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顺驰品牌遭弃 模式再遭否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顺驰品牌遭弃 模式再遭否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月4日记者获悉,为筹措地产业务分拆上市,路劲基建(1098.HK)已经完成了其地产业务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旗下顺驰和隽御两大品牌将被统一整合为“路劲地产”品牌。那么,这也意味着被收归路劲旗下仅不到一年的顺驰品牌,将被“新东家”弃用。

仅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从拿地到开发到售房回款整个过程的“顺驰模式”,到了现在更是被业内人士看成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同时也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最大的输家”。

以快致败

顺驰模式也曾经一度辉煌。

1994年,顺驰在天津成立。

2002年7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土地出让一定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这个政策替顺驰破除了进入异地市场的壁垒。

2003年,顺驰走出天津向全国发展。从建立到此间,顺驰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此后,作为董事长的孙宏斌指挥顺驰开始在全国各个城市攻城掠地。并且屡屡拿下天价“地王”。

据有关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顺驰仅在天津就开发了近30个项目。但这并不等于顺驰赚了一大笔钱。到2002年为止,顺驰的资产总额也还不到10亿元,但这些项目有助于解决现金流,可以让顺驰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经过这种式的爆发之后,顺驰手中储备的土地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就占了400万平方米。在一年之内,顺驰从一个地方性公司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公司,企业的员工也从几百人发展为8000人。

“随着顺驰快速的发展,它的自身的管理和经验都难以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中金公司的分析师白宏炜说。作为一家行业根基尚浅、资本积累有限的新锐房企,在爆炸式增长的表面下所承受的资金和管理压力到底有多大,当时掌门人孙宏斌肯定是冷暖自知。

而当时国内有些房地产企业也曾一度表示,顺驰往往在没有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让施工队进场施工,宁愿承担政府部门的处罚,也要节省项目的周期。而由于速度太快,其项目整体上也显得有些糙。

至于后来的香港路劲吞掉顺驰,在当时似乎已经初露端倪。

兵败如山

然而,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脚步不断加紧,“银根”和“地根”缩紧也成了早晚的事。此后,尽快上市打开融资渠道,成为顺驰规避风险的最后一招。

2004年8月,孙宏斌寄予厚望的顺驰上市中国香港,但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上市失利,无疑成为这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最大“黑马”的命运转折点。

根据记者了解,实际上在2004年8月26日,顺驰中国已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但是稍后的招股路演并未如期进行。当时有消息称,是因为公司觉得“市场气氛不好,最佳时机已过”。实际上,是顺驰没有完全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顺驰中国上市一事从此搁浅。

顺驰错过了融资和发展的最后机会。2005年年中,宏观调控如约而至。“顺驰模式”很快被宏观调控政策“釜底抽薪”。顺驰布下重兵的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楼市应声回落。顺驰当地若干项目陆续面临银行贷款放缓,销售回款不足,而政府又严厉催收拖欠的土地出让金等等难题。

与此同时,前期粗放式快速开发潜伏的经营管理和楼盘质量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更严重的是,这种骨牌效应迅速波及顺驰全国各地公司及诸多项目。2005年下半年顺驰接二连三的“换帅风波”,显然是这种负面效应在高管层引发的连锁反应。

2006年3月,一度宣称“退居二线”,只保留顺驰中国大股东身份的孙宏斌突然回归,重新出任公司董事长。但在复出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已不再回避正考虑出让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帮助顺驰渡过难关一事。

而最近,“顺驰”品牌被路劲弃用,也是顺驰模式遭遇到的又一次否定