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紫石市场萧条是假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紫石市场萧条是假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张紫石在艺术品收藏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祖辈几代人都有收藏的传统,与京城几大收藏世家过从甚密。从小浸淫在传统名人书画中的他不但在研习笔墨中得到无尽的乐趣,也逐渐培养了自己超常的眼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是我看过的作品,真假立判”。当然,这般眼光可不是夸张,他苦心钻研美术史数十载,过眼名作不计其数,几十年如一日地厮杀在拍卖场,最终才能修成正果。

海外征集像一场秀

大家现在都觉得艺术市场偏冷清,苏富比春拍也没有扭转这个局面,导致很多人对春拍持悲观心态。作为一个收藏家,你是怎么看的?

张紫石:市场现在不是冷清,而是稳定。去年秋拍开始流行起市场萧条的说法,这只是个假象。真正的原因是市场上没有好的艺术品。我们不妨细细分析:古代书画因为掺杂了太多赝品才会惨败,近现代书画表现最佳。至于瓷器杂项的不景气是意料之中的,因为那些都只是工艺品,偏重实用性,甚至不能算真正的艺术品,没有书画的层次高,像瓷器还存在一个保管问题。中国艺术品尤其是书画因为历史悠久、传承完整,价值是已经确定了的,相对于期货、股票而言,书画艺术品是更可靠的。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有钱人很多,所以资本对艺术品的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市场能提供好的艺术品。

今年不少拍卖公司征集拍品很困难,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张紫石:藏家借售。去年秋拍的赝品都卖不掉,真迹在藏家手中相对少,我们发现真迹卖得好,伪作卖不出去,给藏家一种整体成交率不高的印象。一方面拍卖公司狠命压价;一方面持有真品的藏家不愿少挣钱,持有伪作的藏家出不了手。所以大家都观望,于是,不乐观的心态和氛围就蔓延开来了。这就是赝品大行其道带来的直接后果。今年的春拍局面肯定不会好,悲观心态像病毒一样在圈里扩散,不过真正的格局需等秋拍之后才能确定。

那么不少拍卖公司通过海外征集的途径能否弥补国内征集不足的缺陷?张紫石:海外征集开始是作为一种噱头,利用国人比较相信海外回流多真品的心理,其实这也是不可靠的,这种方式广告成分大一些,就像一场秀。有些公司说是海外回流其实还是海内的。我们不要被“海外”二字蒙骗。

大家可能从心理上比较信任拍卖场上的作品,尤其是被重点推出来的作品。

张紫石: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通过公开竟拍的方式得到心仪的艺术品固然可取,但是公开就能确保买到真品吗?不一定,个人眼力是关键。艺术品最重要的品质是真和精,是为收藏投资的首选。就中国古代书画而言,名家作品,品相好,题跋、款印完整,都是应考虑的因素,譬如明四家、四王、四僧等大家的作品都是有价值保障的。去年的秋拍整体表现不佳,但王翠就是一个特例,从几十万到过亿的不等。这说明什么呢?市场越来越健康了,好的拍品大家不会错过,其他的无论再怎么包装都徒劳。

现在的情况是拍卖公司推出的重点作品大家未必会去买,因为真伪是关键。大家一定要注意的误区就是:大拍卖公司的重要推介作品就是真品。未必!我们应更为小心判别,做更多功课,拍卖公司本身的很多著录说明其实与作品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再则需要请教懂行之人。现在的市场越来越像民国了,资本说了算,如果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话就会摔大跟头。民国的大收藏家庞元济,他身边有很多大家帮助掌眼,如吴湖帆、张大干等人,所以其收藏首屈一指,与张伯驹堪称伯仲。

那么收藏投资者应该掌握哪些技巧才能少走弯路?

张紫石:市场上,买家和卖家的信息永远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即便买到真品也不一定能坐享收益,因为不同的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像高古瓷七八十年代的海外市场走势良好,但不久后,清三代瓷器占了上风。但是书画会相对稳定,去年秋拍,坊间传言说市场不好,流拍率高,实际上近现代书画板块中势头表现非常好,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干等人仍旧创下高价纪录。不被看好的古代书画中,王翠、唐寅等人的作品也表现不俗。这说明了市场上差的不是钱,而是好东西。资深的藏家偏爱捡漏,往往更关注那些冷门拍品,这就需要“慧眼识英雄”的实力和好的运气了。另外,选择要精而不滥,因为对于藏家来说,资金永远有限,手头的资金必须保有余量为下一次出手做准备。

选择下一个“主角”

据你了解,现在收藏家的整体水准如何?

张紫石:收藏者一般可分为两类人:鉴赏家和好事者。好事者追逐流行,只在意回报率,却很容易被“专家”中介者做局套住。真正的收藏投资者得做明白人,即鉴赏家,具有鉴别真伪的能力和欣赏的品位,搞清楚流传脉络、成交价、增值空间、品流等,中国好事者多,尤其在投资领域,所以也容易被忽悠。我见好些有实力的收藏家买了很多东西,有的甚至建了私人博物馆,其中不乏真品,但也有不少赝品。藏家的品位和修养很重要,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所以需要树立高品位的收藏理念。大家不愿买的或者偏门的,虽然有捡漏的可能,但不建议涉足不深的藏家这么做。

对于藏家来说,怎么才能让自己生就一双“慧眼”?

张紫石:因为现在作伪的手段很多,出版物不可信,即便《石渠宝笈》著录也是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做出来的,所以需要收藏家具备更高的鉴别素质。最根本的就是大量接触真迹,多请“老师”――就是多买,一幅好作品,看三天三夜不会厌倦,长久观摩真迹之后,自然就能看出伪作与真迹的云泥之别了。藏家其实就是在与作伪者斗法,比谁更了解真迹。我有一次和启功先生去看一件所谓的作品,他一看就说“好”,我开始也觉得好,远看形似,近看则不然,用的是清代的纸,但笔墨气息不对,启功先生后来也认同了我的看法。经验主义者容易被外形所惑,高明的作伪者一笔一画都是模仿真迹的。

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门槛是不是很高?

张紫石:严格说,收藏的门槛是非常高的。买一些价格低廉的作品没问题,但如果想要回报利润大一些,还是需要加强自身修为的,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此外,多请教他人也是可选途径。大收藏家庞元济也是这番做法。但是,市场上那些拿着所谓鉴定师证书招摇撞骗的人还是不要纳入选择之内了,鉴定的能力远不是一张证书可以证明的。我还是希望中国能多一些如庞元济、张伯驹等大收藏家这样的人物,收藏源自由衷的喜爱,而不是单纯的急功近利,即便是纯粹投资,投资者也应该培养些兴趣和眼力,不做好事者,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传统书画流通的艺术品总是有限的,对于不少收藏投资者来说,当代画家的作品可能是更为容易上手的,你怎么看?

张紫石:从投资角度来讲,传统书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真伪。如果的确对真伪问题无法把握,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当代的画家水准也是良莠不齐,我们需要擦亮眼睛,油画的高下一眼可见,中国画与哲学是一个体系的,所以要求画家的素质很高,不会拿毛笔的肯定不能算中国画家,我认为,吴冠中是一个画家,但与中国画没有关系。

中国画家的基本要求是笔墨。在我看来,选择收藏的当代中国画家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传统功力、创新意识、个人风格、个人品格,以及具有一定的价格空间。已经炒得很热的艺术家我们可以放弃,发掘那些尚未完全纳入市场的艺术家,因为他可能就是下一个市场的主角。我觉得投资者要有赞助或培养未来大师的意识。张大干、齐白石不也是被人赞助出来的嘛,当年的那些投资者到现在可能已经获利几百倍。一般而言,5万到10万之间的价位可能是比较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