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集成预算管理体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集成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高校预算管理始终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高校各项财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依据。文章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集成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等对策,以期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强化和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集成预算管理体系;动态控制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逐渐成为较独立的经济主体。教育经费不断多元化,一方面给高校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建立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经费支出结构,改善财务状况,以确保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下一年度预算缺乏科学依据,预算流于形式

在现行的高校预算体制下,通常在本年的七八月份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由于收支计划和许多专项支出的目标任务不具体,细化不了,预计不准,许多项目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未经过专家评估、审定和招标投标就安排了预算,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正是因为高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了执行上追加频繁,很多专项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出现预算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

此外,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而预算的编制则较多地考虑了上级财政管理的需要,做到收支平衡。预算批复后,学校需按照事业计划把预算下达到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往往由于预算在编制过程中缺乏与执行部门的必要沟通,或者缺乏严格的控制支出措施,容易产生总体上平衡,实际上并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二)财政部门批复预算,未能完全考虑高校的实际需要

高校上报的预算由于缺乏预算年度事业任务为依据,而财政部门在批准高校预算的时候,并未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主要采用“基数加因素法”或者“定额法”,没有根据教育行业特点来制定标准定额,现行公用经费的分类分档没有真实反映出各单位的实际支出需求,使高校预算与事业发展偏离,批复的预算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高校预算是编制一套执行一套。虽然在预算执行年度,采用追加的方法弥补,但是势必造成现有的预算成为摆设,缺乏控制力和指导性,影响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预算执行力软化

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高校预算管理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使预算管理部门难以快速应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无法根据已经执行的情况对目前发生的业务进行考评计量,因而不具备高校预算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责任的划分与奖惩。

(四)预算管理偏于手工化,难以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的反馈控制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主要还是处于手工状态。手工状态下的预算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财务审核往往在事后或者业务进行到最后一步,难于实时监控;另外,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化,年初制定的预算到某个阶段不适应现实情况时,手工体系下由于工作量大,往往缺乏柔性的调整机制。

本文针对预算管理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集成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并加强制度管理,作为解决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二、建立集成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以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分析为主线,根据高校发展目标及规划,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和业绩评价,便于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帮助高校建立起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分析在内的完整高效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集成的高校预算体系示意图见图1。

(一)编报汇总

学校各个预算执行单位(二级学院等)的预算以本级可支配收入为来源,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按照本单位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等经费支出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并上报学校财务管理部门。院级预算不包括专项资金的收支、各个院系的科研经费等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

(二)汇总制定学校总预算

预算必须要以战略为导向才能对战略起到支持作用,因此学校预算要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予以修正。

(三)财政部门审议批准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出全面预算方案,上报财政部门。高校取得经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后,即得到预算的执行依据。

(四)分解批复后的预算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五)下达执行

各二级预算执行单位按照分解后的预算,控制年度收支,做到收支平衡。每个月编制月度计划,控制当月的预算申请事宜;财务管理部门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反馈给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及时进行预算执行调整,进一步指导下个月的月度编制计划,以达到预算执行过程中计划、执行、反馈的闭环动态控制预算效果。

(六)预算执行分析是对各级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

年度终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除了须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外,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分析当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数与执行结果差异的原因,总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建立集成的高校预算体系正是摆脱现有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缺乏,减少游离在预算体系之外的专项资金的重要措施,使得高校预算与学校的规划发展相结合,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及集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一体化。

三、转变高校预算管理观念,加强制度建设

再好的方法,离开人的有效执行,也只能是束之高阁的摆设;行之有效的预算体系,离不开制度建设与执行。因此,要切实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积极转变观念并加强制度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全员参与预算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涉及到各个院系、职能部门;预算反映的不仅是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要改变预算管理中的被动局面,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的意识,要充分调动其他部门参与预算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使预算编制更为细致合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的全貌,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符合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减少因交流不畅而导致预算管理的负面效应。

其次,高校财务部门自身要积极树立新的理财观念,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对参加具体预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章立制,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做法,确保预算的质量,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强调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实现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的延伸。要随时跟踪预算的执行情况,注重过程控制,定期将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给学校决策层及其他部门,为学校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二)集中结算,严格审批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个“漏斗”进出,在校属各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会计结算中心,集中办理全校的核算工作。严格实施资金账户管理制度,在指定的银行以学校名义开设一个总账户,在总账户下面给各单位开设分账户,主要用于各单位内部核算;校属各单位收付款业务报账,在领导审批后直接到结算中心办理;结算中心通过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有关的计划、合同,对各单位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使之完全置于学校的监控之下对资金调剂使用;模拟银行结算,存款付息,借款收息,统一调度,调剂余缺,合理安排。

严格审批制度,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审批各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特殊超出计划所需经费应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各经费申请部门负责人对所申请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按规定权限审定签发经费。

(三)强化高校风险意识

高校财务部门要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制,可以使各级领导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学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按照“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的原则,建立起以各级负责人为经济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制。

同时将信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利用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测度一定时间内所需信贷资金的数量,落实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制订还款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有效投向,还要将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预算中体现债务预算的内容,揭示债务给学校营运带来的偿付压力以及学校本身的承受能力,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学校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学校资金的统―调度和管理,有效地规避贷款风险,从而保证学校的资金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

(四)严肃预算的权威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学校应围绕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落实财务决策,结合实际,建立财务管理部门为中心,上下互动,层层反馈的预算执行体系,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尽早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通过预算执行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及时传递到各有关管理部门,以利于学校进行宏观调控;年度终了时,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同时,高校预算一经批复后,原则上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追加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

四、结论

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监督性、可调节性及预见性作用。本文针对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建立集成的高校预算体系,发挥信息化、系统化的优势,并强化制度建设,使得预算执行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中,随时掌握预算进度,实现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钱风.试析当前中国高校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27.

[2] 王卉.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6.95-97.

[3] 田金城.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8:56-57.

[4] 郭杨.基于战略导向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