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整数学备考思路 冲刺2012高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整数学备考思路 冲刺2012高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12年苦读,到了最后冲刺的时刻,社会、家长与老师都非常重视这关键的一搏。数学成绩的好坏对高考的影响又是至关重要的。提起数学学科,历来都有这样的反映:学校重点抓,老师担心它,学生投入大,效果总不佳。

首先,听听老师的声音:学生都怎么了?明明高一高二讲过的问题,不难啊,他们竟然连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考考考,学生被“烤糊”了!基本的概念忘了,基础题目不会了,该怎么办?

其次,听听学生的感受:老师,我考场上不会做,总想不起来,可是出考场就会了。导数大题、圆锥曲线大题很难,题目的第二问总是没有思路,有解决的办法吗?老师,我该从哪里开始复习呢?

面对教师、学生的困惑,考前一个月数学学科如何复习和冲刺呢?如何给学生更好的指导?老师该给学生提供哪些具体的做法?这是我们在高三数学备考中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调整备考思路,树立整体的复习备考意识

1.关注2012年的三本高考指导用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这三本书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数学教师教学的指导用书,《考试大纲》上面明确指出了考试的目标、范围等内容要求。与2011年相比,2012年《考试大纲》仅有两处变化:(1)2011年不要求记忆球、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012年将“不要求记忆公式”删去,也就是说卷子上不再给出以上公式。(2)关于选修内容,2011年特别提到“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2012年删去了这一限制,这意味考查简单图形不只是这些。《高考理科试题分析》是对2011年试题的逐个分析解答,结合《考试大纲》进行研读,从中可以具体了解高考的深度与难度。总之,应引导考生重点解读《考试大纲》中的关键词,如了解、理解与掌握,选取适当的、对应的练习巩固提高,或者主动找老师甄别关键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才能使备考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要求、更高效。

2.三轮复习时应将一轮、二轮复习融为一体。一轮复习重视了双基,重视了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重视了教材基本的概念、公理与定理、例题与习题,经历了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二轮复习要提升,难度要加大,侧重知识间的联系,侧重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三轮复习时,教师应有计划地做一些重点专题讲解,安排限时综合模拟练习,及时发现并填补一、二轮复习中的缺漏。做好这些一定离不开对课本的温习,对概念的回顾,对定理的再推导。复习是个系统工程,应该是螺旋式地上升,而不是割裂的。

3.梳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人讲:“概念清,原理透,方法熟,思想通。”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基础知识,经常使用的是方法技巧,重视不够的往往是思想。我们常谈的数学思想有七种: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思想,但有时强调得不够明确。在市面上会见到一些资料,其中有运用思想方法编拟的题目,虽然不够全面,也可以作为参考练习,帮助理解数学思想。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有关“元”的数学思想。“元”可以理解为未知量、未知的参数等,希望都能运用它理解题目、解决问题。高考题有“零元”“一元”“二元”问题,“零元”问题是容易题,“一元”问题是中档题,“二元”问题是难题。大多题目是一元问题,很少有二元问题。如指数函数是一元问题,等差、等比数列是二元概念(一旦首项、公差或公比定了,数列也就定了),线性规划是二元问题,柯西不等式的应用是多元问题。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是要把多元问题化归成二元、一元或零元问题。不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也不论是小题还是大题,我们都可以从这方面去思考。在求解某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得更高,尝试用“元”的思想看问题、处理问题。

有了正确的做题思想,才会去思考、探寻合适的方法。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我们冲刺阶段时最需要重视的。

二、关注主干知识、做好专题复习是备考冲刺的核心

高考仍然会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要多做有用功,不可把太多精力都放在“细枝末节”上。

主干知识通常指的是:函数与方程,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数列及不等式,统计与概率,平面几何,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等。所谓“细枝末节”指的是:算法,复数,视图等。预计今年的高考会稍微加大难度。对于必修内容的考查,数列题仍会以容易题出现,立体几何题会有创新,概率题以相互独立事件为基础命制,仍会用导数和圆锥曲线的考查做压轴题目。对于选修内容的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内容会出现常规题目,平面几何会把圆幂定理作为重点,不等式部分仍会考查含参数的不等式。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复习主干知识呢?

1.理解概念,弄清关系。复习函数时,一定要清楚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定义域与有意义、值域与函数值变化范围、有解与恒成立、单调区间与区间单调、某点处的切线与过某点的切线等基本的关系。复习立体几何时,对于几何体的概念要一个个清晰认识,比如研究正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的特殊性质;通过比较平行六面体与正四棱柱的关系、正四棱柱与长方体的关系等,认识四棱柱的相关概念。教师要对高中课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再回顾研究,螺旋式地认识和理解概念,对一些相似、相近和相关概念加以比较,然后去拓展、延伸并加以应用。

2.掌握概念,学会应用。在对综合问题的处理中,教师应渗透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概念。比如应用导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当考虑导数非负时求出参数的值后,重点强调参数值是否满足两边的导数异号,然后再决定取舍。

3.研究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对数学主干知识考查,体现知识综合与难度变化。如函数、导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等,对立体几何和数列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翻阅、借阅数学笔记,回顾以前做过的习题、错题,从中提炼学生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形成数学的专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分门别类地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及应用,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抽象函数在高考中的应用,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式,圆锥曲线定点、共线、平行与垂直问题,类比在高考中的应用,中学与大学衔接处的高考命题思路等。

三、研究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把握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实质

设计考题时,命题人通常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考查能力。在内容的选取上,每年都会着力在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处考查,一些是大一教材中也可以使用的方法技巧,一些是可以使用大学的知识进行简单解决中学数学的内容。这些衔接主要体现在对导数的考查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等。这些考题常常是形式简、背景熟、组合精、设计巧,于平凡之中见奇妙。解决这类题目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三种: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离参数法(函数的思想)、一边化为0(方程的思想)。

数形结合法,对大部分题目来说都不好处理。一边化为0,则表现为分类多、式子变化复杂,数学尖子生处理时也会感到棘手,但给出的标准答案总是这种解法,原因是此法能够考查到多种思想方法与多种能力。分离参数法,往往只有部分学生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但是,总会因为某些知识超出了中学要求,不得不罢手,大学才会讲到这些知识(特殊的极限,洛必达法则等),不过内容不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补充进去,不会增加太大的负担。这样,分离参数法将有法可依,建议用此方法做一下近几年的高考题,学生一定会体会到它的快捷与便利。

最后,谈几点具体的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教师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

2.不盲目使用资料。建议师生共同研究近5年的高考题、近两年的模拟题,不追求速度,能不看答案完整准确地写出过程与结果。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做完资料上的所有题目,因此我们只需要选择部分有针对性的题目,认真做“透”就行,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数学需要在练中发现问题。在练中纠错,在练中整合,在练中反思,在练中提高。训练题不求多,目的要明确,依据自己的知识缺漏,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比如对题目的归类、拓展和延伸,错题重做,纠正易错点、易混点、疑难点等。

4.侧重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教师应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化,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要训练如何灵活选择较简便的运算途径解决繁杂计算的能力,即化繁为简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当选做新的信息题、创新题,培养创新意识,同时通过2011年的17套高考试题提高解题速度。如前9套试题固定时间为2个小时,第10~14套题用1个小时50分,第15~17套题缩短为1个小时40分;每套试卷改出分数后,还要将错题订正到练习本上,第二周再将错题独立做一遍,能够达到全对,才可过关。

5.让易忽略的问题不断出现,让难点不断得到巩固。容易忽略的问题有:复数、推理与证明、抽象函数等。历届高三学生认为难解的问题有:导数与圆锥曲线大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