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就没有高质量的分析和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也在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利益主体多元化、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调查对象法制观念淡泊、个别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差等,都是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统计实际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成为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完整、适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常见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及分析

(一)数据虚假。这类统计数据完全虚构杜撰,毫无事实根据。主要表现为有意虚报、瞒报,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等。

(二)指标数值背离指标涵义。主要表现为对指标理解不准确。或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数据质量问题。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涵义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三)数据不完整。主要表现在调查单位出现遗漏,调查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的完整性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总体特征。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主要表现在基层的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即使采用计算机也只是减少工作量的汇总、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用信息库和网络技术。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大部分的统计分析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没有很好地利用统计预测的功能,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二、统计数据质量问题造成的危害

(一)导致决策失误。统计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事业微观决策的依据。而失真的统计数据信息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增加宏观决策的风险,甚至导致决策失误,给国家、企事业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二)使政府失信于民。失真的统计数据信息,使人民群众无法了解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真实情况,无法充分行使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无法评估政府政绩的真实,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政府决策失去权威性。

(三)严重滋生腐败。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它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干群关系,助长了个人主义和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蔓延。人为编造统计数据成为个别干部的“政绩”,为经济犯罪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滋长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三、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二是受客观环境、条件所限形成的;三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一)统计数据受人为干扰。各种评比客观上起到衡量领导政绩的作用,使统计数据容易受到干扰。上级层层下达目标责任制。把统计数据与政绩、升迁、奖惩相联系。诱导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对统计行政干预,凡是涉及本单位和本部门有利或与主要领导政绩有关的目标考核的主要统计指标必然受到“关注”,统计业务很难保持其独立性。一些单位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严肃性认识不足,统计法制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致使统计数据质量受到影响。

(二)基层统计队伍力量不足。基层统计单位处于不堪负重、疲于应付的状态。基层统计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兼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工作,使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对统计工作多于应付。若报表任务来临。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工作责任心差的再三催促也难完成任务,这部分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对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极不规范,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三)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有的单位年年更换统计人员,甚至一年换几次,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是凭感觉填报数据。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四)被调查者配合程度低、缺少约束力。统计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成因是由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承担业务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如,调查对象有“不露富”、“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现象。

(五)统计技术、手段落后。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提问不当、申报、不回答、调查覆盖面、记录、抽样、代表性等误差形成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汇总误差,对统计数据质量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六)现行统计调查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现行统计报表表种太多、指标繁杂,而且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专业甚至在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报表中出现。有的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与社会发展情况不相符合,甚至没有意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受到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分层加快,抽样的随机性难以保证。

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重要源头。因此。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以及相应的升迁、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不能仅仅从“数字”上看政绩,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赋予群众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干部政绩的统计指标的权力。

(二)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人捍卫统计数据质量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使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加在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重点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和调查对象的宣传。增强其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把常年检查与执法大检查结合起来。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要加大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进行曝光。

(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要对现行各种统计报表和指标。按照调查目的、对象、范围、频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清理、精简,整合现行各专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增加反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节能降耗等相关统计指标。完善统计方法制度的原则是:能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不再增加新调查项目;能通过抽样调查或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搜集到统计数据不进行全面调查;能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基本满足需要的不进行周期性调查;能通过部门统计或会议文件搜集到资料的就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

(四)建立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五)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统计机构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的五有要求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做好统计源头工作。业务培训和指导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丰富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和善于统计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能力,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统计精神。

(六)大力发展统计制度。统计制度是统计人员全面调查对象的统计事务,由统计人员按照统计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按时向统计机构提供被单位真实、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通过制度。统计调查对象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履行了国家统计义务,统计数据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七)加强全民统计意识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统计意识教育,树立诚信统计理念。开展全民统计意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营造每个调查对象自觉遵守统计法、自觉履行统计义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