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好人文传递 追求课堂目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好人文传递 追求课堂目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课堂中需要更多贯彻人文理念,诱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不断构建有利于人文交流的课堂环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积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人文;构建;课堂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其实政治课程理应是很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任何人在社会中都必将置身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生活领域,而高中政治课程的主体内容与此完全一致。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学生认为政治是离生活最远的一门学科,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空洞的说教,学生听课的兴致不高,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以达应考之目的。高中政治课堂的现状,急待引发我们的反思,为何离生活最近的一门学科,反而变成距生活最远一门学科。我想,作为教者而言,一定要摒弃空洞说教和理论灌输,彻底转变教师单一信息传递模式;还政治课以生活本色,创设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理性地体味生活,从生活的主人走向思考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现在中学生的特点,他们早己不甘于“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那种状态下的学习的奴隶,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见解。因此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而且教师还要善于诱导他们“动”起来,将政治课堂变成一个双边互动,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新课程犹如一场暴风雨呼啸而至,我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让学生充当生活主人和学习主人的双重角色。

课堂中需要更多贯彻人文理念,诱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不断构建有利于人文交流的课堂环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积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一、努力构建平等、交流、互动的新模式

政治课上学生倍感厌倦的就是教师将硬生生的理论填鸭给他们,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让学生听而信之,而是让他们信而听之,否则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不能良好完成思想政治的课程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分享彼此的思想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不应起支配、控制甚至主宰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也不是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摄取、积极建构的过程。教与学之间在本质上是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正确引导、科学组织和有效规范。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动态转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二、优化过程和方法,以情境促动

记得一次讲授“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内容,当以“八国首脑会议”作了精彩的导入之后,学生兴致极高,可一番不同政体特点比较之后,只见学生已是一脸倦态。随后,将课堂过程重新设计,精彩导入之后嘎然而止,投影打出英、德、美三国政权机构组织示意图,以事实背景为烘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比较,热烈气氛一直持续到下课,而学生由于兴趣的原因己牢牢掌握了本课重难点知识。由此看来,运用研讨式、合作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具有较强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全方位挖掘思维潜能。多让学生调查、探究、交流,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重视学习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绝不是目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关键在于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以要积极改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机械模仿、生般硬套的状况,切实提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效。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师生提供互动平台,积极构建教学网页、教学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等网络教学环境。从而为师生互动搭建更多的平台。

三、创造和谐、激励的教育氛围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不唯上,敢于挑战,敢于怀疑。它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探讨问题时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是对我国几十年来师道尊严的挑战。激励教育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一是要充分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和习惯上的进步,任何时候、任何学校和任何班级的学生都不可能进步一样快,都存在差异。要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多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志向和学习兴趣。这样就为师生互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主观条件。

但是,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激励教育不是不要原则的一团和气。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思想,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观点时,应该提出批评,指出错误,而不是一味都予以鼓励,错与对都是好。否则,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是我们在指出的方式和方法上要讲究,不能简单粗暴。比如,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可以根据发言中的某些闪光点予以表扬,再指出其不正确的思想或观点,并予以纠正,而不是简单地“说错了”或“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体现并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证师生互动在有序、科学的范围内开展。

四、尽显教师个性,吸引学生互动

想起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俏丽清新,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家,各有风韵。又想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于永正等,他们在课堂上或谈笑风生、左右逢源,或潇洒倜傥、驾驭自如,虽风格迥异然尽显名家风范。

主张学生的个性,并不抹杀教师个性。由于政治课内容涉猎广泛,教师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来吸引学生与之互动。只有共同的教学理念,没有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同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等等因素,让人感受到教学智慧的千姿百态、授知途径的四通八达。理智型的教师不妨以深入浅出、条理清楚的讲解,层层剖析,环环相扣,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将对知识的传播融于真实的思维碰撞之中,让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构建知识。情感型的教师不妨用自己的情真意切和慷慨激昂,去拨动学生心弦,营造出一种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热情。幽默型教师不妨用机智诙谐的连珠妙语,引起学生会

心的微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导学型教师不妨举一反三,巧妙点拨学生的“悱”、“愤”之处,使学生有“疑”而入,无“疑”而出……虽风格各异却各领。

教师要以课改为契机,努力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师生互动,还政治课以生活的本色。用好师生间的人文传递,让学生真正做好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