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一所普通中学六个年级随机选取801名被试,使用自编测验研究了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起点较高,初三年级是其基本形成的关键期;(2)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在高中阶段发展平缓;(3)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分维度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较高水平方面受到认知加工容量、概括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等心理因素的制约;(4)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关键词:文本形成能力,发展特点,中学生。 分类号G442

1 问题提出

优劣写作者的差别在于写作者怎样使用写作的成分和过程,学生写作能力包括文本合成技能和主题发展技能。前苏联学者提出,写作能力包括审题、表现中心思想、搜集材料、系统地整理材料、修改文章、语言表达和选择文章体裁等7种基本能力。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想法的产生、故事构思与组织是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

我国研究者将构成儿童作文的能力综合为6个方面,即审题立意、选材、确定详略、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和应用修辞手法,随后的两项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研究认为,高中生写作能力结构由驾驭语言、确立中心、布局谋篇、叙述事实和择用方法的能力构成,以及由立意、布局、体裁、表达、词汇量和造句等方面构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㈣,小学生写作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言语表达和修改6个方面,并进行了发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到四年级和五到六年级发展迅速,四年级为关键期。

国内外对写作的具体执行过程方面,即文本形成能力十分重视,主要集中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基本表达等各维度。但是,目前中学阶段这方面较为完整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发展特点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同时,以往研究表明,上述被看作影响写作的重要能力,在小学六年级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写作成绩在整个中学阶段仍在明显提高。因此对中学阶段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予以探索和分析,显得愈加必要。

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选择、排序和判断并说明理由的测验方法,考察和分析探讨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洛阳市一所录取分数处于中等水平的市区普通中学,抽取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816名学生作为被试。研究结束后,除去未在问卷上做任何回答的被试15名,有效被试801名。被试基本特征见表1。

参考周泓等人、林崇德、黄仁发、吴昌顺有关写作能力的研究,自编《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测验》。问卷设3类题:多项选择题12项,分别测查审题、立意和选材能力;排序题4项,测查组材能力;判断并说明理由题3项,测查基本表达能力。根据中学写作特点,测题编制考虑到如下方面:审题的条件数量,立意的具体事物与抽象观念,选材的记叙文与议论文,组材的时空顺序与意义逻辑关系,基本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和生动变化。统计结果表明:被试得分呈正态分布;各项任务的难度分布合理,平均p值为0.57;各项任务的区分度好(p

测验计分标准如下。多项选择题:2对无错4分,2对1错3分,1对无错2分,1对1错或1对2错1分,全选或未选O分;排序题:顺序全对4分,连对3项3分,连对2项2分,1项及以上位置正确1分,全错或不答0分:判断并说明理由题:每选对或答对1项1分,全错或未选答0分。

2.3 施测

2.3.1 预测

从郑州市一所普通初中一、二、三年级抽取语文成绩好、中、差共36名学生进行预测。预测后,针对指导语理解困难、任务要求难易等方面。对测题予以修订。

2.3.2 正式测验

主试选自被测学校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测试前在指导语、测试要求方面对主试培训。使用下午一节自习课时间对所有被试同时施测。测试开始时先由主试读指导语。然后学生答题。学生完成答题时。由主试核查测验基本项目部分。答题不限时。

2.4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由发展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按照评分标准计分,然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对文本形成能力整体和不同维度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

3.1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总体发展特点

各年级文本形成能力总分的描述统计结果和发展趋势见表3和图1。

表4显示,文本形成能力总分年级主效应极为显著,性别主效应极为显著,女生优于男生。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初一、初二与初三及以上各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文本形成能力总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二、初一、初三、高二、高一和高三。这表明。初三年级是中学生文本形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在其前后发展平缓。

为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发展水平的具体情况,我们分析了不同年级得分的分布情况,得分被分成4个等级:0分-0.99分,1分-1.99分,2分-2.99分,3分-4分,结果见表5。

表5显示,初二学生文本形成能力2分以上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半。初三超过第三四分点,接近80%,高中阶段2分以上学生的比例稳步增长,但3分以上的学生较少。这表明,初三年级文本形成能力达到了基本水平,之后逐步提高,但高三达到完全成熟水平的学生仍较少。

3.2 5种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

5种文本形成能力随年级变化的情况见图2。

图2显示,总体来看5种文本形成能力的起点基本在同一水平,初二以后逐步分化。初三以后向上发展的趋势基本消失;5种文本形成能力均在中等偏上的得分区间波动,没有出现大的起伏。

为探查不同文本形成能力随年级和性别变化的情况,我们分别以每种文本形成能力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

3.2.1 审题能力的变化特点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显著,F(5,800)=2.953,p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单一条件下。初一、初二与初三及以上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一、初二、初三、高三、高一和高二:在复杂条件下,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看到。在单一条件下审题能力的发展主要在初二到初三年级。而复杂条件下审题能力没有显著发

展。另外,单一条件下与复杂条件下的平均得分之间差异极为显著(t=16.377,p

3.2.2 立意能力的变化特点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十分显著,F(5,800)=3.623,p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针对具体事物情况下,初一、初二与初三及以上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一、初二、高二、初三、高三和高一;在针对思想观念情况下,初二、初三与高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结果为:初三、初二、初一、高一、高三和高二。可以看到,在针对具体事务情况下,立意能力在初二到初三年级显著发展。而在针对思想观念情况下,发展则相对较晚,较不稳定。另外,针对具体事物与针对思想观念情况的平均得分之间差异极为显著(t=8.358,p

3.2.3 选材能力的变化特点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极为显著,F(5,800)=7.035,p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记叙文情况下,初二和高三之间、高一和高三之间差异显著,随年级增高呈曲折向上发展趋势,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二、高一、初一、初三、高二和高三;在议论文情况下,初一、初二与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高一与高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三年级显著上升,初三以后呈曲折发展,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一、初二、高二、高三、初三和高一。另外,记叙文与议论文两种情况之间在平均得分、初一起点和高三最终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极为显著(t=5.540,p

3.2.4 组材能力的变化特点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极为显著,F(5,800)=14.590,p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时空顺序情况下。初一、初二与初三及以上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三年级是显著上升的年级,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二、初一、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在意义逻辑关系情况下,初一、初二年级与其它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三与除高一以外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三年级是发展迅速的年级,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另外,时空顺序与意义逻辑关系两种情况之间在平均得分、初一起点和高三的最终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极为显著(t=15.13,p

3.2.5 基本表达能力的变化特点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极为显著。F(5,800)=14.018,p

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准确简明方面,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在连贯得体方面,初一、初二年级与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三、高一年级与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得分由低到高按年级顺序排列;在生动变化方面,初二与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一年级与除初三年级以外的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三年级与除初二以外的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高二年级与除初三、高一以外的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高一年级与除高二、高三以外的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高三年级与除高一以外的其它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得分由低到高的年级排序为:初二、初一、初三、高二、高一和高三。可以看到,准确简明没有明显发展:连贯得体随年级增长而发展,初三年级是显著发展年级;而生动变化则呈曲折向上发展。另外,3个方面在高三年级发展水平上差异极为显著,F(2,314)=22.072,p

4 讨论

根据上述结果,就文本形成能力整体发展特点和不同维度不同侧面的发展特点作如下讨论。

4.1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整体变化特点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发展明显,高中比较平缓。年级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只有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其主要发展阶段在初中,初三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一般智力理论认为,个体在16岁左右达到智力成熟,而初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两者基本同步。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各年级得分的分布方面获得较为清晰的概貌。初一和初二年级文本形成能力的得分达到2分以上学生的人数比例在50%-60%左右。初三年级开始超越第三四分点(79.6%),高一以后逐步提高(高一为82.0%,高二为84.5%,高三为86.7%)。因此,我们认为,初三年级是文本形成能力基本形成的年级。由于文本形成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初三年级也应是中学生写作能力基本形成的年级。

关于上述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分析。第一,写作文本形成能力是程序性操作能力,所要解决的是一系列形成文本的操作问题,其基本水平的操作对智力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分析综合过程,经过训练较为容易达到。第二,学生在文本形成能力方面所接受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过较长时期的不断要求和训练。形成了较好的文本形成能力基础。从我国教学大纲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提出的相应要求(2000)和文本形成能力的特点看,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和形成,受到了学校教育长期而直接的影响。第三,研究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文本形成能力的起点较高,而且以后的发展幅度也不是很大,这说明中学阶段前半期是文本形成能力基本形成的时期。我国的研究结果表明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基本表达能力已经发展到相对较好的水平。从中小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连续性来看,支持了上述分析。

另一方面,尽管整体上中学生的文本形成能力

随年级不断提高,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得分没有达到基本水平,即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学生对文本形成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或者是针对性训练较为缺乏。另外,初中生得分比高中生得分的离散程度要大,这反映出初中阶段个体发展不平衡的一面。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存在性别差异,整体看女生由于男生,这种情况可能与学科特点有关。

同时。尽管中学生的文本形成能力整体上达到了基本水平,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提示人们。中学生文本形成能力可能受到某些方面因素的制约。

4.2 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不同维度不同侧面的变化特点

文本形成能力不同维度的发展基本一致,高中阶段基本不再发展或发展缓慢。但是,不同维度的发展在其所涉及的不同方面,却表现出较大差异。

在审题能力方面,中学生在单一条件下发展显著,具体表现在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之间,而在复杂条件下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单一条件和复杂条件情况下的平均得分差异极为显著,前者优于后者。这说明,在中学阶段,审题能力发展的年级差异来自于单一条件的审题发展,而审题能力整体水平的制约因素来自于审题所需考虑的条件数量。这表明,中学生审题对于条件数量极为敏感,当遇到看似简单而又条件较多的情况时,会因为需要加工的因素的增加而面临困难。也就是说,审题能力受到认知加工容量的制约。

在立意能力方面,中学生在描述具体事物的情况下发展起点较高,而在阐述思想观念方面发展起点较低,前者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后者,即前者的发展明显早于、优于后者。这种情况反映了学生阐释、分析事物深度的差别,其本质是概括能力的差别。因此可以说,立意能力的发展受到概括水平的制约。

在选材能力方面,中学生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情况下,在平均分、初一起点和高三的最终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极为显著。本文认为,这种差异,受到学习内容和智力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小学、初中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的发展较为充分;高中阶段要求各种文体同时学习,又以议论文为主。因此议论文的发展较快;另一方面,记叙文与具体形象思维和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的关系较为密切,而议论文与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关系较为密切。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晚。对议论文的选材形成了制约。

在组材能力方面,在时空顺序和意义逻辑关系两个方面,其发展趋势极为相似,但是在平均分、初一起点和高三的最终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均极为显著。时间空间方面所对应的题目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也较为具体,而逻辑关系所对应的题目内容则更为抽象。因此认为,中学生组材能力的发展受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制约。以往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较为平缓,平均得分仅为4.99分(满分10分),这支持了上述分析。

在基本表达能力方面,连贯得体、生动变化与准确简明之间在最终发展水平上差异显著,前者优于后者,本文分析这可能与3个方面在要求和训练上的差别有关。准确简明对应于文字的恰当与精炼。是较高的写作要求标准,在中学阶段较难持续顾及并达到较好水平。

综上,文本形成能力在初三年级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发展空间。基本水平的写作执行程序不以较高水平的分析综合能力为必需条件,而较高水平的文本形成能力则依赖于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平。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在较低水平上更多地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在较高水平上主要受到认知加工的容量、概括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5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获得如下结论:

(1)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起点较高,初三年级是基本形成的关键期:

(2)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在高中阶段发展平缓:

(3)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各维度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较高水平方面受到认知加工容量、概括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4)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