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4岁前,警惕川崎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4岁前,警惕川崎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危险的发烧

发烧是孩子的常见症状,通常情况下,通过物理降温及药物治疗,都能很快退烧,但有一些“发烧”却怎么也降不下去,此时要格外警惕,因为发烧背后可能潜伏着其他疾病,如川崎病、脑炎、脑膜炎等。

两岁半的兰兰受凉了,晚上回家后就开始流清鼻涕、咳嗽,下半夜发起了高烧(测量体温达39.7℃),烦躁不安,睡不好。妈妈急忙带她到附近医院去看急诊,医生给兰兰服用了口服液“感冒冲剂”及退烧药。

次日,兰兰仍发高烧,测量体温达40℃,急忙转诊于市儿童医院,以“重感冒”收住院,给予输液及退烧治疗,静滴青霉素和病毒唑,但兰兰体温仍然维持在39℃以上。

入院后第二天,医生发现兰兰手足末端皮肤肿胀、指(趾)端膜样脱皮,全身皮肤可见多形性皮疹,双眼“发红”,口唇红干燥、皲裂,经院内专家会诊,确诊为川崎病。

川崎病,医学上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急性血管炎症综合症,好发于2个月至8岁小儿,其中80%在4岁内,男孩多于女孩。目前川崎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只知道是一种病毒,主要与孩子免疫力相关,多因感染诱发。

川崎病最明显的特征是发热持续五天,测量患儿体温在38℃~40℃,服用退烧药疗效不明显,普通抗生素也无效。其他特征包括皮肤出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唇红干燥、舌突起呈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一旦发现孩子高烧不退,用抗生素后,血常规化验指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高,就要高度警惕

危害大,可致死亡

当孩子感染这种病毒后,会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动脉炎,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高达20%~25%。即使经过治疗,也有大约15%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

冠状动脉瘤就好似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会迅速导致患儿失血死亡。另外,血管内膜损伤会使血小板继发性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血管栓塞形成,甚至造成心、脑栓塞,进而危及生命。这种病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护理时关注降温

孩子住院后,每隔4~6小时测一次体温,出现高热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多饮凉开水等。饮食方面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过热、过硬、辛辣等食物,以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避免增加咀嚼难度导致面部皲裂处出血。

业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患儿出院后,应于半年左右复查心脏彩超和心电图一次;已出现冠状动脉改变的患儿应每季度复查一次,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连续三次正常后改为3~5年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