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设计作业,关注学生个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减压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我认为科学的设计作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份适合他自己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适量的作业既能让孩子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要注重课内外联系,学科间的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作业形式多样,提高学生趣味性;2、作业分层分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3、贴近生活,突出作业的实践性。
关键词:科学设计;趣味性;个体差异;实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百度”资料。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从工具书或利用网络“百度”相关的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例如,在学《沁园春 雪》前,为使学生情文相通,课前让学生搜集、阅读大量主席生前的事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再如,学《醉翁亭记》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构图”想象。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古诗词时,景色描写很多,就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景色,体会诗人面对此景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通过看、听、说、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3)摘抄积累。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有许多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又使学生兴味盎然。
(4)展示“资本”。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会逐步积累自己的“资本”,在班上开辟一个“资本展览”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练笔等作品。可以每两周办一次,也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由学生自己张贴出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取长补短,师生共同欣赏、评析。通过比较,评选出若干名“书法家”、“小画家”和“小作家”。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的作业在展览中亮相,都会认真对待。
(5)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教完《晏子使楚》等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编剧等奖项,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作业,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分层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结合我校的差异教学,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具体做法有:
①数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②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③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三、关注生活,体现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社会、生活,凸显作业的实践性。
1、“我说你听”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孔乙己》后,我就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讲孔乙己的故事,向别人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学生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教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模仿”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布置学生观察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要求学生写《致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类的文章。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
3、“实践探索”型作业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教师要打破学科的限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历史、政治、物理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积累整理”型作业
布置这类作业可因人而异,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图片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并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引领学生把搜集的内容分类,如“美丽的风景”、“古朴的建筑”、“别致的民居”、“伟人风采”、“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到群众中搜集谚语俗语,至理名言等。
节假日建议学生分小组做一些社会调查,写好“生活花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上街“找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收集广告语、警示语等进行交流。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生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中国教育报》,2003.4.5;
[3] 《面对新课程,作业怎么做》,王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