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冯英:足尖上的舞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冯英: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芭蕾大师。
1985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女子独舞一等奖;
1987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双人舞一等奖;
1996年至今任中央芭蕾舞团教员总排练者兼教员。2004年8月,被任命为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舞蹈能帮助人民养成高贵的协调和优雅的气派。”
今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价开幕式时说:“这场晚会因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而光彩夺目。”当那个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女孩李月坐在轮椅上,用双手圆了自己的芭蕾梦时,全世界都为她的毅力而感动,也为芭蕾的魅力所折服。
35年前,10岁的冯英也是怀着和李月一样的梦想,走进自己的芭蕾艺术世界。
“芭蕾不只是好玩儿”
1973年春,哈尔滨某小学。
安静的教室里只有老师手里的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30多个学生挺直脊背,端坐在座位上,小脸儿上满是认真。“当、当、当”一阵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也把老师和学生们的目光吸引到教室门口。校长推门而入,后面还带了两个人。
“同学们,这是北京舞蹈学校的老师,是来招生的。”校长简短说明来意后,就把讲台交给了后面的两个人。
他们挑选了几个孩子到讲台上后,就仔细观察这几个孩子的体型、身体比例和柔韧度。一段时间过去后,只剩下冯英还在台上。北京舞蹈学校的老师对还处在懵懂状态的她说:“过几天到区少年宫参加考试吧。”
“后来经过三次考试,筛选,我才被北舞录取。”冯英回忆道,“其实我的身体条件并不是特别优秀,骨架比较大,脚背也没那么高。另外,三试时,老师让我来一段表演。别的孩子几乎都是少年宫、艺术队或体操队的。而我什么都没学过,于是,边唱边跳了一段自创舞蹈――《北风吹》。”评审老师边看边乐。“我觉得老师选中我,绝大部分是因为我反应快,还有跳舞时眼里闪烁的光芒。”
当年9月6日,冯英离开哈尔滨,来到向往已久的首都学习芭蕾。
“芭蕾舞是一种源于意大利的舞剧。1920年代,一些外国侨民在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开始教授芭蕾艺术,都是私人家教。后来,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戴爱莲女士到英国学习芭蕾,回国后就把芭蕾舞带到了中国。当时中国刚刚解放,接受不了芭蕾,‘大腿舞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是那时的流行语。但是,到我入学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关注芭蕾了。”
经过每天重复地早操、用脚擦地、把杆后,冯英发现芭蕾不只是“每天蹦蹦跳跳,很好玩儿”。“这种艰苦不只是肉体上,而是对毅力的磨练。小孩子很容易觉得枯燥、乏味。我在一次因不用心练习而被老师批评后,才真正感受到我在学习,不是在玩耍。我提醒自己‘艺术是有严肃性的’。”
“舞者起码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素质。我上了舞台就是进入了艺术殿堂,带着崇敬的心理,感觉跳舞的时刻很神圣。”
“女神”的痛苦
前苏联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加林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曾被著名诗人艾青赞扬为――“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但实际上,芭蕾舞演员们是最不愿意向外人展示那双女神才具有的“金莲”的。
“我们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开始穿舞鞋。”拿到舞鞋的当天晚上,兴奋的小冯英就穿上跳舞。不知道要做防护措施的她跳两下后发现,嫩嫩的脚背被蹭掉了一块皮。第二天上课时,她跟老师说:“我脚破了,能不立吗?”老师回答她:“破,是正常的。”
“那种疼,真是钻心地疼!那天练习完发现袜子上和鞋里都是血,脱袜子时要小心地把袜子和脚背上的肉分开。就这样,每个脚趾头轮流磨破过多遍后,在四五年级长出老茧就不疼了。”
冯英曾有两个脚趾被磨成鸡眼,每次表演前她都要先把疼痛的脚趾使劲地跺麻,“这样就不会觉得疼了”。“在侧台时觉得疼得根本不能上台跳,但是,一上舞台就马上觉得不疼了。我想这是我的一种表演欲在支撑着。”
1980年,冯英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为了方便跳舞,冯英决定给脚动手术,把一块跟腱部位多长出来的骨头取出。“麻药劲儿过后,疼得我直抓脑袋。”
“我们的脚很难看,夏天都不穿凉鞋的,很可怕。”冯英有丝遗憾地说。
“其实,脚的疼痛还能忍,最难受的是腰疼。”冯英14岁出早操时,分别做完500下踢腿和推地弹跳后,“猛地一放松,只听到‘嘎嘣’一声,我就不能动了,后来还是被老师背回学校的”。医务室大夫检查后,对她说:“没那么严重,小孩儿哪有腰,打一针封闭就行了”。就这样,冯英在床上躺了三天。“后来也老疼,不过没在意,就是平时加强锻炼腹肌、背肌,辅助腰部。”
也是在1980年,医生让冯英去拍片,她才发现自己的第四、五腰椎有一半都向下倾斜。“那时我天天捂着腰,走路像孕妇。现在我的脊椎是S形的,但是,我觉得值得。我从没停止过对跳舞的渴望。”
“我觉得自己还没疯够”
1982年,冯英被派往法国巴黎歌剧院进修一年。留法期间,她曾受著名芭蕾大师指点。“特别是1985年主演著名的芭蕾大师Rudolf Nureyev编导的《堂吉诃德》,至今受益非浅。1986年10月,戴爱莲先生带着我们作为客座艺术家,与巴黎歌剧院明星同台献艺,戴先生称此为‘巨大的荣誉’,我觉得这是最有含金量的奖励。”
与现今不同的是,1980年代的芭蕾舞剧目很少,冯英在舞台上跳了17年芭蕾舞,也“只跳了十几个舞剧”。其中,她的代表作是《黑天鹅》、《唐吉柯德》、《吉赛尔》。“但是,我对每个舞剧都打从心底里喜欢。”
1984年,电影《红楼梦》剧组选角,冯英因把芭蕾舞剧《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演活了”,被导演请去试镜。“那时舍不得自己的芭蕾训练,就拒绝了。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尽管著名红学家王昆仑曾说:“冯英演的林黛玉气质非常好”。冯英依然觉得,“用西方的芭蕾舞形式表现中国文化,真的很难。西方审美是向上的,是对上帝的景仰;中国人的审美和信仰是扎实地、根植于大地的。”
“我认为融合比较成功的芭蕾舞作品是《红色娘子军》,其舞蹈风格是任何一部古典芭蕾舞剧都不具备的。除了西方芭蕾的舞蹈语言,它还融合了不少中国戏曲和民间舞蹈的元素。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已经在国内外演出过2000多场,它早已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时代的局限。动人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让即使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可以欣赏它的美妙。”
冯英对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前景持乐观态度。“因为全球化,今天比较好融合。但是,我们要在舞蹈韵律上找个结合点。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现在是铺路人,这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要通过西方艺术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因对芭蕾的这份责任,冯英离开舞台开始执教时,比其他老师都要严厉。“我想把自己对艺术的积累和理解马上传授给学生。我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投入其中,我们的艺术生命太短了,不想让他们浪费时间。我就觉得自己还没疯够,还很怀念在舞台上的美好感觉。”
乌兰诺娃是冯英的偶像。“她是舞蹈诗人,我欣赏她对芭蕾的那份专注。我一直要求自己向她看齐。”
除了自己对芭蕾的热情,冯英还希望把芭蕾的魅力展示给更多人。“在特定年代有政府帮助我们普及;在非特定年代,我们只能去努力让普通老百姓去接受芭蕾舞,走近芭蕾舞。芭蕾舞艺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很高高在上,可是别忘了,世界处处存在美,而芭蕾就是在展现美、造就美。”
青联档案:
冯英,第二届文化部青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