习和其他等7项。分别于2013年3月、4月、5月、6月抽样共抽查十次,结果见表1。

表1 电子阅览室上网情况统计

二、讨论

如何“……在多媒体数字化共享空间建立新的网络秩序,克服网络化负面效应对读者选择的误导”[1],是业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了解,对了解现实状况,相应改进管理服务方式是有益的。以下分别展开讨论:

(一)对读者网络行为的分析

大学生上网活动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与学习无关行为占大多数。具体分析见表2

表2反映的情况说明,即使把从事专业学习和检索两项活动的读者相加,其人数仅为248人次,占本统计中上网读者总人数的25.195%。也就是说,有占3/4的上网读者从事文化休闲或其他活动。

第二,娱乐休闲是读者上网的主要内容。上网观看视频和玩游戏的读者共413人,占本次调查范围内上网者的42.578%。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在课余适当“放松”有其必然性。

第三,“网聊”和“网购”的读者所占的比例不大。一则是因为专业院校学习任务重,二则是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价值取向比较“实际”,对与自身现实相关性不大的事情关注相对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自己购置了PC个人电脑。“网聊”、“网购”之类活动很多在私人空间可以完成。与2004年赵润娣老师的有关调查对比,即可印证这一点。当时某高校的学生上网者中,40%选择了上网聊天[2]。

(二)对大学生上网情况的分析

以上情况说明,专业院校学生上网呈现出一种“自发秩序”。即以文化休闲为主,上网辅助学习专业知识的较少,也较少从事社交与其他活动。任爱红老师曾就网络自发秩序及其相关问题作为专题研究[3]。指出这种自发秩序具有“开放性、集群性和社会性”。从本次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学生读者上网参与社会活动的比例不大,更鲜见“……参与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希冀”[4]。说明不同类型、层次专业院校学生的上网情况差别较大。

(三)对优化信息服务的思考

图书馆角度开展的调查,其主旨在于优化信息服务,提高办馆效益。笔者主要基于此试做讨论。应当看到,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交往平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各界人士对此从不同角度做过许多讨论。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固然与网络有各种相关之处。但院校图书馆属于教辅部门,宜侧重从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保障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对策。我们曾拜读过一些院校人士讨论大学生上网情况的文章,涉及诸如“公民意识”、“民主参与”[5][6]。在钦佩这些同行志存高远的同时,又觉得这类指涉“宏达叙事”,话题与图书馆现实工作存在距离。况且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中,承担青年学子“三观”教育,人格塑造,往往为图书馆从业者力不从心的。所以,笔者选择图书馆当前应当做,发挥主观能动性后也能够做好的事情陈述几点看法。

第一,鼓励、激发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宜在所属院校的统一规划下,开发与学生专业学习针对性强的精品信息资源。同时宜为学生读者提供便捷的接入条件,使学生读者无障碍地使用上述资源。

第二,图书馆工作者应做好角色创新。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相对被动。即使是读者至上“有求必应”,也要读者先有“求”。而在网络信息利用或者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从知识信息灌输对象变成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甚至成为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创造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信息服务中要从一般服务者转变为网络学习主导者,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这不仅要求服务方式的转变,更要求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

第三,拓展服务内容。当前院校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新开了许多选修课。我们可结合这些新增课程的内容,增加网络学习资源。这样做虽然未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满足学生信息需求,扩大图书馆影响都有正面作用。

总之,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从图书馆力所能及的角度着手,在网络化进程中总能做出成绩。在信息化服务中,最主要的是因势利导,又要不违背国家现行法律、政策,图书馆无须刻意推崇什么,回避什么。我们不妨借鉴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信息生态”,生态上的多元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主要特征[7]。让我们在扑面而来的信息大潮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提高院校图书馆办馆效益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郄海风.网络化负面效应对读者选择权的误导――基于高校电子阅览室信息平台重新定位的讨论[J].情报杂志,2008(增刊):210-211,214.

[2]赵润娣.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与控制――从我校大学生上网调查谈起[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1):73-74.

[3]任爱红.论网络自发秩序与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41-143.

[4]姜涌.公民的主体意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94.

[5]陈联俊.网络社会中公民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0(2):70-74.

[6]毕霞.大学生民主参与状况评析――以南京市7所高校大学生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8-92.

[7]宣金学.不把大学党委书记当官做[N].中国青年报,2013-06-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