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亿吨梦想者的上市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亿吨梦想者的上市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港口管理较早地实现了公司化,而多数港口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已经实现公开上市。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止,我国已有18家港口企业完成上市,表明中国的港口行业已经发展到成熟期。

目前大多数港口类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其现有的使用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选择上市,这可以说是进一步获得优质资产的一条可行途径。此外,由于上市公司相当一批资产与集团内其他资产可能存在同一区域内竞争的关系,整体上市有助于理顺关系,减少同业竞争。但是,面对市场热炒的港口整体上市概念,也有潜在的风险。大多数港口通过向上市公司进一步注入资产乃至实现整体上市,实际上是一个以股票换资产的过程。因此究竟上市公司能够收益多少还要看具体的操作方案,需要考虑到定向增发的市盈率等诸多因素。由于整体上市有利于为上市公司注入新的利润增长动力,同时避免同业竞争,因此上市成为众多港口企业的选择。

港口企业的纷纷上市,都曾经面临一波三折。而珠海港集团的上市之路则显得最为轻松。

易帜——珠海港阳谋

2010年9月16日,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盛大的揭牌仪式,高调宣布“粤富华”易名“珠海港”。18年前,从事纺织业的“粤富华”成为深交所第一个异地上市公司,并开创了珠海这个中国经济特区企业上市的先河。此番“粤富华”的易名,不仅标志着“粤富华”主业向港口经济的转型,也给中国A股市场少有热闹的港口板块再添一个新丁,使得“珠海港”成为继深赤湾A、盐田港、北海港之后的第四个珠江水系的港口上市公司。

其实,“粤富华”结缘珠海港绝非始于今日。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纺织业日益衰微,“粤富华”一度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或许是处于对这只身披诸多光环的“特区第一股”翎羽的爱惜,其时政府出面主导了“粤富华”与珠海港口集团的联姻。现任珠海港控股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杨润贵在接受《珠江水运》杂志独家专访时,对记者说。

所谓的“联姻”不过就是将珠海港一部分优质资产植入“粤富华”,即以“粤富华”的化纤类资产、富华大厦使用权与珠海市港口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置换。置换之后,公司的最大股东成为珠海市港口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置换后的第一年——2000年,其港口运输收入占到当年“粤富华”的19%多。尽管当年“粤富华”就扭亏为盈,并摘掉了ST的帽子,但以港口业务“补亏”的“扶贫”式重组以及主业分散的业务构架却难持久维持这样的“联姻”。2006年,因其主营业务之一的九洲港货柜码头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尤其面临愈来愈激烈的同业竞争以及可能的搬迁等不利因素,“粤富华”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剥离了4家港口类企业的股权,并将主营业务定位为玻璃纤维制品项目投资、电力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与此同时,第一大股东的珠海市港口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与港口牵手又分手的“粤富华”一直没有确立一个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主业阵容。应该说,一度辉煌的“粤富华”在中国纺织业衰弱的大环境中,一路蹒跚着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未果,所以,在资本市场上一直再难有上佳的表现。一位资深券商对《珠江水运》的记者分析道。

差不多主要以投资博取收益的“粤富华”真正的契机来自于2008年。这一年年底,国家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将珠海定位为“珠江西岸交通枢纽与核心城市”,并要求加快推进珠海高栏港工业区等珠海城市建设的战略实施。

一座城市与一座港口,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发生关系,他们原来是如此需要相互倚重,甚至密不可分。尤其对于特区珠海来说,自愧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远远落后于隔海相望的深圳特区的城市经营者与管理者,差不多有拨云见太阳的豁然。在一年多后的“珠海港”易名与揭牌仪式上,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的题词——“新崛起的力量”,就表达了这样的一份心情。

无论是“粤富华”,还是“珠海港”,它们的命运都与珠海这座城市的定位息息相关,自然与城市的经营者、管理者的探索与寻找有关。一位珠海特区观察家对记者如此陈述。

2010年5月17日,“粤富华”原有第一大股东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将所持有的56568194股股份,无偿划转给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此举使得珠海港以占“粤富华”总股本的16.4%成为“粤富华”第一大股东。

这个举动与十年前几乎毫无二致,但意义却全然不同。带着“以港兴市”铁血使命的第一大股东,将要主导“粤富华”的彻底转型,并利用社会资本大舞台,演绎出特区珠海再出发的一幕幕精彩剧目。

借壳——主业显山水

港口要做强,仅凭港口本身以及她背倚的城市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超越,超越到整个资本市场。怀着“大港”与“强港”之梦、以深圳等大港为标杆的珠海港,太渴望一个举社会之力的资本大平台。

“借壳”于“粤富华”相较于珠海港另起炉灶上市,相较于走银行贷款发展的模式,是最为快捷和理性的一种选择。当时入主“粤富华”的杨润贵开始了“资本规则”的资本挪移、资产整合以及项目推进。

2010年9月16日,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揭牌,“粤富华”易名“珠海港”。

一个以港口物流、港口地产开发和电力能源投资三大板块的主业构架,在“粤富华”的转型中,在“珠海港”的孕育与诞生中,业已形成。将“珠海港”的主业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即港口物流业;“两翼”分别是港口服务业、“港城一体化”建设和电力能源产业。其中,港口服务业、配套设施和电力能源产业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港口物流业则是珠海港股份的“主业中的主业”。

看上去是资本与资产的腾挪、增减,但却是“粤富华”的脱胎换骨。这是“粤富华”十年两次牵手港口的本质区别。

“粤富华”的努力,被社会所广泛看好,并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积极的回应。证券交易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粤富华”的收盘价3.78元,2010年10月15日“珠海港”收盘价为10.15元,其间涨幅接近200%,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为63%,远远跑赢大盘。

渴望——大港梦成真

正在转型路上阔步迈进的“珠海港”究竟会带给世界一个怎样全新的港口?

首先需要在比较优势中确立珠海港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既连接西江又靠近国际航道,具有大型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船舶靠泊的优越条件正是珠海港优势所在。珠海港与沿江各港口合作,将为西江流域各港口的发展和沿江城市的物流系统提供一个便捷、快速、高效的出海通道。

正是基于这个比较优势,珠海港提出了差异化经营、错位发展的“一港两中心一门户”战略,即打造高栏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华南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使其成为西江甚至南中国海走向世界的门户。

显然,珠海港战略其核心就是高栏港战略。而这一战略超越了通常港口涉及的腹地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范畴,扩展和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流域经济。

对于珠海港集团的华丽转身,处于同一港口群位置的广州港集团、湛江港集团的上市则要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