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学生集体失语谁之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学生集体失语谁之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呢?

前不久听了一堂名师借班上的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讨论、回答争先恐后,精彩迭现,听课老师无不微笑默叹。那个班级的原语文老师事后感叹道:“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学生,我的班级,我上课的时候他们历来是低着头一声不吭的。”这位老师的感叹无形中道出了学生集体失语,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已受到广大教师的摒弃,许多教师或多或少地都注重课堂的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但学生课堂集体失语现象仍屡见不鲜。据笔者观察,学生课堂集体失语往往出现在以下几类老师身上。

第一种“任务型”教师,即要求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必须完成自己预设的授课任务。这类教师在上课前严格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上课时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备课流程进行。课上也有对话、讨论,但这类教师往往受任务束缚,不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或者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他们的一句口头禅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到此为止”。然后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埋头记录收尾。知识成了记录在笔记上的文字,而没有真正进入学生思维的通道。

这类教师一心只考虑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学生吸收、消化的实际状态,以致对话、讨论不敢放开,生怕浪费了时间而完不成任务。结果使学生思维疲软,产生依赖性,反正老师最后总要讲正确答案的,我们说不说都一样,这样学生没有了课堂表述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言语的热情。

第二种是“严厉型”教师,这类教师上课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对学生学习要求较高,往往有恨铁不成钢之势。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要求一定要准确,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否则会遭到老师的当堂批评。在老师的威势下,学生内心战战兢兢,上课精神紧张,生怕说错话,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哪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紧张,甚至思维空白,不敢尝试,生怕讲错,学生不集体失语才怪。

第三种是“盲目型”教师,这类教师上课是想让学生自由言说表达意见的,但教师提问往往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却让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学生只能报之以沉默了;或者提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一头雾水,无从回答。如此的课堂除了老师的自问自答,还希望学生做什么呢?

以上三种类型的教师是造成学生课堂失语的主要因素。

学生课堂集体失语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学生生理、心理的成长变化,进入中学后他们不再“童言无忌”了,但教师的种种不当教学行为,不仅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反而加剧了学生不愿言语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整体课堂失语,使课堂缺乏盎然生机。

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还课堂以生机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以下三种教学品性。

1.宽容的心态。课堂应该是一条激流涌动的河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在阅读文本后或多或少会有想法,学生的想法犹如涓涓细流,不断汇集,自然会相互碰撞和交融。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宽松的氛围,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言说;对学生的讨论、回答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该持宽容的态度,耐心地倾听,随机引导,不应随意打断或批评,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整个课堂思维火花四射。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够完整、准确,也应该报以微笑和鼓励,定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

教和学是硬币的两个面,教和学应该是平等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知识。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引路人,而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有所拓展。

2.灵动的教学策略。教师能预设自己的教学活动,但无法预设学生的思维状态。预设的完美性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体现,预设的价值必须体现在生成的课堂上。面对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师要能够及时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而不必顾虑自己的教学预设,为了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精彩生成,打破原来的预设又何妨,获得了学生灵动的思维,也使自己的课堂精彩无比,学生也获得了思索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当堂学习状态为依据,要随时随地准备根据学情变化自己的策略。

3.明确的提问指向。这里的“指向”一是指教师抛出的问题题意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所提问题要精小,不能太大,否则学生的思考会没有立足点,从而使学生无从入手;二是指某个问题该由哪些人回答,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系数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基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尽。”这样,语文课堂学生集体失语的现象也就会渐渐消失了。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