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乡统筹:打造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乡统筹:打造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行资源共享,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民生优先”五大战略,以产业大开发、社区大建设、土地大流转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狠抓城乡居民增收,拉平城乡政策差距,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城乡面貌的改变和同步发展……近年来凤县连续展开了一系列大动作。

特色产业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陕西省凤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关于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十大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八个万富民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意见》等一批优惠扶持政策,为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秦岭脱毒洋芋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以上,杨凌本香生猪繁育场已引进种猪1200头,平木正大1200头种猪繁育场、桑园观光农业示范园6000平方米自动化连拱大棚已开工建设,全县新发展花椒芽菜基地3000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大鲵饲养量全省第二。农业特色产业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是我国四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工业经济多年来主要依赖矿山采、选、冶。高能耗、高污染的冶炼企业严重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县情,2007年以来,凤县逐步将全县原有的130多户小型铅锌采矿矿山企业整合为29户,彻底消除矿山安全隐患后,又相继关停了一大批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产能的小规模企业,腾出市场容量,组建成立了凤州和留凤关两个产业园区,高标准实施园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上马了一批发展规模大、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促进全局发展和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使声威集团公司、西安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1户大企业、大集团入园兴业。与此同时,围绕对选矿、冶炼企业的尾矿、尾渣综合利用和水能开发及技术改造等,新建或启动了贵金属回收和微晶板材生产等一大批三废回收利用项目,引进总投资10亿元安装33台1500千瓦风机的风能发电项目,实施了铅锌矿技改、锌冶炼厂余热发电、发展小水电等项目。建成投用小水电站12座,25台机组,装机容量为5810千瓦,年发电量为1154万千瓦。这些项目的实施,每年可循环利用的冶炼废渣和低品位氧化矿30万吨以上,大大缓解了由于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开发建设旅游产业中,凤县坚持高标准实施景区建设。即:沿嘉陵江建设自然生态人文景观轴。重点建设嘉陵江源头生态探险区、通天河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区等“五大特色景区”和岭南植物公园、丰禾山佛教文化主题公园等“五大主题公园”。配套建设五大旅游服务区和两条旅游专线,有效缩短了旅游业的预热启动时间。

高品位打造精品项目。先后建成百公里生态长廊和百公里山水画廊,实施了环县城山体亮化工程,在县城周边山坡上安装了3000余颗太阳能灯,让游客观“星”看“景”。还建成了县城“一江两岸”大型水景灯光表演项目和180米喷泉。年年都有新亮点呈现给游客。

高标准培育消费市场。相继建成近10家风味美食城、烧烤夜市、西餐厅。由本县民营企业家投资建成两个三星级酒店,县城改造80余户家庭宾馆,农村建成100余户农家乐。开通了西安到凤县的旅游专列和县内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在周边城市设立了4处游客接待站,组建3家旅行社和凤凰湖水上娱乐公司。

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带动房地产市场升温增值,3年开工建设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近20万平方米,经营城市收入上亿元。旅游从业人员由2006年不足2000人猛增至近万人;去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6.54亿元,比2006年净增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54亿元;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5000余万元猛增至20.6亿元,旅游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31%,为地方财政增收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有效弥补了金融危机导致矿业效益下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也由2006年全省31位跃居至第8位。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十一五”时期,凤县共实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80多个,完成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投资8亿多元,形成了县城、紫柏山、通天河、灵官峡、消灾寺五大景区。挖掘凤县羌族故里的历史,打造羌文化氛围,推出大型民族情景音话剧《凤飞羌舞》。今年以来,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郑州、兰州等20多个城市设立“凤州商会”,专门开展旅游宣传推广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农民富裕缩小城乡差距

本着产业富民的理念,凤县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建设用地、信贷支持的扶持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近年来,全县新发展苹果10500亩,花椒留存4400万株,林麝存栏2421头,生猪饲养突破30万头,凤椒、凤唐牌苹果成为陕西名牌产品。建成汇丰度假山庄、秦海鹿业梅花鹿苑等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园15个,休闲农业实体560家,农民就地变成产业工人。

围绕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凤县狠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工业“总部经济”,加快县域工业升级。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大厦、七一七有色金属物流中心、园区商业步行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留凤关循环经济园区加快发展,园区承载服务功能有效增强,入园企业达到206户,东岭锌业、矿建公司等50户规模以上工矿企业、两个县域工业园区每年就地吸纳转移劳动力达到5000余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和羌族故里的人文特色,构建“大旅游”格局,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人文旅游为辅、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经济”。带动全县10000余人长期从事家庭宾馆、农家乐接待经营等三产服务。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就业致富开拓了广阔空间,农林特产和民间手工艺品变成旅游商品,农民变成了产业大军。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387元和7621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5∶1缩小到3.1∶1,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小了。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围绕打造“水韵江南、七彩凤县”美丽小城,凤县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建城镇,以点带面抓农村,综合治理抓生态,提升品位抓改造,全面推出了一个锦绣和谐的新凤县。“十一五”期间,县城新增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水面绿地90万平方米,城区扩大近一倍,人口增加5000人,1200户城镇居民享受了保障性住房政策而乔迁新居。2011年,凤县在县城和9个乡镇启动了10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廉租房1520套,经济适用房180套,率先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向乡镇的全面延伸,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住房需求,建立健全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凤县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以新农村建设晋星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到村”工程。从2007年起,凤县先后实施了“三告别、三集中”及灾后重建工程,建成了63个统筹城乡生态移民安置点,全县7417户、2.5万名农村群众搬离危旧房屋迁入新居,全部搬迁安置到主要城镇、公路沿线或大村庄居住。2011年以来,在每个乡镇启动建设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所公办幼儿园、一个农贸市场、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和一个新型社区的“五个一”工程,进一步搭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为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凤县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深入开展以“六清、四改、一统一”(清理柴草堆、土粪堆、垃圾堆、污水、河道卫生、室内外卫生,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统一马头房、白底墙、红腰线、灰裙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态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建成村组垃圾台55个、垃圾填埋场6个、污水处理站5个,每个村都组建了环卫队,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配备572名农村保洁员,1个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11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 7个村评为省市级绿色文明示范村。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载体,突出道路、水系、景区、新型社区绿化,实施林业重点工程5.6万亩,新建改建“凤州民居”3000户,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