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64例临床观察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64例临床观察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方法:择取我科室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接诊的64例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本病相关的发病因素,同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实施相应的治疗,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结果: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个部分。我科室此次接诊的64例患儿其各项实验室检测数值在治疗前后比对,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

结论:铁摄入量不足是小儿发生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仍然是以铁制剂的服用为主。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 小儿患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0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83-01

因缺铁而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营养性疾病被称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缺铁会对小儿的认知、发育、免疫等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对小儿的精神运动发育造成一种不可逆的损伤[1]。的身心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虽然现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但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机率仍然较高。因此,了解本病的发生因素、总结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科室对近期内接诊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我科室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接诊的64例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全部患儿均符合本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伴有重症感染、其他血液疾病以及伴有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的患儿。入选的6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34例、女性患儿有30例;患儿的年龄大小从3个月到2岁半不等,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5岁。参照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64例患儿中轻度贫血患儿有18例(血红蛋白检测值位于90g/L到110g/L之间)、中度贫血患儿有43(血红蛋白检测值位于60g/L到90g/L之间)、重度贫血患儿有3例(血红蛋白检测值位于30g/L到60g/L之间)。患儿在入院后,均表现出精神差、注意了不集中等现象,部分患儿的皮肤、口唇粘膜表现出苍白。

1.2 研究方法:收集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64例患儿的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喂养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进行分析,来总结导致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1.3 治疗方法: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贫血患儿可采取饮食指导,指导患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添加一定量的辅食,并根据实际需求每日早晚两次的服用维C、1.5mg/kg左右的硫酸亚铁溶液;对于中、重度患儿应考虑对其合并症进行积极的处理,并对不能口服铁制剂的患儿应实施成分输血治疗,待患儿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治疗。对中、重度患儿实施2周的治疗后进行血红蛋白的检测,若检测数值恢复正常,则对患儿实施持续2个月以上铁制剂的口服治疗,以补充患儿铁元素的储备量。在患儿服药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对于存在恶心、呕吐等现象的患儿应降低铁制剂的初始剂量,待症状缓解后恢复正常剂量。若如此症状仍不能缓解者,则应考虑更换铁制剂为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2]。

1.4 评测指标及统计学处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本组64例患儿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其内容包括血红蛋白的检测、血清铁的检测、总铁结合力的检测等5项内容。此外,将全部检测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2.5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诱发因素:根据病历资料回顾分析显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了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两部分,其中先天因素主要有:早产、多胎以及孕妇存在严重缺铁等;后天因素主要是指新生儿铁元素的摄入量不足,这主要是因母乳、牛乳中的含铁量较低,婴幼儿不能及时补充辅食则极有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

2.2 治疗效果:本组64例患儿在经过临床针对性的治疗后,患儿的各项检测数值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善(P

3 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该种疾病的出现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关于本病的发生,笔者结合了此次病例分析及过往的医疗文献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一便是先天因素,早产胎儿、多胎或存在严重缺铁的孕妇,其胎儿在宫腔内对铁的摄入便会出现严重的不足。其二便是后天因素,研究显示,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其半岁后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机率明显较高[3]。母乳内的铁仅能保障出生后3到4个月的婴幼儿足够获得,超过半岁的婴幼儿若仍单纯母喂养,其便会因铁的摄入不足而发生缺铁性贫血。但因母乳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母乳喂养过程中应适量的对婴幼儿添加含铁食物,如铁强化酱油、豆粉营养包等,这样可以显著的改善婴幼儿缺铁的应用状况[4]。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笔者也就预防策略进行了如下总结:①加强孕期保健,尤其是在孕妇怀孕4个月后,应加强孕妇的补贴,这样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②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发生与半岁到2岁的婴幼儿,因此,应对4月龄的新生儿实施补铁预防,如添加蛋黄、瘦肉等铁含量丰富的辅食等[5]。③对于不能实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注意选择强化铁的配制奶进行喂养,并注意同时对婴幼儿补充其他微量元素。有研究显示,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多数存在锌的缺乏,这样会导致患儿的食欲下降、味觉衰退,因此应根据患儿的实际需求适当的补充锌元素。④重视小儿肠道疾病的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会影响小儿对铁的吸收,且严重的缺铁还会导致小儿体内的含铁酶类严重缺乏,从而对小儿的各系统功能造成损失,进而加重小儿的贫血症状。此外,在治疗方面,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还是铁制剂的口服治疗,此种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且不会对患儿的肠胃造成明显的刺激,因此该种药物可以说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结合研究结果及上述理论,笔者认为,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受到喂养不当引起,临床应加强早期的干预,在治疗方面,铁制剂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中国7个月至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886-891

[2] 马晓荣.小儿缺铁性贫血57例分析.海南医学,2005,16(1):44

[3] Monterrosa EC,Frongillo EA,Vasquez-GaribayEM,et al.Predominant breast-feeding from birth to six months 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and increased risk for Iron deficiency among Infants[J].J Nutr,2008,138(8):1499-1504

[4] 王丽娟,霍军生,孙静,等.营养包对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理县6~23月龄婴幼儿干预效果研究[J].卫生研究,2011,40(1):61-64

[5] 杨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38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