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预设走向生成 从生成走向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预设走向生成 从生成走向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极具逻辑性和思维性,为使教学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的精彩效果,对问题设计进行预设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预设;生成

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课堂氛围中,同时还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堂课的核心问题,课中合理地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

教学。

一、课前预设核心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

“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预设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更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加深理解,实现自主、高效的学习。什么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指一堂课的中心问题,是教学过程的诸多问题中最具思维价值、最有利于学生思考及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问题。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要符合问题的特征,还要满足于教学的需要。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更好地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提炼而成的中心问题。

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会有所不同。如,

1.概念课的核心问题可以就概念的本质内涵提出问题

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中,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如下:

这些小正方形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为什么?

这个问题设计的难度太大,容易造成学生答非所问,于是,核心问题可以调整为:

(1)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3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

(3)按因数个数分,这些数可以分为几类?(教师相机揭示质数和合数。)

经过这样的调整,核心问题的设计指向明确,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状态,找准了问题设计的起点,对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2.数学探究内容的核心问题可以为了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在关键环节提出指向性问题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如下:

(1)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3)这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多少度?

(4)180就是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是多少度?

(5)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

(6)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缺少探索空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于是,教师可以将核心问题的设计调整为:

①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你打算怎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③一个三角形,如果此时你身边没有一样工具,除了采用折一折这种办法,你还有其他办法知道它的内角和吗?

调整后,核心问题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并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3.针对教学重难点在学生认知困惑处的方法指引或者思路点拨上提出核心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对于教材需要呈现四种算法:摆小棒、拨珠子、口算、竖式计算。教师这样预设核心问题:

(1)老师发现孩子们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请用摆小棒这种方法的孩子来说说你的方法?

(2)拨珠子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谁用了这种方法,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3)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核心问题这样设计更能强调这些方法的逻辑性,如果没有利用小棒、计数器这些学具经过直观的演示,直接就呈现口算、竖式计算这些抽象的计算方法,学生怎么能明白算理,如果随意出现这几种方法,可能对学生对算理的建构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造成理解的混乱。

总之,课前预设时要以核心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引

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深刻的数学理解,体会、掌握学习方法,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二、课中科学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预设了核心问题,接下来就是课堂上的教学实施,即课堂上问题的提出。通过观察发现,核心问题的提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思考有明确的方向。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学习,思维活跃,不仅学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能感悟一些数学思想,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1.提问语言要准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练,不能含糊不清。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确定位置(一)》时,教师创设了情境:课件出示神舟飞船着陆情境,问:“神舟飞船在大草原上,你想到什么?”面对这样的提问,学生不知从何入手,随意答道:“那个飞船是斜着的?”“飞行员从飞船上走出来了。”很显然,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其实可以这样来提出问题: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在茫茫大草原上着陆,科学家们却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找到了它的位置。知道这为什么吗?”这样提问,很容易引出卫星定位,进入主题就顺理成章了。

2.提问时机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