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阐述了有关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在古希腊关于幸福的理解中,有一类是将幸福与感官快乐等同起来,以感觉上的快乐或痛苦作为幸福和不幸福的分界,其极端表现是享乐主义;另一类是将快乐与道德对立起来,否定感官快乐的价值,把快乐排除在幸福之外,其极端形态是禁欲苦行主义。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伦理学著作中,深受理性主义浸润的亚里士多德,没有追寻柏拉图的思路,而是将其哲学思想逐渐转向了现实和经验。他认为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既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又是一种现实的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幸福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幸福观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的满足对于幸福指数有着极大提升。而部分人则不然,幸福是什么?精神的慰藉才是根本。在古希腊关于幸福的理解中,有一类是将幸福与感官快乐等同起来,以感觉上的快乐或痛苦作为幸福和不幸福的分界,其极端表现是享乐主义;另一类是将快乐与道德对立起来,否定感官快乐的价值,把快乐排除在幸福之外,其极端形态是禁欲苦行主义。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伦理学著作中,深受理性主义浸润的亚里士多德,没有追寻柏拉图的思路,而是将其哲学思想逐渐转向了现实和经验。那亚里士多德又是怎样来看待幸福的呢,要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我们必须先从“善”这一概念入手。亚里士多德认为善有不同的等级,较低级的善服从较高级的善,并以教高级的善为目的。他认为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它把人的理性和快乐生活有机统一了起来把个体幸福和整体幸福有机统一了起来强调幸福是通过人的现实的活动实现的,从而肯定了现实幸福。

一、幸福是最高善

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里,“善”就是目的,人们所做得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善。而善的事务分为两种“一些是自身即善的事务,另一些是作为它们的手段而是善的事务。”在这两种善的事务当中,那些“自身即善的事务”比“因作为善的事务的手段而菩的事务”更完善。幸福就是那个“自身即善的事务”。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大多数哲学家皆持幸福主义的观点,但他们对幸福又不同的解释,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所追求的幸福也各不相同,如穷人以财富为幸福,奴隶以自由为幸福,病人以健康为幸福等等。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生命的自然目的之幸福出自人的自然禀赋和本性;自然所产生的一切东西,都有目的和能力相适应的共同体特征,无能力实现之目的或无目的之能力,都是非自然的。

二、幸福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亚里士多德在关于幸福的学说《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有专门的论述幸福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道德德性是那些与实践和情感相关的、与快乐和痛苦相关、产生最好活动的品质。一个人在处理实践和有关感情的事务中,既无过之,又无不及,恰如其分,这便是德性,即以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理智德性是在实践中做出好的选择的品质,它又可分为理论理性的德性和实践理性的德行。智慧是理论理性的德行,是人的最高等的德行。明智则是实践理性的德行,是一种同善恶相关的、符合逻各斯的、求真的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在实践事务中用智慧指导,实现了明智、勇敢、慷慨、节制、诚实等德性的人才是幸福的。而理智德性是最高的德性,因此沉思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幸福的人是那种生活得好也做得好的人。

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幸福等同于有德性,快乐也是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有德性的活动伴随着痛苦,或者最终导致不幸的后果,那么它只能在正常意义上被认作为悲惨而绝非幸福。他认为幸福的人是那些按照完全的德性活动,在一生而不只是一个短暂时期有充足的外来好处供给的人。他强调财富、名誉、门第、闲暇等外在好处并不是幸福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力图在快乐的生活和道德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一方面强调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另一方面指出快乐是幸福的外在条件。没有德性的快乐和没有快乐的德性都不是幸福,但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离幸福更远。

三、德行非生于天性

幸福既然是心灵完全合于德行的现实活动,那么,什么是德行呢?亚里士多德接着对德行作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德性包括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如智慧、理解、明智是理智德行;宽大和节制是道德的德性。理智德性是由训练而产生和增长的;道德的德行则是习惯的结果。他说,德性的获得如同技艺的获得一样,是要通过行为才能实现的。

四、若要获得幸福,必须奉行中庸之道,幸福是实践的果实。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行就是用以调适情感和行为的。过度与不及是恶的特点,而适中则是德行的特点。他说:正像田径场上的金牌不能授予美丽的人、强健的人,而只能授予在比赛中成绩最好的人一样,只有通过在德性指引下的理,才能获得幸福;

五、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存在的极大优势

看完有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论幸福观,我本人也对其观点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我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着极大地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将个人的理性活动与快乐生活统一起来。关于幸福观还有其他的典型观点,如快乐主义和德性主义。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就是幸福,为了幸福,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可以用任何卑鄙的手段追求快乐。而德性主义则讲究禁欲,典型人物是柏拉图。他认为任何肉体感官欲求都是低级的,他否定一切感性快乐。而亚里士多德则规避了这两种极端的幸福观,将快乐和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他认为幸福是通过理性选择最好的快乐,并以合乎德性的活动实现出来。

2、将个人幸福和整体幸福统一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的幸福寓于城邦的幸福,只有城邦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个人的幸福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个人的幸福将无保障。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其自身德性不仅是自己处于良好的地位也是整个城邦处于良好的状态。

3、亚里士多德肯定现实中的幸福。既然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那么只要实现德性便能实现幸福,因此幸福不是虚拟的想象,而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深邃而全面,现实而理性,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六、小结

亚里士多德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之一,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幸福观对90年后的我们一样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欲望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人们间的相互影响越发密切的同时,人们之间感情联系越发单薄,90后,00后,甚至成为个人主义的代名词,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抛弃了出于德性的考虑,一切从利己出发。这些人在短时间内似乎过得很“幸福”,但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一个燕子一个暖日不能构成春天,日或一短时,也不能使人成为幸福快乐的人。德性的现实活动必然包含利他的主观,每个人实现自我幸福的过程无可避免的对他人造成影响,同样,他人也会对你造成的影响形成相应的反馈,你实现幸福的过程忽视了他人的利益,他人对你的反馈必然有损于你的利益(当今社会的“仇富”现象),试想谁能够在满是恶意的环视下,依然自得的幸福着。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实践的果实,一个人光有德性还不够,还必须要把德性付诸现实活动。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无论现在你拥有什么,只要你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朝着幸福前行的过程就是最大幸福。(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