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闪婚”闪出了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闪婚”闪出了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闪婚”闪亮登场

时下,与“闪客”、“闪存”等话语一样,“闪婚”成为部分都市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时尚。“闪婚”,意思是闪电般地相识,闪电般地恋爱,闪电般地结婚。闪婚的关键在于“闪”字,即很快、快到一霎间。正如一些网民所形容的,“闪婚”之快,快到“闪婚”者3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一个礼拜便能双双踏上“红地毯”。

可以说,在这个快餐爱情的时代,“闪电结婚”是继“爱情速配”后又一种形式的情感快餐。值得注意的是,“闪婚”是一种实质性的婚姻模式,两人是正式地、合法地结为夫妇,在这一点上它是有别于、并且在道德上高于同居、“”等两性关系模式的。但是,“闪婚”也表明,在部分人那里,两性关系模式已经从行为关系模式背离传统,已经开始走向连结婚、离婚的程式都背离传统了。

在中国社会中,闪婚是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一般而言,从年龄结构上看,“闪婚”者都比较年轻,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走向开放、自由和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从身份构成上看,“闪婚”者主要是大都市青年市民,他们思想前卫、衣食无忧,已经开始从追求饱暖走向追求精神享乐;从个性角度来看,除部分带有功利性目标的人外,“闪婚”者一般都带有开放的、激情的和追求人性自由倾向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思维方式上都有感性化、不愿深究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的取向。

各种类型的“闪婚”

“闪婚”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其社会原因是很复杂的。从总体看,当代社会快速转型是最根本的缘由。当代中国社会正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必然会带来文化结构的转型,从而也就带来人们的婚姻观与婚恋行为的变化,带来婚姻选择方面的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这样,早恋、离婚、婚外恋、未婚同居及“”等,都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支持者,而“闪婚”只是这种快速转型背景下新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已。

大都市为“闪婚”现象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沃思所说的,大都市中,人口密度大、异质性强,人际关系的包容性与冷漠性也就相应地提高,这样就使得城市居民思想观念开放、生活方式更加前卫,从而造就了一个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这种社会环境,有利于新生事物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也有利于新生事物找到支持主体。这样,“闪婚”行为便可能得到一部分人的理解和认可,各种类型的“闪婚”行为争相呈现在人们眼前。

速战速决型“闪婚”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无力支付巨大的爱情成本的人们开始求助于“闪婚”。传统的婚恋模式,需要大量的时间付出和精力付出,而且从收益角度来讲,还可能会出现付出巨大而血本无归的局面。于是,在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闲暇时间不断缩水的情况下,众多思想较为开放的现代青年就可能会抱着“先结婚后恋爱”的心态来对待情感,对感情的投入也开始变得讲求效率,吃“情感快餐”。

浪漫主义型“闪婚”

很多“闪婚”的人是空想式的浪漫主义者,他们或者由于年纪太轻,社会阅历不够,对婚姻和爱情的理解很片面,认为感觉对了,就该走到一起;或者是虽然成年了,但由于个人的人格倾向于浪漫型,相信“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这类说法,两人一见钟情了,那更是前世千年修来的缘分,应该用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东西来规范两人的关系,纪念两人的缘分,表白两人的激情;在激情冲动的激励下,“闪婚”就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

生理与心理需要型“闪婚”

在现代大都市中,存在许多大龄青年,他们或者由于自身条件过高,或者对伴侣的要求过高,或者由于种种外部原因没能与自己钟爱的人走到一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承受的来自家庭和周围的人的结婚压力也越来越大,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安慰的需要也随之增长。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在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悲壮感觉的支配下,或者在赶快结婚免得麻烦的思想支配下,他们一旦遇到一个感觉较为合适的对象,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对方走进婚姻的殿堂。

利益交换型“闪婚”

在追求利益和享受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以追求自身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为生活目标,但通过自身的短期努力是无法快速实现这些目标的,于是在短平快思想的指引下,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如美貌、才情等捷径直接获得自身的目标。通过“闪婚”的形式,与对方结婚,立即就可以获取钱财、“绿卡”、“房子”、“前途”等资源,所以说,对于以结婚为手段的一部分人而言,“闪婚”也不失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工具。

对“闪婚”的思考

在新生事物纷呈并出的现代社会中,“闪婚”仅仅是其中的一颗小小的浪花,作为追求个性生活的一部分,对此现象我们应当给予宽容和理解。但“闪婚”这种新生社会现象所带来的一些不良社会后果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闪婚族“闪”出了社会的浮躁,而且这种浮躁行为对他人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一些公众人物的“闪婚”对传统婚姻观的冲击是巨大的,譬如,某主持人发表“闪婚宣言”,与富商相识1个月即闪电般结婚,一段时间后又离婚;某明星与对方相识28天即结婚成家,等等。一般人目瞪口呆之后,或者摇头叹息,或者暗中羡慕,而对于追星的青少年来说,明星们的这种行为选择却是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模仿性。

“闪婚”直接冲击了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传统价值观念。千百年来,中外传统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建立在“久经考验”基础上的,在传统社会,考验的是联姻家族;在现代社会,考验的是恋爱和结婚的双方。如今,“闪婚”现象的出现对传统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摧毁,但是它本身所提供的爱情婚姻模式又不太稳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爱情婚姻模式。

与“闪婚”相对的是“匆离”。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有磨合期,也有疲劳期,美满的婚姻需要有宽容心、责任心,这是婚姻天平上最重的砝码,人们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是这个意思,但“闪婚”缺少的正是相互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对方、理解对方。“闪婚”的“闪”字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快来快去的不祥之兆,大多数“闪婚”者婚后面临的就是“匆离”。现有的社会调查数据表明,“一见钟情”式的婚姻成功率只有10%。一旦离婚,给双方情感方面会留下不小的伤害,而给双方亲友子女所造成的伤害甚至还要大过对离婚双方的伤害。

有鉴于此,面对“闪婚”,“闪婚”者和社会都需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一方面,社会需要对“闪婚”者持一种开放态度。“闪婚族”是现代社会中敢于触碰婚姻的“吃螃蟹”者,不管初衷如何、结局怎样,与一些“”等两性关系混乱的人相比,“闪婚”者愿意以婚姻来约束自身行为的勇气,是值得赞扬的。另一方面,“闪婚”需要社会的积极正面引导。个性自由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对于那种以“闪婚”为手段换取利益的人,社会应当利用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形式,坚决予以谴责,形成一种良好的两往氛围。对于其他的“闪婚”者,应当提供指导和帮助,使之更趋于人性化,相应地从外部增加一些“闪婚”者行为的理性化色彩。此外,“闪婚”者也应该进行自身的调整。“闪婚”者在闪电般结婚前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认清爱情和婚姻的本质,认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一定要明白婚姻是要终身共同面对真实生活。经过相对理性的思考后,相信“闪婚”者婚后生活的幸福程度肯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