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7:我国经济“又好又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7:我国经济“又好又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市场机制

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落到实处 经过几年来的宣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不讲科学、不求和谐的发展理念已被人们所不齿,目前问题的重点在于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我国科技部测算: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足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同时我国对外科技依赖度超过50%,而美国和日本则不到5%,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这一技术创新主体的技术支持力度,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平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6年12月4日的最新报告称,1995年至2004年中国研发费用R&D的投入增速首次超过GDP的增速,2006年全年136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也首次高于日本的13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在了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了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不断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数十项涉及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细则,加快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观建设的政策环境。

宏观调控运行中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把握和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关键是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然而,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这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是较难办到的事。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虽然不断得到加强,但对某些领域和环节,特别是某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调节依然有限。另一方面调控的方式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所谓宏观调控,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市场整体或某个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因此,是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健康地运行,从本质上讲都同政府宏观调控有直接关系。

2007年宏观调控的深化主要是在目标、重点、方式、时机和力度五个方面做好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目标,即又好又快、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扩大内需和外贸平衡,切实解决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正确选定和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结合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做好宏观调控的相关重点工作:合理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确保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实施;有效抓住宏观调控中各项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通过增强宏观调控时机把握的准确性来增强宏观调控中的主动性;科学掌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并根据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机制创新。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的同时,面临着以内外失衡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即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投资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结构改革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方式得以根本的改变。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理顺各类要素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强调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的平衡,重点关注国际收支平衡。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进口,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合理和有序地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体制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所在,创新就意味着不同于以往和不同于别人,就意味着不能因循守旧和必须标新立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形成一系列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体制机制。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的历史,而技术进步的历史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人们的劳动对象,因为传统技术不能利用的资源在新技术下可以利用了。技术进步也改进了劳动手段,因为传统技术条件下无法克服的困难在新技术条件下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技术进步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直接的密切关系,技术的点滴进步可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技术的革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世界银行于2006年12月13日向全球了《2007年全球经济展望:驾驭下一波全球化浪潮》的专题报告。在此专题报告中,预测全球化会促进世界未来25年平均收入加快增加,增速将超过1980年至2006年;而中国经济未来两年的增长将在稳步增长的同时略有降温,但相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依然强劲,仍将成为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世界银行报告宏观的描述了新一年我国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前景。2007年是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政策转变,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国家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贯彻“八项任务”做好“三个协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7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同时,具体提出了我国2007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五是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六是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七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八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07年我国全年经济工作将突出三个协调,这就是中央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出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好形势下,居安思危,抓紧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和走上和谐发展之路,事关国

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是新一年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协调因素和比例关系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得以解决,有些反而在特殊环境促使下有加剧之势。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2007年逐步加以解决。

伴随着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经济总量在全球位次已上升为第四大国,对外贸易总量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国,上海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港,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2006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已接近1.8万亿美元,增幅达20%以上,我国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的同时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从增长速度到物价指数,从财政收入到外贸进出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我国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将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为圆满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定的基础。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说法,在“又快又好”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从1990年至2006年平均增速约9.8%,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球第11位上升为2006年的全球第4位。老百姓也从“又快又好”发展的经济中得到了实惠,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3900元。我国经济发展在快的同时,也为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有水皆污”、“逢雨必酸”、 “企业排废”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不少地区已集中出现。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此,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求,到2010年,在GDP年均增长7.5%的同时,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快速增长已不是难点,如何让我国经济发展得更“好”才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央的各项政策出台之后,落实的关键就在于各委办局和地方政府。而各委办局和地方政府落实的关键则在于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建立来加快观念转变,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和谐、节能、效率和防污: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体系和具体指标,相对而言“快”的指标容易建立,但“好”的指标更应科学考量;然后要建立和完善实现又好又快的相关监督体制,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由软环境变成硬约束。

在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导向上,2007年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明确指出,2007年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巩固宏观调控的各项阶段成果,加强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同时,加快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逐步趋于平衡,也成为2007年经济工作中的紧要任务。“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具体化,也是反思我国多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这一代建设者的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

“又好又快”的实现基础和理论保证在为了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国内外需求增加仍有较大空间,有支撑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但也有不少导致经济过快增长的因素。国际市场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处于高位,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必将会对我国2007年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也是资源消费强度较高的时期,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的状态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变,需要更加坚决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科学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一年里,我国应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约能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新一年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增长适当减缓就全局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在科学和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释放经济增长中的某些压力和不和谐因素。在可预期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旺盛和日益增加的国内需求带动下仍将促进生产力的持续扩张,通货膨胀将在各项政策调控下控制在较低水平,经常项目发展继续保持盈余,从而确保经济发展在“又好又快”的过程中实现“软着陆”。

要充分认识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更是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我国政府既然已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自然也应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并不是人为地拔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而是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保证

制度建设的推进和创新,是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环。要努力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的同时,努力使政府和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制度的规范化、自主化和法治化,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构建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离不开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密不可分的制度建设。制度是合理协调利益、处理社会矛盾、建立公平正义、建立社会诚信、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良好社会程序的规则体系。建立了科学和规范的制度,许多事务的处理就有章可循,也能使相关责任落到实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的流动性很强,社会关系多种多样,没有正确的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承认和保护,各种利益冲突也没有稳妥的化解途径。很难想象,在工业化条件下,一个制度缺失的社会其运作是和谐的、社会结构是和谐的。

在“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化解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需要良好的制度基础,我们改革开放后经济体

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深层矛盾的逐步显现,都需要有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作保证。2007年在深化改革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决我国体制上的亟待攻克的难题,全力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表明:完善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有助于将经济社会发展引入和谐状态。

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健康持续的发展,更需要制度建设作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也就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市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际国内发展。现代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人的发展、制度的建设、科学的进步这三大力量推动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人的发展,使人获得日益自主和独立的空间,制度的建构,使财富的增加与公共秩序完善形成内在的统一;科学的进步,使有限的资源在无尽的智慧中获得无限的能量。当然,建立的制度必须行之有效,能够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各类问题。

完善制度建设的系统工程 制度的完善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当前,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很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诸多矛盾的解决,不可能只靠某一方面制度创新的“单打独斗”,而应当发挥“制度群”的作用,发挥制度的综合效应,解决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问题时更是如此。而且,制度相互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和不相冲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制度的实现,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社会有接受该项制度的社会基础。为此,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跟踪社会的变化,精心地和持之以恒地进行制度建设,以使制度日趋完善和愈加实用。

制度的设计必须在注重科学规范的同时顾及社会的承受能力,并且要顾及实施制度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和相关环境。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过高,社会和企业未必能够承受,制度的推广和作用就会变得很有限,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稳定也会由此而言出现诸多不可想象的问题。这里有制度实施的物质条件问题,也有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问题,还有制度出台的配套措施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应当是具有实施条件和可操作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的程度将制约制度完善的过程,持续的发展将提高制度所需成本的支付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通过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来推进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制度完善。

新一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取向第一,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将更好地发挥财税等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工作,抓紧研究和出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方案及配套措施,做好税费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调整政府直接投资的取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保障、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把控制流动性过剩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加强流动性管理。根据经济运行和投资状况的变化,相机采取提高存贷额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平市场操作、定向发行票据、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等手段,适时调节市场流动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保持总量平衡。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适当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力度。

第二,紧缩的投资政策和从紧的房地产政策。在投资政策方面:将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以调整投资结构为重点,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使投资增长体现国家行业规划、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标准、安全标准等多方面的要求,继续严把市场准入关和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在严格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具体办法。在房地产方面:要在积极和落实此次宏观调控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制定和推出房地产业发展和稳定房价相配套的各项配套措施。密切跟踪已经出台的各项房地产涉税和融资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贯彻落实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在国家部委有关政策精神的基础上,把好土地闸门,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落到实处,在土地供应、土地财政、土地监管等关口进行全面紧缩,加大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能力。

第三,灵活的外汇政策和求质的外资外贸政策。在外汇政策方面:将积极分流外汇储备,促进官方外汇储备和运用多样化。根据国际市场原油和重要金属等战略物资价格的变化,适时增加战略物资储备,扩大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参与,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拓宽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在提倡藏汇于民的同时推动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在外资外贸政策方面:将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产业配套,逐步从代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延伸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建立和健全重要商品的出口风险预警和贸易摩擦协调应对机制。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现代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和对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