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无土育苗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无土育苗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水稻无土育苗也叫营养液育苗,因为不用自然土壤,水稻在基质中生长,靠浇灌营养液的方法来提供养分,故名水稻无土育苗。水稻无土育苗技术是继水稻旱育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水稻育苗技术为适应产量水平及环保要求的产物,也是今后水稻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无土 育苗 技术

1.水稻无土育苗的特点

水稻无土育苗解决了育苗取土难,苗床易发病的问题;基质透气、透水性强,避免了土传病菌的侵害;作物根系发达,根须比土育秧多一倍,根粗、根壮,比土育苗根长5~7cm;能够降低育苗成本,比土育秧节省成本1/3;秧苗定植后返青快,成活率高;适用于各种机械及手工插秧,可根据各种机械宽窄幅度,任意分割秧苗;苗床不用调酸,不使用除草剂,不受盐碱地影响;省工省力,操作简单。

2.制作苗床

1.1苗床 育苗前10天,以原有的常规育秧苗床为基础,精整苗床。根据本田种植面积确定苗床面积,每亩本田要用5m2的苗床,苗床必须整平做畦,畦高5cm以上。为防止隔离膜下的杂草生长影响秧苗,可在铺隔离膜前施用水稻苗床封闭除草剂。

1.2苗畦的制作清除苗床的草根残茬,以免扎破隔离膜。挂线找平,用土或者砖等围制成高度大于5cm以上的畦埂。苗畦内上水,用耙子初次找平,铲高补低,待水沉下后,抹平床面,高低误差要求在0.5cm以内,再次上水整平,并自然落干沉实,使苗床达到实、平、光、直。技术关键是平整好的苗床误差不能超过0.5cm,落差较大的,可以分段找平,此环节也是其它育苗方式的前提条件;苗床四周必须用土或其它物品围成高5cm以上的畦梗,便于保水。

3.基质

隔离膜采用完整无孔的厚度为3道以上的塑料,配合使用有孔育苗盘。隔离膜(专用育苗盘)铺好后,铺育苗基质,抹平厚度为0.8cm,绝对不能超过1cm,也可以用苗床播土机铺基质。将育苗肥按照1:100的比例稀释,均匀浇于苗床,使基质含水量达到不析出、不干燥为宜。

4.播种

4.1种子处理种子提纯去劣,用盐水选种。为了掌握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前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应在95%以上,发芽势在80%以上。播前晒种2~3天后进行包衣或种子消毒。再将包衣种子放清水中浸泡,使种子吸足水分,达到缩短发芽时间、出苗整齐的目的。播前种子最好进行催芽以提高成苗率。

4.2播种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进行播种,播种量要根据气候、水稻品种及成熟期确定。播种要求每cm2不超过4粒芽谷为宜,种子不要起堆,盐碱地区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增加落田苗数。种子播好后,将种子用工具压一下,使种子的三个面与基质及水分、养分充分接触,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翘脚芽,增加出苗率,并可以节省盖种细沙。

4.3 覆沙播种后用细沙或水洗河沙(沙中不能带有黏土)盖种,厚度为0.5cm使种子不外露,沙子中不能有草籽。种后将水分不足地方再洒1次水,使表土湿透,但苗床不能有积水,不能有水淅出,并将露出的种子盖好。

4.4盖膜按照苗床宽度用竹竿或木竿横放在苗床的畦埂上,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苗床盖好压严,或者在苗床上覆盖薄草苫(稻草),以“暗处理”的方式杜绝高温烤苗的发生,起到保温、保湿、促齐苗的作用。

5.苗床管理

5.1温度管理棚内温度主要靠通风控制。播种到出苗,以封闭保温、保湿、促齐苗为主,膜内适宜温度为25℃~28℃。如果超过30℃时,根据需要适当小通风,出苗达到30%时,要及时揭去保温保湿膜,以免烧芽;出苗~1.5叶期,温度控制在20℃~25℃;1.5~2.5叶期,适当通风炼苗,日间温度保持在20℃,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6℃,否则易造成秧苗生长停滞(障碍性冷害),以后维持与外界温度相适应即可。保证秧苗插苗时株高不超过15cm。

5.2水分管理必须保证秧苗充足的水分供应,不能使秧苗缺水而造成干枯死亡,秧苗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依靠的是外界水分供给,所以不能缺少水分的补给。秧苗长至1叶一心时可灌足水(以沙子表面水分含而不露为标准),以后保证底膜上长期有水为宜。

5.3追肥 揭膜后第一次浇水必须带肥,1袋育苗肥(500g装)/50m2。以后每周浇1次带肥水,1袋育苗肥(500g装)/20~25m2,溶解后用喷壶均匀喷洒于床面即可。插秧前一天可停止供水,以利运输及插秧操作,但应以秧苗根须不干为宜。

5.4 苗期病害防治

5.4.1 青枯死苗 该病多发于二叶一心期前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由于秧苗周围温度急剧升高,叶面蒸腾过于迅速,根部供应水分不及时。预防方法:浇透底水,控制温度,适时接膜;另一种情况是病菌侵染,也在二叶一心期间始发,原因是苗床温度过高或过低,病菌侵染使苗体致死。预防方法:合理控制苗床温度、水分,合理施用肥料,创造不利于病苗生长的环境。

5.4.2黄枯死苗 大多发生2叶1心至2叶期,主要原因是肥料为害,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来防治。

5.4.3立枯病 主要是由病菌侵染产生,多发在二叶一心期,原因是苗床温度控制不合理,诱发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侵染。可通过合理控制苗床温度、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苗生长的环境,并结合药物防治。

5.4.4干枯死苗 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因水分供应不足引起,应保证水分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