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站实验室人员工作危险性、预防和处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站实验室人员工作危险性、预防和处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许多疾病的病原体都是经血液传播,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随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从事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险性也日益上升,为了减少职业暴露(所谓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本人就血液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预防处理措施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实验室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93-02

1血站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首先,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在普通人群中HBV携带率约10%[1],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重点防护乙肝病毒的感染。近年来,HCV感染率逐渐表现上升趋势,其感染率约为3%[2]。此外,HIV是威胁血站工作人员的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因为HIV的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普通正常人群对HIV无任何免疫力。长期接触血液制品的人员是重要的易感人群,所以HIV职业防护问题一直被高度关注[3]。TP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以血液和性接触传播途径为主。另外,血液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未知病毒或潜伏期的病毒,也对我们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性。

2血站实验室人员感染病原体的主要途径

2.1标本前处理过程(离心)携带病原体的血液标本在高速离心旋转时,极易产生气溶胶,与工作人员的呼吸道、破损皮肤、鼻黏膜、眼黏膜等接触可造成其发生感染。

2.2实验操作过程中,带有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的标本溅洒在仪器、工作台面、地面或衣物上,若未及时用消毒剂处理,人体接触后可通过破损皮肤而造成感染。

2.3实验室过程中,携带病原体的血液标本长期敞开,可造成空气中存在少量病原体颗粒,这些颗粒可侵入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系统。据文献报道,血站职工职业暴露因素中黏膜感染占6.52%,皮肤感染占15.7%[4]。

3预防和处理措施

3.1在血站开展生物安全技术讲座与培训,加强管理和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3.1.1操作过程必须做好相关防护,戴专用的胶乳手套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大大降低经破损的皮肤黏膜的感染率,文献表明[2],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血液传播可能性。工作服质量要过关,最好具有防水功能,可降低血液泼洒身上引起的感染。工作鞋也要保证质量,避免病原体经过脚底部感染人体。

3.1.2洗手过程要严格执行规范的洗手步骤,经常使用消毒剂或杀菌剂洗手可大大减少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3.1.3医疗废物的处理要得当,医疗废物必须执行分类分装、标志清楚。实验过程中用过的器具如吸头,试剂盒中的一切试剂和血液标本等均属于感染性废物;化学试剂瓶属于化学性废物。这些均需严格制定生物安全措施消毒处理。

3.1.4实验室必须安排专业工人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每日工作结束后,实验室的物表、台面和地面等所有操作场所均应用消毒液擦拭。空气消毒机对实验室的空气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消毒。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等每周至少用消毒液消毒一次。

此外实验室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经血传播传染病项目检测,并保留血清,进行健康监测,并建立健康档案。

3.2血站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及相关措施

3.2.1血站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一般按以下措施立即进行:第一步,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第二步,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第三部,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第四步,应及时到血站感染管理科做好登记并接受相应处理。

3.2.2如果暴露源HBV阳性,尽快为暴露者实施①血清学监测:HBVDNA(乙肝DNA定量)、乙肝五项、肝功能,3、6个月复查。②主动和被动免疫:乙肝表面抗体(抗HBs)≥10mIU/ml,不处理;如果未接种、抗HBs

3.2.3如可疑丙肝抗体(抗-HCV)阳性,暴露者应在0、6、9个月复查,一旦抗-HCV阳性,需交与专业人员治疗。

3.2.4如为确诊或可疑艾滋病抗体阳性者,暴露者定期做HIV抗体检测(0、4、8周、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请专家评估伤口,是否给予预防用药。

3.2.5暴露后随访HBV:3个月、6个月后检测HBsAb。HCV:暴露后4-6个月内复查抗HCV和ALT。HIV:暴露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查HIV抗体。

由于血站工作感染风险客观存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职业防护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每个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季阳.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5-222.

[2]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5-17.

[3]张来英,张桂云,王修杰,等. 我国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49-451.

[4]田秀花,郭宗娥.采血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